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香浸润的横渠村

 songsgt 2017-05-22
眉县横渠镇有个横渠村。历史上,北宋关学大儒张载在这里办学兴教,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根植于后世;现如今,村民农忙时下地干活,农闲时在自家书桌前习练书画,书画爱好者多达 50余人。最近,这里还成立了我省首个村级书画协会——陕西省书法家协会横渠村书画协会。
书香浸润的横渠村
本报记者 张帆 祝嘉
发布日期:2017-05-05










  书画之风源远流长
  “来到我们村,可不能夸谁家楼房盖得高,汽车买得好!”
  “为啥不能这么说?那要咋夸别人?”
  “这不是夸人,是在'骂人’!我们不比豪宅香车,就比谁家出了大学生,谁毛笔字写得好、画画得好。”
  一来到横渠村,村主任魏满仓就特意叮嘱记者,并满是自豪地讲起了村子与书画结下的不解之缘。他说,横渠村地处北宋关学大儒张载故里的中心位置,也是开国上将李达的诞生地,人杰地灵,民风淳朴。近年来,村上提出文化兴村惠民,聚力打造文化名村,尤其是在本村画家严明星的带动、影响下,不管是花甲老人、普通农妇,还是年轻小伙,农闲时纷纷提起画笔、毛笔挥毫泼墨。
  魏满仓所提到的严明星,是全国著名的书法家。1948年生于横渠村严家庄,父善书,母善画,使他自幼受到良好的艺术熏陶。严明星工于人物、花卉,最擅长山水,其行书刚柔相济、潇洒清逸,不少作品被国内外艺术团体及书画收藏家收藏,事迹载入《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
  记者在横渠村村史馆看到,这里悬挂着一幅《关中社火》迎新图,作者就是严明星,这幅画曾参加全国首届农民画展并获奖。在村里,一提起严明星,村民交口称赞:“这人好得很,成了名人也不忘本,特别热心村上的文化建设。”大家觉得,村里能形成浓厚的书画氛围,成为省书协展览与发展委员会创作基地,成立全省首个村级书画协会,除了关学思想的潜移默化外,更少不了严明星的“传帮带”。
民间艺术遍地开花
“文武备驰骋百战一上将,德才溢辅帅运筹千秋功”。这副挂在李达故居门口的对联,用笔方圆兼并、劲峭爽利,颇有大家风范。可谁能想到,它竟出自 80后果农李少波之手。
  横渠村人的最大爱好就是书画了。他们爱书画,习书画,谈书画,研究书画,而李少波只是该村众多书画爱好者之一。记者在村子里采访,偶遇几位花甲之年但精气神十足的老人围坐一起,正手舞足蹈地比画着书法的奥妙和气韵。再往前走几步,一名妇女半蹲着手拿毛笔,旁边放着自制的小水桶和书法字帖,蘸水在地上临习古人书法的奥秘……
  65岁的村民李天恩,是一名书法爱好者。他家偌大的客厅里没有茶几、沙发、电视,而是放置了一张大书桌,毛毡大得几乎占据了整个桌面,墨点子在毛毡上星罗棋
布。书桌右边的墙角,“塞”进去一张旧课桌,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毛笔、墨瓶、砚台,在小课桌上摆得满满当当,而他的书法作品,堆放在客厅的一个角落里,已似一座小山,足见其对书法的喜爱痴迷。
  横渠村书画协会会长张风勤说,除了书法、画画外,摄影、剪纸也深受村民喜爱。特别是在剪纸上,村里出了个陕西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大神剪法”王宁。据介绍,王宁从小听着奶奶和村里老人讲述太白山下的神话故事,看着农村人婚丧嫁娶、求雨时的风俗, 6岁时便喜欢上了活灵活现的剪纸,而奶奶结婚时陪嫁的一把黑铁剪刀,领着他踏上之后 20多年的剪纸路。
  2011年 3月 15日,世界八国顶级剪纸艺人参加“桐庐国际剪纸比赛”,王宁的作品《新农村里乐翻天》一举夺得铜奖,《眉县太白山求雨》系列作品也在山西的剪纸比赛中获奖。近年,他的作品作为宝鸡民间艺术品赠送给新西兰、澳大利亚客商;电影《白鹿原》去德国柏林电影节参赛时,他的同名剪纸作为礼品带往柏林。
书香滋养良好家风
  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有了书香之气的滋养,横渠村孝悌、厚德、崇学的好家风才能蔚然成风。
  “我的父辈常教育我们要勤恳做事、诚实做人,这就是我的家训,也是我做人的主导思想。”这是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横渠村已故村民严平安留给世人的话。2000年,严平安的儿子多方筹资 17万元,买了一辆大货车搞运输,刚经营了 8个月,却不幸在一场车祸中丧生,儿媳带着孙子悄悄离家出走,给老两口留下了 17万元的巨债。这位没怎么读过书,却深知如何做事、怎样为人的老人,坚定地对亲友邻里说:“子债父还,绝不亏欠大家一分钱。”2001年起,他与老伴靠养奶牛一点一点挣钱、一点一点还债,历时 13年,终于还清了 17万元欠款。严平安的事迹被各级媒体竞相报道,他本人先后被评为眉县“道德模范”、宝鸡市“道德模范”、陕西省“感动陕西人物”,并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获国家“诚实守信”奖章一枚。
  在村干部带领下顺着水泥大路漫步在村里,“孝悌之家”“忠厚人家”“和善之家”“处世明达”“宽厚和平”……一个个门匾上厚重且多种书法字体雕刻的内容,洋溢着恬静、祥和的文化气息。“每户的牌匾都是村上议了村民再议,完全展示每户的家风家教。”村主任魏满仓由衷地说。
  魏满仓还自豪地告诉记者:“村上对每户村民的家风家教,按实际情况进行了评比挂上门匾。借助传统的文化教化村民,村风民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6年 9月宝鸡市家风馆在我们村挂牌成立了,全省只有 5家,宝鸡就我们村一家。如今,我们又成立了自己的书画协会,现在省内外来我们村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