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原想用照片对抗偏见

 GXF360 2017-05-22
? 我原想用照片对抗偏见

我原想用照片对抗偏见

I Initially Wanted to Use Photography to Fight the Discrimination

文并摄影/韩冲

光明节上的正统犹太教徒,在哭墙前祈祷。2014年

耶路撒冷商业街,孩子和他的狗。2014年

那里是不是天天火箭弹乱飞?

那里是不是随时都有爆炸袭击?

那里是不是整日的枪声四起?

那里的人们是不是生活特别艰难?

……

在得知我要去中东常驻的时候,身边的亲人朋友大多会问这样的问题。

他们对于中东的固有印象,可能来源于媒体对这片土地的报道。而如果不是一个特别关注国际政治或者中东问题的人,往往以为中东那片地方,尤其是“阿拉伯之春”席卷的几个国家,及以色列、巴勒斯坦,是一个处处枪林弹雨,随时有爆炸发生的地方,去那里常驻简直就是胆儿肥。

虽然每次跟他们详细解释完,他们都会理解,战乱国家并不是每一寸土地都在打仗,也是有平静的生活存在着。但偏见,毕竟是种在了心里。

一位记者前辈说过,我们身边很多人对于这片土地的偏见,或者说固有印象如此,其实记者是要负很大责任的,毕竟他们了解到的中东,是从我们的字里行间读到的,是从我们发回的图像上看到的。即使是我们自己,在来中东之前,也是对这里怀有偏见的。

因此一开始发现我所看到的中东并不是之前想象的那样时,便想用我的照片来对抗之前的偏见,让亲朋好友看到一个生活着的中东,看到一个战火硝烟之外,那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中东。

每天枪声四起的的黎波里,其实日落很美。地中海的风掀起白头浪,冲刷着这座城市,空气很好,有海腥味儿;日暮时分的天是洁净的蓝色,靠近海面的地平线,是洁净的红色;街边的蔬菜店里,店主把蔬菜码得整整齐齐;一家味美价廉的汉堡店,门口排起了长队,我们在每天采访结束时,也会买一个充饥……

耶路撒冷大马士革门外的一次抗议中,一位受伤的巴勒斯坦妇女。2014年

大马士革周边的村镇战况已经比较激烈了,城里也时常听见炮声。但是在历史悠久的哈梅迪耶市场,中国制造的小商品正在被大马士革的市民选购。市集里熙熙攘攘,一家著名的冰淇淋店里坐满了客人,孩子们开心地吃着冰淇淋,用大大的眼睛打量着我们这些东方人的面孔。咖啡馆里非常热闹,一位七十多岁的说书人正在讲《一千零一夜》的故事,顾客喝着咖啡、抽着水烟,在烟雾缭绕的小馆子里享受着初入夜晚的闲暇。一个地下舞厅里响起了欢快的音乐,身材曼妙的女士,灯光下的高跟鞋与影子,画出了一颗心形……

开罗民众示威的画面每天都通过各种媒体传遍全世界,然而,在距离示威现场几百米的地方我们下车,甚至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不同,店铺正常营业,街头的人们不紧不慢地走着,直到我们问,哪里有示威?路人随手一指:往前走不远就到了。果然,不远处看到了聚集的民众、全副武装的军警,也看到了他们的冲突、催泪弹在空中划出的白色弧线。然而示威现场几百米外,顿时又是平静生活……

耶路撒冷,一个总和苦难联系在一起的名字。在这座城市生活不到三年的时间里,虽然巴勒斯坦人与以色列人的冲突不断,然而大部分时间走进耶路撒冷老城、耶稣受难处的圣墓教堂、犹太人的圣地哭墙……我所看到的更多是世界各地的游客在认真听着导游的讲解、拍照留念;虔诚的教徒在宗教圣地里祷告、读经;巴勒斯坦少年在屋顶上玩着跑酷;巴扎里的小贩向人们推销着自家商品……

我把这些记录下来,是为了让人们看到和新闻报道不一样的中东。战乱和冲突可能只是白纸上的一个个墨点,而生活,则是墨点之外的白纸。生活,即使有了冲突和战争,可还是要继续下去的。然而,当我满怀欣喜地去给人们看这些关于美好与平静的照片时,突然又失望地发现:我一直在想着用照片去对抗偏见,而我拿着的这些照片,仿佛又成了另一种偏见的制造者。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觉得是到了妥协的时刻了。我一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偏见,也许只是为我的读者打开一扇窗吧,让他们透过这扇窗,感受到对平静生活应有的珍惜。

1992 广东深圳 影楼请的摄影师是前卫派的,顾客也很快接受了“前卫”的设计。

(上图)耶路撒冷一座教堂里,点燃蜡烛的女信徒。2014年

(下图)耶路撒冷圣墓教堂,耶稣受难处流泪的信徒。2014年

(上图)生活在耶路撒冷的犹太女孩。2015年

(下图)耶路撒冷一个市场,正统教徒和游客。2014年

利比亚的黎波里,一次集会上的孩子。2011年

利比亚班加西,胜利归来的士兵和欢迎他们的孩子。2011年

责任编辑/李红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