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医生妈妈画给女儿的图:如果有那么一天,该怎么办?

 云游看天下 2017-05-21


《奇葩说》引发一个火爆话题


近日,《奇葩说》引发一个话题讨论:“如果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话题一出,如同催泪弹,网友们纷纷表示看哭了~


很多人说:好戳心,尤其是马薇薇这段话

中国人为什么无法接受

将老人送到疗养院?


有人说,西方社会的基础是社区,契约,法制;中国社会的基础是氏族,血缘,人情。


对中国老人们来说,养老院等于是抛弃了氏族,抛弃了血缘。


如果问老人为什么不愿意去养老院,一般会得到两种回答:

第一,不愿意承认自己衰老,不愿意待在“等死院”;

第二,认为养老院不是家,没有归属感,失去了有掌控的生活。



对于中国这代老年人来说,最理想的养老环境还是自己家,那里有最熟悉的社会关系,有用惯了的锅碗瓢盆,有三代乃至四代同堂的家庭温暖。

但正方的刘铠瑞问在场的观众:

“当一个老人因为年纪渐长吞咽功能出现问题,吃东西噎着了应该怎么处理?”

“当一个老人因脑内大出血出现了应激性的胃溃疡,大口呕血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


他说,后者是发生在自己家的例子:在家照顾的奶奶因为应急处理不当,不幸去世。

这个问题很现实。在中国,大多数人缺乏最基本的急救知识。一位叫周玲的医生妈妈开始担心了,她画了一系列急救流程图,希望用最简单的图画方式告诉女儿:

如果有那么一天,该怎么办?



需要提醒的是:

这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家人有特殊病情的需要特殊对待。

以上图是针对成人进行的心肺复苏,如果是婴儿,儿童或者是溺水者,一般因为窒息导致呼吸停止,一定要先2次人工呼吸先导入氧气,再做胸外按压30次循环。另外给儿童做胸外按压不可以用双手,要单手,力道小了不行,双手力大了会压断胸骨插入肺部,婴儿采用食指和中指两指按压。


记住重要的几点:

不要慌张,保持冷静

打电话求助尽量简短清晰

尽量不要移动,除非所处的位置是危险的;

如果有正常的呼吸,只是昏迷,不要做胸外按压;

做胸外按压的时候,衣服要松,手臂要直,深度要够,频率要快;

30次胸外按压,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

子女一定是亏欠父母的

当劳碌一生的父母想要跟老伙计去养老院,享受没有家庭束缚的生活,子女亦应当尊重这个选择。

而当他们选择在家养老,无论是护工还是家庭成员,多学几个基础急救知识,这才是最体贴的孝顺

看到这篇文章的你,动动手指头,花两分钟转发,学习一个急救知识!说不定,下次就能救活你的亲人,救活你自己。


上膳源,健康生活的倡导者!我们为您提供健康营养的有机蔬菜,不定期举办聚会活动,发放文娱活动福利。身心愉悦,让我们每一天的时光都值得回味~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部分文字美图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推送时因种种原因未能与原作者联系上,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