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绅士的摇篮”

 紫色梧桐318 2017-05-22
 
“绅士的摇篮”

                               ————英国名校伊顿公学 



伊顿公学——英国名校,1440年由英皇亨利六世创办,坐落在伦敦郊区的温莎小镇,与女王钟爱的温莎宫隔泰晤士河相望,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名震英伦的贵族学校。它所招收的学生都是13至18岁的男孩子,由中学一直读到大学预科。
 
伊顿公学的校名中的“公”包含三层意思:公平,即对所有学员一视同仁,任何人都不享受特权;
 公正,在录取标准上秉公论断,没有人可以依靠门第、财富等而不经过考试就轻松入学;公益,学生毕业后的走向,即毕业生大多进入议会、政府机关、大公司和银行,甚至高级的文学俱乐部等公共事务场所。
 
尽管是一所私立学校,但伊顿公学不是一所以盈利为目的的学校。从伊顿公学名称中的“公”字可以看出,学校办学目的在于培养精英人才,并且将公正、公平放在首位。



伊顿公学以“精英摇篮”“绅士文化”闻名世界,伊顿公学人才辈出,诞生过20多位英国首相,包括现任首相卡梅伦;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的达官贵人都是该校的毕业生,它也是英国王子威廉和哈里的母校。
 
伊顿公学无疑是英国最顶尖、最神秘、最具有贵族气息的中学,这里距离伦敦城20英里,地处泰晤士河河畔,被称为“绅士的摇篮”,凝聚着英国传统教育最精华的核心。
 
在众多学校都采用男女合校的今天,伊顿依然坚持以男校为特色,招收13岁至18岁的男生,在这里度过五年传奇般的中学时光。每年报考伊顿的学生大约1000余名,正式录取的只有250名。在每年250名左右的毕业生中,70余名进入牛津、剑桥,百分之七十进入世界名校,伊顿培养的精英,不仅是英国的精英,更是世界的精英。
 

 

贵族不是一天养成的,绅士气质需要长期的修炼和培养。 伊顿是有独特气质的,这种气质不仅贯穿于这座校园中,还渗透在这座小镇的空气里。

伊顿公学被称为绅士的摇篮,对绅士的第一要求就是仪表。一个人在与他人进行接触和交往的时候,他的礼貌和仪表所产生的印象,往往会影响今后的工作成效。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赤条条的,为了隐藏自己的“庐山真面目”,人们才穿起了衣服。
但所穿的衣服、所进行的化妆又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本性。所以,伊顿公学对学生服饰的要求非常严格,校服、正式服装、体育服、娱乐装、内衣……每类都有件数、颜色等详细规定,不能随意乱穿。


伊顿公学的男孩们每天穿着燕尾服上学。无论严寒酷暑、春夏秋冬,都穿着同样的长款黑色制服,里面一件薄薄的衬衣和西服背心,下身一条黑色长裤,配一双黑色皮鞋。只有上体育课时可以例外,但也得穿学校指定的运动服,时刻保持最好的仪态和着装。
 
在伊顿的教育理念中,他们要培养的是一流的英国绅士。燕尾服是绅士精神的外在体现,当你穿上这样的衣服,你的身姿自然就会挺拔起来,你的音调也会开阔起来,气场也会提升起来。
你对自己的存在会有所觉察,有所要求。因此,穿制服,是对对方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严格的着装是伊顿的校规。伊顿公学为不同职位、不同等级、不同荣誉的获得者设计了不同着装。伊顿的校服类似绅士的黑色燕尾服、白色衬衫、圆领扣、黑色的马甲、长裤和皮鞋。这套行头就要1000多英镑,加上配套的成打衬衫、领带等,装扮一个伊顿人,至少要好几千英镑。

在黑色燕尾服中,有一些带披风的,那是国王奖学金获得者的标志。有些穿不同颜色马甲的,是伊顿5年级的“明日之星,他们是从所有获奖者中选出的佼佼者。如果配有银色扣子,则代表最高级别的优秀学生,他们有权参与学校政务。通过这些服饰上的变化,使优秀学生鹤立鸡群,充分体会优胜者的优越感、荣誉感。    

绅士风度的另外一个要求就是自我克制。平心静气和彬彬有礼的气质背后是克制、含蓄、内敛。要学会自我管理,首先要懂得自我克制。富兰克林曾经说过:“极其严格的自我控制乃是富于理想的人类所孜孜以求的伟大目标之一。”要学会自我克制,首先必须要有坚强的忍耐力。伊顿公学的课程比其他学校繁重,因此学业就是对学生忍耐力的训练。除此之外,他们还设置了很多特别的课程,比如马术、赛艇、击剑、柔道等,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忍耐力。 


这里的学生们每天早晨7点半起床,夜里9点半睡觉,除了英语、数学、哲学等学科之外,他们还要学习艺术、音乐等多门课程,每人要掌握至少2门外语,功课非常紧张。学校会邀请世界知名的戏剧家、诗人来给他们做讲座,提升人文修养。体育也非常受重视,学校甚至自创了三种体育运动,提倡男生之间进行激烈的肢体撞击,而且会给予获胜者极大的奖赏和至高的荣誉。
第一名将得到荣誉勋章,在特别盛大的仪式上,由德高望重的人颁发给冠军。


伊顿对于杰出人才的奖励是不遗余力的。他们鼓励男孩子们勇敢地去表现自己,争取荣誉。
每年伊顿新生入学后,都要进行一轮测试,最杰出的14名学生会获得国王奖学金。这是非常崇高的荣誉:你将可以免除五年的全部学费,被允许在衣着上增添一件披风,并且从此以后你的名字开头都会加上一个特别的字母“K”,你将搬出普通宿舍楼,住进学校中心庭院最古老的校舍,获得在专用餐厅就餐的殊荣,那里的部分菜肴,沿用的是16世纪宫廷食谱!


伊顿还非常重视学生的爱国精神,号召大家为国献身。学校走廊里有非常大的一战、二战纪念墙,上面雕刻了每一个在战斗中死去的伊顿学生名字。据记载,伊顿培养出了非常多的军事人才,一战时有5619个伊顿人参加,其中1157人牺牲。二战时有4960人参加了战争,745人牺牲。
英国人非常尊敬的惠灵顿公爵就是这里毕业的。


如此特别的一所学校,什么样的人才可以进入就读呢?事实上,世界各地的王公贵族都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每年申请的学生不计其数。想进伊顿公学,必须准备好高额的费用。伊顿学生每天穿的燕尾服,一套就价值1000多英镑, 这里的学费一年是31000英镑,非常昂贵。但光有钱也是不行的,伊顿要招收的是全世界最优秀的学生,希望学生阳光、聪明、充满活力。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英国的名门望族为了孩子能进入伊顿读书,当男孩一出生,领得“出生证”时,便第一时间向该校报名,以便到孩子13岁时可以凭此入学。当然,这绝不仅仅是报名时间的前移,与之相配套的,还有伊顿文化的前期教育和熏陶。伊顿的门槛相当高,要想被录取,必须经过繁琐得近乎严苛的程序:申请者要参加60分钟的面试和包括英语、法语、地理、历史、拉丁文、数学以及宗教学等科目在内的笔试。 伊顿每年录取的新生只有250名 ,而且现在还面向世界各国的学生,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伊顿入学考试的年龄是13岁,但如果想13岁时能参加考试,你必须11岁时就来参加另一个资格考试,考试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文学各个方面,20秒回答一道题,共100道,时间完毕立刻出分数,加上面试等各项指标综合评判你的水平,真的是万里挑一。  

连续三代就读于伊顿公学  学校则会将其名字刻录在墙 
  
那么,是什么让伊顿成为“绅士摇篮”的呢?为什么一所学校经营500多年,而且始终能够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展现名校风采呢?为什么伊顿公学可以培养出像英国海军名将威灵顿、诗人雪莱、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以及20多位 英国首相等各个领域的社会精英呢?

《伊顿公学的经典法则》作者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查阅了大量资料,从中归纳出独立、个性、友爱、忠诚、尊严、勇敢、传统、绅士、幽默和使命感这10种伊顿人的最经典品格,并逐一进行了剖析。
  

仔细品味,你会发现伊顿人身上的这些品格确实非常明显,比如说独立意识,就是伊顿人所特别强调的。伊顿公学校长托尼·里特曾经多次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伊顿公学实际上不能说是一所私立学校,准确地说是一所独立学校。
  

从学生的发展来看,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着非常鲜明的个性,有着自己的长处和弱项。在学习上,伊顿公学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差异,一个学科划分为14个不同级别的班级,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班级,并鼓励孩子不断超越自己。在生活上,大约50名孩子住在一个宿舍楼里,所有的生活问题都由自己解决,生活辅导老师只在学生遇到重大困难时,给予一些必要的指导。
  

从学校的发展看,伊顿公学有自己独特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和国家统一的要求有很大不同。伊顿公学的学生能够很方便地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但未必能通过本校的学业考试,以至于一些著名大学在录取伊顿的学生时,主要参考的是伊顿自己的学业考试成绩。课程的独立性为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以及学校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使得每个人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充满激情地开展工作。学校还密切关注社会的变化,不断开设新兴的课程,让孩子们紧跟时代的步伐。
 

每一个孩子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都需要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中学时期是培养学生独立意识的最好时期。从13岁左右开始,学生的成人意识逐渐显现,他们用期盼的眼光来审视世界,越来越希望用成人的方式来生活处世。伊顿公学正是抓住了这样一个独立意识培养的关键期,给孩子们提供了5年独立人格培养的环境。  

真正的贵族气质

“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 

在英语中,“贵族气质”的本义是“贵族血统”。

 也就是说,气质经由血脉传承,流淌于血液之中,渗透在骨髓之内。 

贵族气质是指一个人天生有种不怒自威,温文尔雅的高贵气质。 

“外在的东西永远都是变化的,再流行的东西也会有过时的那一天,唯有气质来自于数代的积淀和修炼,历久弥新。” 

不懂得欣赏音乐、雕塑、绘画、舞蹈、戏剧、诗歌和文学作品的人绝不属于贵族之列。
 
贵族可以没有政治修养,但不能没有文学艺术修养;贵族也许会三缄其口,不与人争辩,但却满腹经纶,深谙修辞辩术。

“只尊重有社会地位的人,有财富的人,有名望的人,甚至有知识的人,不是真正的尊重,而是势利。 作为一个绅士,尊重是对所有人生命的敬意和人性的关照。”


  

 “贵族精神”是纯正的“血统”遗传,它包含着思想和精神、责任和义务、文化和涵养、风度和气质、深度和情感、传承和修炼,是人类精神、价值理念的史诗。

西方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爆发户精神,它从不与平民的精神对立,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富与贵不是一回事
 
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所理解的贵族生活就是住别墅、买宾利车、打高尔夫,就是挥金如土、花天酒地,就是对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实际上,这不是贵族精神,这是暴发户精神。
在我们中国人的概念中,贵族学校就应该享受贵族般的条件,有贵族样的生活。
  
但是英国贵族学校的学生睡的是硬板床,吃的是粗茶淡饭,每天还要经过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这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

世界著名的贵族学校要实行如此严格和艰苦的军事化训练,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律精神。
  
真正的贵族一定是富于自制力,一定是有强大精神力量的,而这种精神力量需要从小加以培养。
  
伊顿公学也确实用这种方式培养出了很多优秀的人物,比如打败拿破仑的那个威灵顿将军,就是伊顿公学的高材生。威灵顿是世界军事史上非常有名的人物,他在和拿破仑进行决战的时候,曾经留下过一句非常有名的话。当时他冒着炮火在前线观察敌情,他的参谋人员多次劝他早点撤下去,因为前线太危险,可是威灵顿就是不动,参谋人员只好问他,您万一阵亡了有什么遗言?威灵顿头也不回地说,“告诉他们,我的遗言就是像我一样站在这里。”

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富与贵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区别。但事实上这是两回事儿。富是物质的,贵是精神的。
  
贵族精神,首先就意味着这个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献自己,服务国家。英国的威廉王子和哈里王子,毫无疑问,是贵族。英国皇室把他们送到陆军军官学校去进行学习。毕业后,哈里王子还被派到阿富汗前线,做一名机枪手。英国皇室知道哈里王子身份的高贵,也知道前线的危险。但是他们公认:为国家奉献自己、承担风险是贵族的本职,或者说是本分所在,是理所当然的。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的协和广场,一个行将被处死的囚徒,上断头台时不小心踩到了刽子手的脚,她马上下意识地说了句:“对不起,先生。”而此刻她的丈夫路易十六,面对杀气腾腾的刽子手,留下的则是如此坦然高贵的遗言:“我清白死去。我原谅我的敌人,但愿我的血能平息上帝的怒火。”几分钟后,路易十六及皇后便身首异处。两个世纪之后,时任法国总统的密特朗在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庆典上,真诚地表示:“路易十六是个好人,把他处死是件悲剧……”
  
1910年10月28日,一位83岁高龄的老人,为了拯救备受煎熬一生的灵魂,决意把所有的家产分给穷人,随后他离开自己辽阔的庄园出走了,带着聂赫留朵夫式的忏悔,最终像流浪汉一样死在一个荒芜的小车站……他就是俄国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
  
多年后,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评价托尔斯泰时这样感慨道:“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的最后命运无损他的伟大……如果他不是为我们这些人去承受苦难,那么列夫托尔斯泰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属于全人类……”
  
这几位主人公尽管命运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贵族。

贵族代表了尊严和品行

西方直到18世纪,贵族依然在主流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今天,英国仍然保留着贵族的爵位、封号。(中国的贵族阶层早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就整体消失了。)当西方的贵族社会转入到平民社会之后,资产阶级并没有掀起否定、批判贵族文化的精神浪潮,相反的,把自己的子女送到贵族学校去学习,买贵族的纹饰、徽章,买贵族的头衔,想全方位继承贵族的衣钵。
  
我国著名报人储安平在《英国采风录》中说过,英国的贵族制度之所以能延续至今,是因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英国的老百姓普遍认为,贵族精神代表了一种尊严,一种高超的品行。
  
西方中世纪的战争好多跟中国春秋战争非常相似,战场上是对手,下了战场仍然还是朋友。所以那个时候的好多战争,在今天看来就有点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英国爱德华三世两个儿子兰开斯特公爵和约克公爵的后代,他们都对英国王位感兴趣,于是两个家族间发起了一场内战。战争的结局竟然是不打不成交,两大家族后来打出了感情,互通了婚姻,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娶了约克家族的伊丽莎白。联姻之后,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宣告合并,开创了都铎王朝。
   
在欧洲的政治中,有一个特殊传统,就是一个国王,即使是被从王位上推翻下来,也会受到必要的礼遇,这也是骑士精神的一种体现。所以在欧洲的权力斗争中,很少有像中国那种斩草除根的想法。

要竞争更要有风度

欧洲的贵族宁可承担养虎为患的后果也不愿意丧失自己的风度。1688年时候,威廉三世攻打詹姆斯二世。威廉三世是詹姆斯二世的女婿,但他觉得这个王位应该是属于自己的,所以从詹姆斯二世手中夺取了英国王位,把自己的岳父给俘虏了。他把自己的岳父关在靠近海边的一座城堡里,同时在城堡靠海那一侧给他留了一条小船。詹姆斯二世心领神会,就坐着这条小船逃到了欧洲。第二年詹姆斯二世组织了一支雇佣军想重新夺回自己的王位。这时威廉三世正在组织和法国进行一场战争,他一看自己岳父卷土重来,不得不腾出一只手来对付自己的岳父。最后虽把詹姆斯二世打跑了,但在英法战争中却遭到惨败。
  
正如荷兰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所说的,“火药的传入虽然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但是中世纪骑士所体现的,并且被理想化的骑士精神,却在近代西方文化中得以保留”。这种骑士精神实际上就是贵族精神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道德理想,对西方人的民族性格有着长久的影响。
  
西方进入平民社会之后,贵族之间网开一面的传统在高层政治中还依然得以保留。比如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面临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老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战。但当时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业,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老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会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南方老百姓的安宁,我宁愿作为战争犯被处死。”
  
他的对手是大家熟知的林肯,林肯总统同样表现出宽宏大量的贵族风度。本来他确实应该按照军法对罗伯特李进行处置,但是他认为南北之间的仇恨宜解不宜结,所以他对李将军说,您也到了退休年龄了,就告老还乡吧。于是,李将军就以这种方式光荣退休,回到自己的庄园,撰写回忆录去了。
  
贵族精神有很多还不为我们所理解,比方说,贵族精神当中的低调。洛克菲勒帝国,那个小洛克菲勒在上大学的时候,过的是贫穷的生活,自己烫裤子,自己缝钮扣,不抽烟,不喝酒,不随便到剧院去看电影,和他爸爸一样,把每一笔开支都记在小本子上。这些人看起来很节约,但是并不小气,因为在面向社会进行捐赠的时候,都非常慷慨。比如咱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比尔盖茨,后来把他名下所有的财产全都捐给了社会。看,既节约又慷慨,这也是贵族精神非常可取的一部分。
  
西方的航海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当一艘船遇到危险要沉没的时候,船长肯定是最后一个离开的,或有的船长干脆选择和船一起沉没,这就是从贵族精神延续下来的一种承担精神。
  
在电影《泰坦尼克号》中,船即将沉没的时候,船长走进了船长室,选择了和船共存亡,这就是一种担当精神。在大船开始沉没的时候,船长请船上的小乐队到甲板上来演奏,以安抚大家的情绪。在演奏完毕之后,首席乐手向大家鞠了一躬,乐手们开始离去,船上非常混乱,大船马上就要沉没了,首席乐手看见大家都走远了,他自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置,架起小提琴,拉起了一支新的曲子,已经走远的乐手,听到音乐声,不约而同地又回到了首席乐手身边,大家重新开始演奏。船要沉没了,大家相互握手,互道珍重,首席乐手说:“今天晚上,能和大家一起合作,是我终身的荣幸。”这是对贵族精神的最好的诠释,它告诉我们,有一种死比平凡的生更伟大。
  
储安平在其《英国采风录》中记述了他对英国贵族和贵族社会的观察,他说:“凡是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他们都看不起金钱……英国人认为一个真正的贵族绅士是一个真正高贵的人,正直、不偏私、不畏难、甚至能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他不仅仅是一个有荣誉的人、而且是一个有良知的人。”用当年法国政治学家托克维尔的话来说:贵族精神的实质是荣誉。

  
贵族精神与物质条件

有的时候可以说没有什么关系。就像当年张爱玲所说的,旧上海公寓里的那个电梯工,一定要衣冠楚楚,领带打得整整齐齐,才肯出来给顾客开电梯,这也体现了一种贵族风度。还比如许纪霖教授所说的,有一个下岗的三轮车夫,靠自己蹬三轮车的微薄收入,养活了几十个孤儿,一个一个送他们去上学,我们也可以说,这个人具有一定的贵族精神。所以说,贵族精神说离我们远也远,说离我们近也很近,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精神贵族。
  
英文里的noble,除了有“贵族”的含义外,还有“出身高贵的”、“高尚的”、“伟大的”、“崇高的”、
“卓越的”、“辉煌的”等含义,“贵族精神”则包括高贵的气质、宽厚的爱心、悲悯的情怀、清洁的精神、承担的勇气;以及坚韧的生命力、人格的尊严、人性的良知、不媚、不娇、不乞、不怜;始终恪守“美德和荣誉高于一切”的原则。
  
“贵族精神”并不必然地为“贵族”所垄断,我等平民只要不断努力学习坚持塑造自己的人格状态,
同样是具有“贵族精神”的贵族,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精神的贵族化”。然而,如今国内对于贵族的理解是:拥有高档住宅、豪车、美女如云、消费欧洲奢侈品、子女入学“贵族学校”和出国留学等等,崇尚这样的贵族式生活方式,更多只是一种形式主义的贵族生活。不是表现在人对精神和审美的追求上,而是体现在挥金如土、绫罗绸缎、花天酒地的金钱主义形式上。贵族化中的“贵”,就是华丽、气派、显赫、奢侈等形式。

传媒传递给我们一种错觉:就是这种和真正的贵族文化毫不沾边的虚荣和幼稚的形式氛围。这种贵族文化实际是一种肤浅、粗糙的文化氛围,这源于幼稚而将止于成熟,源于虚荣而将止于务实。

  
真正的贵族精神,应该有三根重要的支柱,一是文化的教养,抵御物欲主义的诱惑,不以享乐为人生目的,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与文化精神。二是社会的担当,作为社会精英,严于律,珍惜荣誉,扶助弱势群体,担当起社区与国家的责任。三是自由的灵魂,有独立的意志,在权力与金钱面前敢于说不。而且具有知性与道德的自主性,能够超越时尚与潮流,不为政治强权和多数人的意见所奴役。
   
贵族——无论是在称谓还是实质上的确认,都必须是与其品德、学识、行为相符合的。否则,即使其权倾天下,富可敌国,亦不能进入贵族的行列中。
  
贵族的真正意义是指其在精神和高尚行为上的拥有。贵族精神的高贵之处,那就是干净地活着,优雅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他不会为了一些眼前的现实利益,去背信弃义,去不择手段。基于这样一种意义上来讲,精神的贵族和所谓富有之人应该是没有关系的。精神的贵族不一定富有,富有之人不一定是贵族。因为这种贵族精神不是用钱可以买来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