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太行的精灵

 孙红洲 2017-05-23

逶迤雄伟的南太行是石头和树的世界,各式各样的石头和树成了壮美太的主要角色。

当树和石头结合,当树和石头的结合被人发现,他就像精灵,钻进人们心里,让人赶不走,忘不掉。
许多喜欢他,走进大山,千辛万苦把他带出大山,精雕细琢,这些精灵就成了展现大山魂魄的根石作品。
在我的眼中,这些根石就是南太行的精灵。

我的家乡在南太行山下,我对根石尤其是南太行的根石有着特殊的感情。上山游走,看那些奇石树根,总要停下来,畅想一番,想想他雕琢后的身姿……

今天上午,接一朋友电话,来到善也堂,当我走进大厅,看到琳琅满目的根雕,有些惊呆,满厅崖柏清香,仿佛走进精灵世界。

善也堂传人叫娄兴华,一位很文艺范儿的年轻人。他告诉我,善也堂是一个诞生在道光年间的京城老字号,以牙角木石雕刻声闻京华。第一代传人王正德,王正德传给儿子后,因适逢甲子战乱,善也堂辗转至天津,并把善也堂传给异姓徒弟,抗战时期善也堂传人来到新乡,到娄兴华已是第五代传人。在颠沛流离中,善也堂薪火不灭,善也堂的根石雕刻落地生根,和南太行结缘……

最近几年,文化产业篷勃发展,南太行崖柏蜚声南北。崖柏根雕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欢。娄兴华趁势而上,善也堂被命名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自善也堂的南太行根石雕刻越来越多进入人们的视野。

娄兴华的根石来自南太行,他创作的善也堂根石作品的灵感也来自南太行山民日常艰辛的生活劳作。一个题为《耕种》的根雕生活情趣盎然。陡峭的山崖、石井、石磨,木梯,用无声的场景告诉人们,山里的土地挂在山崖上,塞在石逢中……


一幅《挂壁公路》让人在崖柏的方寸之间见识了南太行特有的挂壁公路,在山腹中穿行,高路入云。

《中流砥柱》中南太行古老崖柏的天然白皮,如河如泉,如雪如浪,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南太行根石雕刻艺术的老前辈王怀森老先生对我说,南太行的根石会说话,每创作一个作品,都好像是跟千年的生命在对话。

在娄兴华的刀下,脱胎于南太行天然根石的作品极富生命力。《达摩》的禅机,《十八罗汉》的威严、凝重、慈祥、欢喜……

孔子曾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作为善也堂的传人,娄兴华在和南太行的根石对话中体会到了越来越多的快乐,一个个根石雕刻作品,就是一个个生命,一个个为南太行代言的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