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谎,孩子需要的是引导而不是惩罚

 老爸的修行 2017-05-21

为什么把“说谎”用引号引起来呢,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说谎,只不过理解的“事实”与我们不同。

即使表现的再“自信”,说谎的人也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或者觉得在别人眼里还不够好。在面对眼前人的时候,他的心理地位是低的。

当然,欺诈和预谋是另外一回事,那不单单是说谎,而是一个圈套。


说谎是低自尊的表现


说谎,是一件很让人讨厌的事情。因为我们觉得那是一种欺骗。

其实,从说谎者的角度去看,还有另外的意义。那就是自己觉得那些无法做到事情,是对方看重的,或者也是说谎者自己认为对的。所以,说谎的人,觉得自己不好,自己不符合别人的要求。

这是一种低自尊的表现,是一种“讨好”的行为。而有的人会把说谎做为讨好的重要手段。

可是,讨好是无法得到正常的认同的,最终得到的是无法相信,所以用谎言骗取的好感逝去的时候,是决绝的。你真的会没有什么朋友。

说谎,真的是很不好的习惯,不能让孩子走上这条低自尊的路。

孩子“说谎”,我们该怎么办?


引用正面管教的话,“我们找了又找,找不到一个小时候没有撒过谎的成年人。实际上,即便做为成年人,不撒谎的也不多。父母们因为孩子不具备连自己都没有的“美德”而生气,难道不是很好笑吗?”

撒谎的孩子并不是有多坏或是不道德,我们在意的不过是你怎么敢欺骗我罢了。

在我们能帮助孩子们避免撒谎的方式之前,我们需要搞清楚孩子撒谎的原因。

孩子说谎,有两种情况,存在本质的区别。

一种是有意的,孩子自己对事情的认识与我们相同,故意编改事实。

一种是无意的,是孩子自己对事情的认识与我们不同,他说出了自己认为的事实。

孩子在“讨好”,是为了得到还是为了逃避?

感觉孩子说的事情不是事实,一定首先认真的想想。孩子的眼中,是不是跟我们想的不一样。如果不是误解的问题,那孩子便是在“讨好”我们。

讨好是源于我们有“要求”,这种“要求”给孩子一种压力,如果符合我们的要求,才是我们爱的孩子,才能得到认可或是奖励。如果不符合我们的要求,我们不接纳,甚至会给予惩罚。

这就是孩子撒谎的本质原因。

所以,想要孩子诚实,就需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的成长过程,做错了什么不可怕,让孩子懂得从错误中学习才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孩子在描述一个与我们不同的世界

1、孩子的想象力太丰富了

孩子有着卓越的想象力,大约4岁之前,孩子的想象更多的是无意想象,这时候孩子会难以分清想象与现实的区别,所以很容易把想象出来的东西当成现实说出来,而且自己很坚信。于是,你会发现孩子会描述两种情形,他们还没有很好的逻辑能力去发现这两件事情不可能同时发生。

比如, 3岁的孩子去幼儿园,家长关心孩子吃了什么午餐,结果又一次微信群里家长们傻了,孩子们说自己吃的东西五花八门,其实那些不过是不同的孩子曾经幻想过自己想要吃的东西,而真的认为发生了。其实,这也是孩子满足自己需要的一种保护机制。

2、孩子的世界与我们不同

孩子的眼中,看到的事情有时候跟我们真的不一样。

这种例子很多,我们会经常误解孩子,如同孩子们经常搞不懂我们一样。

比如,两个孩子一起玩,其中一个哭着说哥哥欺负他。妈妈看到了哥哥推了弟弟,就会说不许欺负弟弟。哥哥委屈的说自己没有欺负弟弟,弟弟欺负他。如果你这时候认为孩子在撒谎,那就打错特错了。

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做的是认真的听孩子说话,了解孩子看到了什么,心理想到了什么。你会发现很多孩子的需求,或者很多有趣的事情,也才会真的发现如何才能真正的帮助孩子成长。

提供一点解决问题的方向


1、千万不要设置圈套

如果你已经发现了孩子的问题,请不要钓鱼执法,诱导孩子撒谎。比如你看到孩子没有收拾好自己的书包,不要问“你收拾好自己的书包了吗?”这样的问题,带来压力,孩子如果真的害怕有可能为了逃避惩罚而撒谎。

2、耐心听孩子多说一些细节

“哦?妈妈很好奇,你在仔细说说。”有时候他们自己就发现自己搞错了。

3、帮助孩子处理问题,而不是强调惩罚。

遇到问题,支持才是解决的方法。“好像跟妈妈看到的不一样,如果你觉得完成不了,告诉妈妈来帮助你吧。”

4、鼓励诚实,安抚情绪

不管做错事情,还是遇到失败,孩子都会有点伤心失落。如果他选择告诉你,请别吝啬自己的鼓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