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则暖闻任你选,我的答案是:以上皆否

 七里香儿香 2017-05-22

受《羊城晚报》之邀,我给广州市高考“一测”写了一篇同题作文。关于我的写法,阅读教师和媒体人都有不同的意见。大家可以参考,但要高考的同学谨慎对待。借用陈平原老师的一句话:“平时听我的,考试前听老师的。”

后来……我又想了想,觉得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把话说得更透。我又写了一篇同题作文(你还真不嫌烦)。旨在提示:


作文可以有多元的思路,想象力多么重要。



————我是引用的分隔线—————


  上周“堂上作文·一测特辑”推出后,得到了广大读者和高中师生们的热烈响应。今天我们继续加推,进一步展示优秀考场作文,看权威教师指导考生们如何在作文时兼顾“能言”、“善思”;同时也请大家暂离应考思路,来听听“点评者”们自书胸臆的审题与作文,从中体会更加深广复杂的社会视野、人文关怀。

“一测”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某报为了发掘有温度和人情味的新闻,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开设了《暖闻》专栏。编辑部收到三则新闻:
  一位卖油条的青年多年坚持不用有害的“复炸油”炸油条,给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油条,被网友称赞为最帅的良心“油条哥”。
  一位老父亲从外地来医院看望儿子,看到儿子正在坐诊,忙得抬不起头,根本说不上话;老人家等了两个多小时后,只好挂了个号,和儿子见了一面。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了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从以上三则新闻中选择一则刊登在《暖闻》专栏上,你认为哪一则更合适?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插图:兰兰
权威分析
善思胜于能言
——对2016年广州“一测”作文题的几点思考
广州市高三语文中心组

  今天再来谈一谈这次“一模”作文试题的具体写法。
  以理服人是写好考场说理文的重要保证。说理有很多种方式,如举例说理、对比说理、递进说理、假设说理、联想说理等。说理不能空洞,不宜就事论事,一般应该在分析基础上展开。如有篇考场作文写道:“乍一看这则新闻似乎没有其他两则那样明显的‘正能量’,甚至难免让人第一眼对儿子的做法略有微词——逼得老父亲行此不得已之策,算不算上是不孝了?但接下来又是自问,儿子身为医生,面对着没完没了的病人,却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正是在这样一层层的发掘中,这则新闻丰富的内涵和其中的‘温暖’得以体现。”小作者的分析如“剥竹笋”般层层深入,令评卷老师赞叹不已。
  有思想积淀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古人常说“言为心声”,主张写文章要把自己的感受、感悟及思想表达出来。高考作文历来都提倡考生要写真情实感,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说思想,似乎有点大而空。其实高中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是自己的思想。如有篇考场作文写道:“油条哥不用复炸油是暖闻,因其彰显了坚守诚信、尊重顾客的执著;老父亲挂号见儿子是暖闻,因其体现了父与子两人置个人情感于公众利益之后的奉献;而主办方对男孩的包容最具温度,因其透露了双向的尊重,将心比心的关怀,因其在当今热衷于责难非议、戾气颇重的社会文化之中呼唤着理解。”小作者把自己对事件的看法、思考,三言两笔就抛了出来,考前若没有一定的思想积淀,考场上是很难这样潇洒自如的。
  善于思维是写好作文的关键。思维是多种多样的,如归纳思维、演绎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递进思维、因果思维、想象思维、辩证思维、批判思维等。考前加强思维训练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保证。如有篇考场作文写道:“之所以这件温暖人心的事迹能在网络上发酵,受人赞叹,是因为良心油条哥的坚持。在材料低廉却危害顾客健康和用材较贵却让人们吃得放心的抉择上,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并始终以一颗为顾客考虑、关怀每一位顾客的暖心为本,而后盈利,温暖人心。”小作者巧妙第运用了因果思维和递进思维,说理令人信服。
  会表达、厚积累是写好作文的重要保证。如有篇考场作文这样写道:“这位小哥坚持不用,即使同行能借此谋取更多利润,可谓‘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心君子。”“古语有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良心‘油条哥’并不是不谋利,而是以关爱人们健康的道义之心温暖人们,可谓谦谦君子,温暖人心。”从文中可以看出小作者平时丰富的知识积累,语言功底也相当深厚。

考场作文一
人情的温度
执信中学 高三(12)班 王嘉琪

  何谓有温度、有人情味的新闻?想必是读后能让你内心一暖的文字,如同坎菲尔德的《心灵鸡汤》,在最灰暗的冬夜点亮一丝火苗。

  如果从这个角度看,那么前两则新闻非但不温暖,反而让人感到心酸,当一位父亲需要等两个小时才能与儿子见上一面时,难道我们不应该讶异于超负荷工作强度吗?何来温暖?当一位商贩遵守《食品安全法》的规定,不卖问题食品反倒被大加褒扬,我们难道不应该反思我们的食品市场出了什么问题吗?小温暖如何掩住大隐忧?

  相比较而言,第三则新闻,才更为有力地诠释了温暖、人情味的含意。这里的人情味,不外就是当一切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都允许、鼓励你采取一种行动时,为了另一个个体的利益,你没有采取它。一切的法律和常识都支持主办方报案,这样至少可以把损坏珍品画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然而他们没有这么做,只为了不让男孩的心理受到影响。如果说前面两则新闻敬的是“业”,那么第三则新闻敬的是“人”,这才是人情味的核心,也是令人感到温暖的先决条件。

  更何况,假如我们回望社会,我们不难发现,敬业之人常常被表彰被传诵,敬人之人却屡屡难入媒体法眼,被当作个人素质等闲视之,尤其所敬的对象是一个好动的孩子。试问我们有谁没有被哂笑着的售货员一句“这件衣服很贵,不要随便乱摸”呛住?难道新闻中那些困难被怀疑是小偷就被拳打脚踢镣铐加身的人(他们中有许多还是孩子)给我们留下的印象不深吗?谁不曾遇见过从不考虑别人感受的人?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开始变得麻木不仁,不再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世界。马斯洛说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的,“我的尊严和我的生命本是一体”,莎士比亚说,“剥去我的尊严,生命便如无物。”天空越是黯淡,越衬得流星光芒璀璨。当我们对“集体利益远高于个人利益”习以为常,对个人尊严因莫须有的罪名受践踏麻木不仁时,主办方的行为,难道不正像那冬夜里的一点火苗吗?他们维护了男孩的自尊心和心理,不也正把希望的光芒洒入每个人心间吗?

  所以我认为,当我们提起《暖闻》时,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遵纪守法的商人,也不仅是日夜操劳的公民,而更需要的是像主办方一样的,给予他人应有的关怀、体贴和尊重的人,只有这种人,他把人当作人来来礼遇,才会让其他人感受到人情味。如果有人反驳说他的影响太小了,不足以改变社会,我会请他读一读那个把鱼扔回大海的小孩的故事,它的出发点或许仅仅是“这一条在乎”,然而最终却让那许许多多原本麻木不仁之人回转心意,拯救了成百上千的鱼。

教师点评
  这篇文章很耐看的,越读越能咀嚼一些东西出来。本文的作者以相当冷静的眼光去观照三则材料,权衡之下,对一二则材料挑了一些刺,对第三则材料做了肯定。这种肯定是作者基于新闻材料对工作还是对人的态度区分上,这里有人本主义的倾向在里面。作者强调的是对人对心灵的呵护与尊重,认为这就是人情味,这就是对人性的张扬,由此得到的回报,能拯救成千成百的“鱼”。作者对问题的认识较为深入,思路也清晰,引用理论与名言也比较切题,行为中也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阅读积淀。整个说理显得自然顺畅,没有那种刻意出来的“高大上”,没有那种为深刻而深刻的强迫。
    (执信中学教师 都昌其)
考场作文
最温暖的挂号
华师附中 高三(9)班 李乐宜

  虽然也感动于良心油条哥和宽容的主办方,但如果只能选择一则新闻刊登于《暖闻》专栏,也许老父亲挂号见儿子是最合适的选择。
  乍一看这则新闻似乎没有其他两则那样明显的“正能量”,甚至难免让人第一眼对儿子的做法略有微词——逼得老父亲行此不得已之策,算不算上是不孝了?但接下来又是自问,儿子身为医生,面对着没完没了的病人,却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正是在这样一层层的发掘中,这则新闻丰富的内涵和其中的“温暖”得以体现:以广大病患来看,有这样一位敬岗无私的医生让人感到温暖;以千里迢迢来探望的老父来看,见到儿子成材有出息又是一种温暖;以这位矛盾中心的医生来看,抬头接到父亲挂号的那一刻,从岗位上的机器人回到父亲的小儿子,想必也是温暖的吧。
  而最重要的是,以我们如今这个社会的眼光看,看深一点,正是在这样的矛盾、纠结和无奈中,可以看见最大的温暖。
  往大了说,如今医患关系矛盾是当今引起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人们往往由于不了解而对冷色调的医院失去信心,多做一个检查要怀疑医生,多住一天院要怀疑医生,辛辛苦苦排了半天队只被医生面无表情地关注了三分钟更要埋怨医生——你们是不是对患者不负责任?你们真的了解我的病情吗?诚然没有职业道德的人在哪个岗位都是有的,但更多敬业爱岗的医生却蒙受了许多“冤屈”。这样一则小事件,无疑是一阵及时雨,可以有效接近医患距离,重拾医患关系信心。
  往小了说,老父挂号见儿子这样的事,实则触及了每个现代家庭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孩子们离开父母在外拼搏,父母们一腔深情只得付诸这样一张小小的挂号纸上了。这是小爱,也是大爱,期盼他成材,又怕见不着他,这样的感情,其实是温暖的。
  如此看来,这张最温暖的挂号,确实是《暖闻》的最佳之选。
教师点评
  本文属于考场优秀议论类文。
  标题乃文章的眼睛,“最温暖的挂号”简洁生动,犹如双眸,炯炯有神。“温暖”紧扣要求,“挂号”指示角度。在茫茫评卷场,数万篇文章之中,第一眼就能让老师意识到文章符合题意,角度清晰。
  文章开头又把“简洁”的功力发挥得炉火纯青,三言两语之间,中心论点和盘托出。文章主体将如何展开?我们翘首以待。作者没有选择立马展开宏论,而是如“剥竹笋”般层层深入。作者带着我们由“第一眼”父亲的“迫不得已”,慢慢到儿子的“无私”,在矛盾无奈的痛苦中呷出温暖。接着作者又来一招“一粒沙里见世界”,引发大家思考医患关系这个棘手问题,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这则“暖闻”对于医患关系是一缕阳光,一阵春风。最后一招“直击心灵”,指出一张小小的挂号单蕴含的温情和无奈实则为许多现代家庭的共同境遇。
文章情理交融,引人思考,耐人寻味,实属考场作文佳品,值得考生们认真学习。     (广东实验中学教师 谢家祭)

这是考场与职场的分界线
同题作文
欲求暖闻,先行正道
杨早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三则新闻摆在我面前,哪一则能上明天《暖闻》的版面?是多年不用复炸油的油条哥?还是到医院挂号才能见儿子一面的老父亲?抑或是人情味满满不追究男孩责任的画展主办方?
  费思量吗?是的。因为严格来说,这三则新闻都算不上我心目中的“暖闻”。
  做食品的人,不毒害自己的顾客,这难道不是合法经营题中应有之义?这难道不是食品监督的重中之重?现在遵守规则却成了凤毛麟角,需要依靠个别商家的道德自律来达成“食物无害”的标准,这样的新闻,是在“引导读者以温暖的视角看待社会”,还是提醒读这个社会海洋只漂浮着几个诚信的孤岛?
  而且,“多年坚持不用”,谁来监督?如何证明?网友可以凭印象加封“良心哥”,新闻报道可不能大而化之。事实不够清晰的新闻,最难让人信服。
  第二则新闻,事实就更不清晰了。老父亲从外地赶来,正好是上班时间,他为什么不可以先回儿子家等他下班?若说有特殊情况,比如上午到下午就要离开,儿子就真的抽不出一点点时间说几句话?更与常识不合的是,如果身为医生的儿子忙成那样,老父亲哪里能挂到当天的号?难道是找号贩子买的?一连串的疑问,让这则报道风雨飘摇,还暖什么闻?
  第三则新闻是最像“暖闻”的新闻。但仔细一琢磨,男孩的行为明显违反了观看画展的守则才导致重大损失,而遵守规则本是儿童素质教育的重点。主办方好心不报案,结果到底是皆大欢喜的“没让男孩心理受到影响”,还是本该得到教训的未成年人监护人侥幸逃脱?轻易地放弃追究责任,能不能给予男孩及其监护人足够的公德教育,让他们不会重蹈覆辙?
  这三则新闻,欲暖而不暖的共同点,是混淆了公私领域的界限。用放心油,上班不办私事,严格依法行事本是“公义”,却不同程度地被讲良心、讲亲情、讲宽恕这些“私德”所干扰。把私德置于公义之上,让公众得到的印象只会是:凡事期待善人,诉诸道德修养。一个崇尚道德却罔顾规则的社会,温不温暖我不知道,但肯定不是我们孜孜追求的理想世界。

  怪谁呢?设置这样一个《暖闻》的栏目,本身就带有某种价值导向。能怪这些私先于公的新闻如蝇聚般扑来吗?光会用温暖视角看待社会,是不是会制造一批孔子称之为“德之贼也”的乡愿呢?唉,如果我是主管版面的编辑,我一定把栏目名改成《正闻》,引导读者用公平、公正的眼光看待社会。



一场温暖的合谋
杨早 (还是我)

 

    思忖再三,我将手指点在第三则新闻上:明天“暖闻”专栏就上它了!

    “某地举办珍品画展,一位男孩在探身观赏时不慎跌倒,损坏一幅珍贵名画。主办方认为男孩只有12岁,又不是故意的,因此仅备案而未报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

    一开始,我是不太喜欢这则新闻的。首先,男孩需要“探身观赏”,说明布展或许有不合理的地方,探身观赏跌倒会损坏名画,说明主办方考虑不够周到。其次,出事之后,主办方可以追究,也可以宽恕,这是他们的权利。但以“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响”为由,总让人觉得有一点作秀的嫌疑。报案,追究,又不是说非得厉斥严迫不可,如能厘清各方责任,明示四方,让人知所惕惧,又怎能铁口直断对12岁男孩的心理影响几分负面,几分正面?

    事实上,对于未成年人,报案与追究责任也应该由监护人承担。孩子的父母在此事后有何表现?新闻中只字未提,于公众心理而言,过错方的态度,才是应否得到宽恕的关键。主办方如此轻易地了事,会不会有姑息纵容之嫌?而名画的损失,又是由谁来承担?公家还是私人?这些细节都未交代,“暖闻”成立吗?

    不过,转念一想,我面对这则新闻的疑虑,不也正是读者的感受之一种吗?粗心的读者只会看到新闻表面的焦点:主办方宽恕了男孩。这里的关键词是“爱心”。没错啊,有可能,而且很有可能,如果事情闹大的话,父母又不善于保护孩童,男孩可能会觉得都是自己的错,从而产生心理阴影,甚至对“看画展”这件事情都产生逆反心理。这又岂是画展举办者推广艺术的本意?为了避免这种可能,主办方放弃追究,不是很温暖人心的举措吗?

    而细心的读者,会像我一样,挑剔新闻的细节,追索新闻的全貌。但不管真相如何,主办方总是没有错的。而且,在一个大家对锱铢必较见惯不惊的时代,这次主办方的态度是如此反常,必然引发公众的关注与热议。这场画展,也将知名度与美誉度齐涨,还有可能进入未来的公关学教材呢。这种广告价值,与名画损失相抵,怕也足够了吧。

    因此,结局皆大欢喜。画展得到了传播,男孩及监护人避免了破财,而公众得到了双重抚慰,同时满足了博爱心与好奇心。当我决定把这则新闻放上“暖闻”专栏的那一刻,一场温暖的合谋就此开启,并注定成功。



(内容来源:《羊城晚报》4月1日B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