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葫芦匏器欣赏

 大加一 2017-05-23

葫芦匏器欣赏

蝈蝈葫芦的造型,常见的有鸡心式、棒子式、柳叶式和花瓶式四种。它们既有实用价值,艺术价值也很独特。

这个从未在中国工艺美术史上见过踪影的小工艺品,就是“匏(pao)器”。 “匏器” 又称“葫芦器”或“蒲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匏”,在古代人的生活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可食用、可入药、可做乐器,更做过人们日常的盛装器具。

葫芦匏器欣赏

“匏器”的制作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选色黄如金的老熟葫芦,经过技师的外刻花、或雕花或烫花、圆雕、深浅浮雕和镂雕,其中还包括拼贴、镶嵌等技艺,加工成形态各异的器物;另一种是用刻有花纹或文字的模子套在幼嫩的葫芦崽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即“范制葫芦器”。(据说“范制葫芦器”的种植也是十分不易的,经常是一万个葫芦,才能长出一个有完整花饰和文字图案的成品来。)“匏器”技艺,在清代曾经大放异彩,用它制作的器具就有笔筒、瓶、盖罐、砚盒、鼻烟壶、虫具等。但是制作最多的还是装蝈蝈的笼子。人们习惯上叫它“葫芦器”。

葫芦匏器欣赏

清朝皇帝喜欢上了这种玩法,葫芦制成的蝈蝈儿笼子可就开始非常讲究了!葫芦天然的特殊质地和色泽,本身就洋溢着一股清新自然之气。所刻绘图案多为古朴的吉祥物,如松鹤延年、福禄寿喜、梅兰竹菊等。“葫芦器”最讲究的是口和盖,锯掉葫芦的上半部,配上紫檀、红木或象牙的口,再配上玳瑁,虬角或象牙的盖(也叫芯子),还要在口内装一个用黄铜丝盘成的胆,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虫具。“葫芦器”的盖,高一寸到一寸五,上雕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玲珑剔透兼具透气功能。

葫芦匏器欣赏

清代康熙年间的“匏器”工艺,品种齐全,式样新奇,纹饰丰富,精美异常。至乾隆年间,这种“朴雅”之器更深得弘历的钟爱,他的御制诗中以“匏”为题材的就有多首。这些宫廷制的“匏器”除供御前赏玩外,还被作为珍贵的礼品用以赏赐王公贵宦以及馈赠外国嘉宾使臣。(如果这小小的“匏器”制作工艺,抛却改换繁复名贵的盖口,保留至今是否可与俄罗斯的套娃相提并论呢?)行家介绍,选购“葫芦器”要着眼于四个字“紫、润、坚、厚”。“葫芦器”的好品相跟文玩核桃一样也是“玩”出来的,养虫者经过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几代人对“葫芦器”的把玩摩挲,外观由黄变红、由红变紫,时间愈久,其色愈重,包浆油润灵透,以至于达到紫润光洁的程度。现在收藏品市场上,大部分“匏器”还未得到藏家的足够重视,应该说是收藏潜力无限。2008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只雕刻精致的清代玳瑁雕花蝈蝈葫芦,以20160元成交。就有行家断言,“匏器”的价值远远在此基础之上。

葫芦匏器欣赏

匏器,又叫葫芦器,人们养蝈蝈用的葫芦罐就是匏器的一种。当今藏市,匏器收藏方兴未艾,已经成为一种热门收藏。

匏器作为工艺品,最早出现在明末。匏器工艺品问世后,广受坊间喜爱,至清康熙时传入宫廷,为皇家御用。清代制匏工艺颇受皇家重视,康熙皇帝曾在瀛台的丰泽园内种植葫芦,并派专人管理,生产出许多清朗典雅的匏器工艺品。清乾隆年间,匏器工艺更臻精致,品种更加齐全,式样、纹饰也更加新奇、丰富。

葫芦匏器欣赏

葫芦匏器欣赏

现存的传统匏器,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赏玩之物,应有尽有。具体说来,现存的传统匏器,以清中期以前的匏器最多,包括杯、盘、碗、壶、盒、瓶、笔筒、鼻烟壶、蝈蝈笼及乐器等款式,其中康熙年间的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八方形笔筒、蒜头瓶和四弦琴等物为最精。

葫芦匏器欣赏

匏器与瓷器相似,也具有工艺优良、纹饰清晰、器形优美多姿的特点。由于葫芦色黄如金,时间愈久,其色愈重,因而传统匏器看上去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那些经过收藏者长期把玩摩挲的传世匏器,更给人古朴、凝重的美感。

葫芦匏器欣赏

匏器与瓷器相似,也具有工艺优良、纹饰清晰、器形优美多姿的特点。由于葫芦色黄如金,时间愈久,其色愈重,因而传统匏器看上去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特别是那些经过收藏者长期把玩摩挲的传世匏器,更给人古朴、凝重的美感。

现存的传统匏器,从各种生活器皿到文房用具乃至赏玩之物,应有尽有。具体说来,现存的传统匏器,以清中期以前的匏器最多,包括杯、盘、碗、壶、盒、瓶、笔筒、鼻烟壶、蝈蝈笼及乐器等款式,其中康熙年间的六瓣碗、缠莲寿字纹盒、八方形笔筒、蒜头瓶和四弦琴等物为最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