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教育 一花一木一虫都是知识 很神奇,能唤起孩子的探究欲和创造力 孩子们玩中学,特别感兴趣 而且国家政策也大力支持 它就是:自然科普教育 一 政策支持 农业从1.0版上升到3.0版,其实就是“农业+教育+旅游”的融合,现在亲子游、中小学生研学不仅很火,而且国家也大力支持,来看看这3个政策 去年12月份,教育部等11部委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由此看出研学的重要性 有了牌子,就不怕没人了 而且,很多地区都有《XXX市中小学综合素质大课堂建设方案》加强社会大课堂建设工作 还有,17年1月19日,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庄主们一定要抓住机会,创建学生实践基地、申请研学旅游基地 源文件 二 自然手工课 那么农场中如何融入自然科普教育,做出体系,吸引更多的中小学生呢?小探马将农场中的科普教育进行了分类,为庄主提供点课程开发思路 亲子十班吕庄主家宝贝做的叶子化石 第一类、植物类:一草一木都是宝,因为可以做花草宝石、叶子化石、植物拓印、天然草木染、植物化石、叶脉书签、树枝雕塑…… 例如:植物拓印 材料:麻布(淘宝5元/米)、橡胶锤、植物 步骤: 1、 带队老师展示样品 2、 边讲解边示范操作 3、 孩子和家长去采集植物 4、 老师指导做拓印 5、 成品展示、总结分享 注意:选择的植物要鲜嫩多汁、如果枝叶较多,可以适当去除一些,带花朵的植物,去掉花朵的一半,用锤子沿着植物脉络逐渐用力敲打 植物拓印 第二类、昆虫类:昆虫认知、蝶翅宝、蝴蝶标本制作、显微镜观察、昆虫化石 很多孩子都害怕昆虫,当然原因各异,记得小时候大人们经常吓唬我们说虫子咬人、不听话就把你喂虫子……导致很多孩子看到虫子就吓哭了。其实,如果孩子从小接触过昆虫认知的课程,了解它们的特征、习性等就不会害怕了 金龟子化石 小探马记得上次在山东临沂参加自然教育的工作坊时,第一次用显微镜观察了蝴蝶的翅膀,看到很多不同颜色的鳞片,非常漂亮,当时感觉太神奇了,要知道我已经快30岁了,才知道蝴蝶属于鳞翅目,于是决定买几个显微镜,让身边的每一个孩子都知道这个知识 蝴蝶翅膀,显微镜下的状态 第三类、矿石类:矿石认知、石头画 石头也是一门学问,可以做很多艺术品,还可通过显微镜观察,让孩子了解它的构造,让他们知道不同的构造反映了矿石生成环境和所经历的历史不同,通过实验了解含有哪些元素等等 孩子的想象力无限,给他一支画笔,就是一幅作品 第四类、生态类:苔藓瓶、生态链游戏 如今生态破坏较严重,通过生态类教育让孩子们逐渐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从小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如果直接讲解,效果比较差,但是通过游戏类、动手类的接受起来比较容易 例如:苔藓瓶DIY 材料:苔藓(白发藓)、背景植物(大桧藓、蕨类植物等)、轻石、智利水苔(干水苔)、撒沙勺、喷壶、弯嘴镊、羊毛刷、生态瓶玻璃瓶罐、装饰品等 1、 用勺子盛入轻石,厚度1.5-2cm,用毛刷将轻石整理平整 2、 放入水苔(阻隔上面的杂质在浇水时一同渗至瓶底),用毛刷整理平整 3、 在水苔上铺一层薄的种植介质,来填补水苔间的空隙 4、 借助镊子将植物放入瓶内,进行调整,可将道具放置其中,放入苔藓,然后填入种植介质,用镊子放置装饰石,要摆出想要的感觉 5、 用镊子裹着布擦拭瓶壁,建议使用质量较好的纯棉布,不建议使用纸巾,然后大功告成 第五类、天文类:自制行星、观星 天文类的知识,有的时候很抽象,可以借助一些道具给孩子们讲解,有的农庄有专门的观星望远镜,将天文学设计成农场的标志型课程,同时为一部分天文爱好者提供条件 观星活动 第六类、地学类:地球蛋糕 按照地球的结构做一个蛋糕,孩子们边吃便给他介绍,你吃到的是地壳、地幔、地核等,让知识变的有趣不枯燥 地球蛋糕,吃最感兴趣 第七类、动物类:恐龙化石、羽毛艺术品 小探马记得在绿骑士营地就有恐龙化石认知这个课程,孩子们先去寻找恐龙化石,勾起孩子们的欲望,然后老师给孩子讲恐龙相关的知识 第八类、自然主题手工类:做鸟窝、用黏土做一些自然界中的动植物 黏土做的“油菜” 庄主做的鸟窝儿 探马说 农庄的科普教育是拉升农庄逼格的软实力,但要求带队老师要专业,根据以上的8种分类,做出课程体系,才能有实力去和学校、教育机构谈合作,才有机会得到政府的挂牌。
《村里的80亩地变农乐园,她说:我做农业是为了替父亲完成心愿》《28亩农庄,月营业额过百万,到底在做啥?》《占地80亩,年产值近2000万,原来是在这6点上下了功夫!》《88年北大学霸,弃商学农,用30万将300亩滩涂地变成了深受追捧的有机农场》
5月24号《群英汇:“农场亲子活动现场观摩+1日游主题创新”(安徽砀山站)》 5月25号《庄主群英汇:60后80后庄主亲述农庄课程活动1.0到3.0升级的秘诀(哈尔滨站)》
农庄主成长的好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