分享

雅兰读《老子》第六十三章

 野有雅兰 2017-05-21

六十三章

【原文】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导读】

知道一条路不难,难的是行在路上不偏离。


道德经没有一篇是孤立的。第六十三章其实是第一,二章和其他几篇的阐释·。前二十章过了读后面的篇章才会得心应手。昨晚老鬼就此章提了疑问。今晚试着回答一下。

此章是在说圣人入道之要妙,给我们示现如何以“道”行“无为”之真切工夫。若是精读过《庄子·人间世》,再读这一篇更是如遇故人。

先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凡有为,皆智巧;有事,皆功业;有味,谓尘世功名利欲。此三者,皆我们红尘世人之所崇尚之事。

然而“大道”本身并不会因我们的欲望为转移。“道”至虚而无为,至静而无事,至淡而无味。唯有圣人和觉悟者能以道为怀,能入游其樊而无感其名,入则鸣不入则止。所以能为者无为,事者无事,味者无味。


大、小。多、少。------这几个辞乍一看确实不难。但是确是81章中除了第一二章最简奥的。因为这四个辞一字是四层意思。我当年读的时候也是懵懂混过。直到儒道经典过了一遍才初步领会这四字的深切含义。在一定意义上说“大小多少”是一部中国文化的心经实也不为过。老鬼不愧是位艺术家被他一下发现了难点所在。

回归正题-----

我们世人皆以名位为大,以利禄为多而作为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但是“道”至虚无物,损之又损以至于无物。把我们平常认为的“大,多” 以为“小,少”,

圣人觉悟者去功名,释智遗形,日与道游。必去常人之“大,多”  以至小为至大,至少为至多。


报怨以德


人间之事之人,无论身份高低贵贱,最大而难解者,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恩怨”了。说人生就是一部恩怨史丝毫不为过。恩怨之始,不共戴天之仇极少。一言之失,一事之差甚至眦睚之嫌隙(为我人类且哭笑一下)以至杀身亡国败家之祸;甚至积怨深愤,父子子孙,累世相报而不能停。此为中外古今“世仇”之常态。可算恩怨之事“大且多”


一个觉悟者如何处世呢?-----“履霜坚冰至”。君子有知几智慧,察怨之未结。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怨之始事很小。不幸而结怨,“淡然无为”处之,行事常“无为”心中常无敌。别人有心无心伤了我们不衔恨不报复。天下没有傻子。我们无报复之心,别人就有可能以我为德。是所谓“报怨以德”,孔夫子所说的“以直报怨”也是如此。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我的杨氏名言:心大无事不小,心小无事不大。

若是心小人间可怨之事可谓“大且多”。人人有本帐,人人心里有杆秤;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人人心中有千千结。学佛修道其实就是去除心结扫清心中积怨集恨的过程。解开心结积怨很难否则佛家道家及一切宗教也不会叨叨了几千年直到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了。老子今天传授给我们一个解开心结积怨的法门-----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这是宗旨;大、小,多、少,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是具体行事法则。


天下之事,不止于怨,事事皆如此。天下之事至难者,有至易存在;至大者,有至细存在(此时回忆第二章)。我们行事若能图之于易,为之于细,鲜有不成功的。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前面理解了这几句就简单了。逃懒一下不再瞎掰掰了

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故也。作者,始起也。是以圣人虚心体道,退藏于密。迹愈隐而道愈光,泽流终古而与天地参。此所谓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也。老子言及至此,抑恐世人把易字当作容易轻易字看。故诫之曰,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谓世人不可将事作容易看也。且容易许人,谓之轻诺。凡轻许者,必食言而寡信。见事之容易而轻为者,必有始而无终。是故易字,非容易也。世人之所难,而圣人之所易。世人之所易,而圣人之所难。故曰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犹,应作尤。古字通用。更也。谓世人之所甚易者,而圣人更难之,故终不难耳。观夫文王兢兢,周公业业,戒慎恐惧乎不睹不闻,皆圣人之所难也。余少诵图难于易为大于细二语,只把作事看。及余入山学道,初为极难,苦心不可言。及得用心之诀,则见其甚易。然初之难,即今之易。今之易,即初之难。然治心如此,推之以及天下之事皆然。此圣人示人入道之真切工夫也。志道者勉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