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阅读之泛读、精读、选择性阅读

 wxyi2017 2017-05-21

?

                          

 

文献阅读之泛读、精读、选择性阅读

 


文献阅读有很多种方法,大概而论,可以分为泛读、精读、选择性阅读,还有一种最高级的代入式阅读,不做要求。

 

泛读、精读、选择性阅读,是递进的,时间安排上,有先后之分。

 

不管怎么读,都需要搞清楚目的、要求、时间控制。

 

提醒:这是对普通研究生的建议,经验丰富的研究者、天生高才,不在建议范围内。

 

1、泛读

 

泛读是基础。拿到一个选题,找了一堆文献,首先需要进行泛读。

 

1.1  泛读的目的

 

快速了解选题的基本情况。泛读需要了解这个选题所在的领域大概是怎么回事,都有哪些人在做,大概做了些什么工作、用的什么方法、得出什么结论。

 

泛读读什么?题目、摘要、结论。一般来说,英文的读完摘要甚至可以不读结论,因为都包括在内了;中文文献摘要简单,尤其是比较早的,三两句话,必须去读一下结论。

 

1.2  泛读的要求

 

一句话,列出文献列表。这个往往被忽略。泛读泛读,泛泛而读,读完了,有个大概的印象,就搁到一边了。研究生都是年轻人,学习快、记性好,当时看不出毛病。三、五个月甚至一、两年后,做实验数据不确定是否正常、结论不确定对不对、讨论想不起来谁做过,就傻了,要重新回来翻阅当年的文献。有的存档习惯不好的,甚至根本找不到了。

 

文献列表长这样:

 

列数根据自己需要来写,不要分太细,写起来麻烦,也没什么用。也不能太粗,不能根据每列来重新组合。作者不需要把所有人写上,一般写第一作者与通讯就可以了。

 

这个表,一边泛读,一边顺手做出来,整理一个大表,以后写开题报告、小论文、大论文、实验时需要参考,都用得上。

 

这个表从开始读文献就积累,每个大的选题做一个,持续往里面补充。一般来说,除非选题太偏没人做,正常硕士毕业时,这个表应该有不少于100篇论文,博士不少于200篇,其中英文至少一半。

 

1.3  泛读的时间控制

 

中文或简单的英文,读15min,列表15min。复杂一点的,30min+30min。综述论文、学位论文,没有一定之规,根据需要来。

 

有这个时间控制,很重要。因为文献阅读很容易混日子,自己骗自己在看文献,其实什么都没有读进去。要求做表、加上时间控制,就无法偷懒了。

 

有效的工作2个小时,比混2天更出活。

 

2、精读

 

2.1  精读的目的

 

一句话,掌握论文的思路。

 

2.2  精读的要求

 

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主要研究内容、特殊的研究方法(常规的不用写)、主要结论、创新点。不要多,控制在一页A4纸。关键是自己写。

 

能自己写出来,那就是真正读进去了,理解错误也不怕,关键是理解。

 

没有这道手续,读来读去,花了好几天,其实都是假的。

 

2.3  精读的时间控制

 

一般的中文、简单的英文论文,读半天,写1个小时。复杂的,加倍。如果有不明白的原理,请先行补充基础知识,时间另算。

 

3、 泛读与精读的关系

 

泛读是基础。至少泛读30-40篇,再开始精读。

 

没有30-40篇的基础,第一,对大背景、整体情况不了解,精读也读不进去,因为不能准确理解论文思路。记住我们要求的精读是可以用自己的话把全文思路写出来,不是读懂了每一句就ok。第二,品味不够,分不清好坏,把碰到的前两篇当成宝,读半天,甚至跟着去做实验,结果错误百出。

 

非常重要。往往学生都不听。

 

我自己的研究生,基本都听不进去,急急忙忙开始精读,理解不到位,写不出思路,偏偏又要急着往前赶,于是乱做一气。

 

4、选择性阅读

 

4.1  选择性阅读的目的

 

需要学习论文中的哪一部分,来解决自己的问题,就去仔细阅读这一部分。

 

可能是某个实验操作、某个检测方法、某个数据处理手段。甚至是作图的技巧、讨论机理的切入点、某一句话的写法,都可以。只要自己有需要,就相应地去学习。泛读也好、精读也罢,都是针对全文的,选择性阅读不是,目的性非常强地找一段、一句话、一个方程、一张图去研究。

 

4.2  选择性阅读的要求

 

一句话,学了马上用。选择性阅读特别强调目标明确,是个很功利的家伙。

 

忌讳的是现在用不上,也去学。很多同学在这里陷入误区,认为某某技术、某某方法、某某理论非常好,我就要学。然后花很多时间去学,学了当时完全没有用,过一阵就忘了,需要用时还得重新来。不是所有好东西都应该此时此刻学习,要做的事情很多。

 

4.3  选择性阅读的时间控制

 

没有标准。学会了,解决问题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