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院派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培训会

 开心TOM图书馆 2017-05-22

614-16日,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培训会在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职业院校的3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受学院领导委派,教务处副处长荀海鹏参加了此次培训。

此次培训,全国诊改专委会主任杨应崧教授、全国诊改专委会委员经贵宝教授、樊至光教授、全国诊改专委员会秘书长袁洪志教授亲临现场集中授课,讲授职业院校诊改理念、诊改文件解读、平台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在开班动员的讲话中,介绍了此次活动举行的背景。会议指出,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简称“诊改”)是国家“管、办、评”分离背景下的一项重要工作,其目的在于唤醒学校自我质量保证的主体意识,落实学校自我质量保证的责任,促使学校质量螺旋式上升。

杨应崧教授向大会作了主题为“服务发展需求、提升治理能力、提高培养质量、激发创新活力”的报告,阐述了诊改的内涵、原因、工作思路以及目前诊改工作中关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框架”、“系统和架构、抽样复核的任务”、“诊断项目参考表”等热议问题的思考。他指出,诊改是质量生成主体以服务发展需求为宗旨,为高质量地全面达成计划目标并不断创造性地超越原定目标,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以体系化制度为保证,根据按目标影响要素制定的指标体系对现实工作状态进行常态化自我定位、诊断,进而激发内在学习、创新动力,实现持续改进、同步提升的工作模式。职业院校开展诊改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改革的需要,应贯彻“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明确“理顺工作机制”、“落实主体责任”、“分类指导推进”、“数据系统支撑”、“试行专业诊改”五项主要任务,形成“落实组织保证”、“制定规划方案”、“自我诊断改进”、“组织抽样复核”、“持续改进提升”、“打造共治机制”的基本程序。

经贵宝教授向大会作了主题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解读”的报告。他指出,指导方案的重点是指导学校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其次才是指导自我诊断,最后指导诊断复核。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逻辑结构是打造“五纵(‘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五系统)五横(‘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一平台(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诊改从目标开始,基于质量改进螺旋,落实诊改制度要以理念更新为先导、制定诊改方案要体现特色,选择诊改项目要聚焦体系和机制,推进诊改工作要激发内生动力。

樊至光教授向大会作了主题为“高职院校状态数据深度应用和高效采集”的报告,阐述了状态数据平台的建设历程、状态数据的深度应用、状态数据的高效采集、状态数据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内容。他建议,各校在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学校自身的质量监控数据体系,在部署学校的业务(管理)系统时,应同时考虑好与采集平台的对接,使学校的信息化与数据应用同步。
袁洪志教授向大会作了主题为“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运行的实践探索”的报告,阐述了目标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规划与实施)、校本数据中心(平台建设)三方面的内容。他指出,建立诊改制度的愿景目标是:形成运行于数字化环境之中,实现全员参与,融入质量生成全程、兼具即时监测与预警功能、能够推动知识创新作业循环持续运行的工作(学习)常态,切实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此次培训,既有诊改理念的深入解读,又有诊改案例的具体研讨,使各参会学校深刻认识到了建立学校常态化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的重大意义,学习了试点院校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对我院今后开展此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借鉴作用。(撰稿:教务处 荀海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