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成长:董卿动情讲述父母、自己与孩子

 清澈如水之张生 2017-05-23

她是连续13年的央视春晚主持人、也是首次担纲节目制作的新人,2017年4月16日,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朗读者》进行最后一期节目的录制,从下午两点到第二天清晨六点,董卿连续工作了16个小时。工作结束当天下午,董卿如约接受了央视《面对面》节目的专访,动情讲述家庭与事业,父母与孩子。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跟第一季的朗读者挥手告别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画面是什么?

董卿:你知道当我走出演播室,我的面前是已经泛亮的天色,天亮了,我的身后是在黑暗当中,在拆除的舞台,多么强烈的对比,我在这个中间,我知道再过几个小时,那个舞台,那个伴随着我们几个月,或者说我为它辛苦了一年多的舞台,就会消失了,所以我当时真的觉得,我用尽了我的最后一丝力气,我在心底和它说再见。

2017年2月18日,《朗读者》在央视综合频道首播,成为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档充满文化感,且打动人心的节目。对董卿来说,这一节目和她以往主持过的上千场节目都不一样,之前她只是一名主持人,而在《朗读者》中,她同时还是这档节目的制作人。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那时候有没有想,还是做主持人好,干什么非要做这个?

董卿:是,很多很多人都问过我这个问题,你有必要这样自找苦吃吗?我觉得即便是再困难、再失望,再一个人觉得孤单无助的时候,我也没有想到过要放弃。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为什么?

董卿:我觉得我为这件事情等了20年,或者我为这件事情准备了20年,我突然明白一个道理,我之前所有的走过的每一步,都是为了今天能够走上这个舞台。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为什么你内心那么迫切要做这个东西?

董卿:我做主持人有22年的时间了,我做过了上千场的节目,我是一个特别特别爱工作的人,我是一个只要上了台,就可以忘掉一切,生活当中的不如意和烦恼的人,即便是前一分钟可能有人在电话里,还在跟我絮叨着一些让你烦心的事情,可是只要后一分钟,我拿上麦克风,只要我看到摄像机的灯亮了,只要我看到演播室的灯亮了,只要我看到台下的人在看着我,我就会把一切都忘记掉,我一开口我就觉得,我又充满了力量和快乐,和一种愉悦感,那是发自内心的,那是工作带给我的,任何事情都无法替代的满足感,这样的感觉,20年没有变过,可是大概在前两年,我突然有一天意识到,我没有那么兴奋了,我经常会变得不耐烦,对自己不耐烦,对他人不耐烦。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你指的是在做节目的过程中?

董卿:对,我指的在工作的过程当中。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开始有了一些套路,就是我以前最不喜欢的,凭经验去做事情,而不是凭激情去做事情。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但那个时候你有想过,说好我现在不做主持人了,我要做别的了,还是那个时候你就想到我要做制作人。

董卿:我没有想,我只是心里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你敢不敢停下来?你敢不敢放下现在别人看起来一切都看上去很完美的生活?你敢不敢去做一个了断?跟过去的某一个自己做一个了断。

1994年,董卿在浙江电视台开始了自己的主持生涯,从浙江到上海,从上海到北京,她的舞台不断变换升级。2005年,董卿首次亮相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央视春晚这一舞台上,年复一年的历练,让董卿的主持风格越来越成熟,同时也成就了她连续13年主持央视春晚这样一般主持人难以企及的职业高峰。但是,就在2014年央视春晚之后,董卿做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决定,离开舞台,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南加州大学游学一年,对于很多人来说,董卿的这一行为相当于高速运转中的一个急刹车。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那个时候其实也伴随着特别多的猜测,说为什么董卿突然之间离开了这个舞台?

董卿:对。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像你说的急刹车,急刹车是会撞头的。

董卿:对,撞了。只是大家没看见而已,如果没有头破血流的话,起码也是鼻青脸肿,这个是只有我自己才知道的,我无数个无数个的晚上,一个人坐在书房发呆,那个春节过后我知道,一时半会儿我不会再有新的节目了,那个休整是有无限期休整,你也不知道,你再次走上舞台会在什么时候。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但是那个时候你内心有没有酝酿,今天朗读者节目的呈现方式,讲故事的方式,都没有。

董卿:没有,没有。那个时候对付我的功课,和我的生活还来不及,我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原来我以为,很不重要的事情填满了。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你在国外遇到了让你不能够驾驭的困难吗?

董卿:有很多,首先就是我失去了我最大的优势,我的表达,你有思想,你有感情,你比一般的学生要成熟,可是你却没有他们表达得那么好,甚至你没有他们那么敢于去表达,我觉得我失去了对生活的把控。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而实际上很多人都会说,我转变了一种生活方式,我去上学了,那我就会彻底来考虑,我将来还要不要从事这个职业,我可能有另外的生活了,我打开了另外的窗户,但你最终不是这样的选择,为什么?

董卿:我其实离开,并不是为了彻底离开,很多人也问我说你还回来吗?我当然有点愕然,为什么不回来呢?我觉得离开只是我需要一个距离和一个停顿,让自己做一些思考而已。

2015年7月,离开舞台一年的董卿全面复出。这时候,董卿还有了另外一种身份,母亲。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刘瑜说很多人说你为什么要孩子,她说为了让我的人生完整,你呢?

董卿:就是因为到了一定的年龄吧?很多事情不能再拖了,再拖可能你就会,永远失去这个机会了,人对永远是有敬畏心的。当你还有机会的时候,你就觉得这个自主权,把握在自己手里,当上天告诉你,你可能没有机会的时候,你就会害怕,然后你会去遵循某些自然规律,就像是女人做母亲,应该也算是一个自然规律吧。给了我极大推动力的是我的妈妈,她有一次跟我说,我们早晚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我希望在这个世界上,还能有一个人,像我们那样爱你,有一种不可分割的关系,我觉得这个话让我很难过。她让我觉得,我必须也为她做点什么,不仅是为我自己,让她可以放心吧。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当孩子出生的时候,你觉得你有变化吗?

董卿:我其实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你一下子所有的时间,被他占据了,然后变得很琐碎,很平庸了。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他完全依赖你,完全依赖于你所有的选择,你的陪伴。

董卿:对,你要在很多地方要平衡,你既不能够说我的世界只有我,可是你也不能说我的世界只有他,除非你想好了,我去做一个全职妈妈。我想我们都不是这样的一个选择,所以你一定要在彼此的世界里面,做好一个平衡。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可是孩子那么小,然后你要长期录像,怎么迈得出腿?

董卿:在这方面我还是属于比较理性的,因为我可能比如说因为工作,最长可能会有两周三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我见不到他,所以。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你要去压抑你自己那种情感的需求,这可能也是一种牺牲。

董卿:对,因为我有一个好朋友告诉我说,其实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我总觉得,我还应该很努力地,去把自己变得更好,让他在未来真正懂得的时候,他对于你有爱,也有尊敬,他从你身上可以学到一些好的品质,我不想放弃我继续成长的可能,我不想因为他我就变得,止步不前了。

董卿是个在上海出生长大的女孩,父母都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董卿年少时,每年寒暑假,父母都会给她开列书单,阅读陪伴了她的整个青春,也成为董卿现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我在看麦家读给他儿子的信的时候,他会说到叛逆的事情,他会说到对于叛逆的宽容,对于叛逆的理解和后悔,我就在想我们青春的时候,每个人都叛逆过,但是在我们眼前乖乖女的董卿,会不会没有叛逆过呢?

董卿:其实也有过,也有过跟我父亲争吵,甚至是推来推去的,我记得那时候摔碗。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因为什么事摔碗的?

董卿:就因为他特别反感,我参加学校的文艺活动,唱个歌、跳个舞,他觉得这些特别让他接受不了,没有必要浪费时间,你所应该做的就是好好读书。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为什么用书单的这种方式来填满你的生活,不让你去做文艺的爱好。

董卿:我觉得可能这是,他们那一代的知识分子特别,好像正常的一种教育方式,就觉得每个寒暑假你能干什么,看书,就给你列他们认为好的书单。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你爸爸的这种严苛是在你的血液当中在影响着你。

董卿:会,绝对。他影响着他自己,他影响着我,我影响着我自己,也许还会影响我的孩子。

孩子让董卿时常感觉分身乏术,但就在2016年央视春晚之后,董卿将孩子交给身在上海的父母,开始孕育另外一个孩子——《朗读者》。对于董卿来说,一直陪伴她成长的阅读已经不止是一种习惯,而变成了一种力量,他要将这种力量与他的专业素养相结合,孵化出一档全新的电视栏目。从创意到立项,进展还算顺利,但是不同于中央电视台台内自制的节目,朗读者的节目制作采用了公司化的运作模式,董卿担当起了制作人。节目模式、制作公司、经费、赞助商、播出平台、人员,这些以前她不用考虑的事情纷纷涌来。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制作人跟主持人有什么区别呢?

董卿:其实在几年前也有机会可以做制作人或者说做制片人,我太了解我的个性了,我的个性一个是我不喜欢求人,我喜欢自己把自己能做的这部分,做到极致,主持人恰好很符合我的性格特点。可是做制作人,你从开始就要告诉大家,我要做什么,怎么去做,请你帮我做什么,我就不得不去用我的三寸不烂之舌,用我的这张面孔,大家熟悉的脸,用我的名声去吸引人,来听我在讲一个遥远的事情,我特别不习惯,我觉得我是不是在骗人,就是那种感觉。

“一个念头在脑中,两页策划在手上,三个散兵起步,四处磕头化缘”,董卿如此形容《朗读者》筹建之初的状况,在娱乐真人秀的挤压下,文化类节目招商并不容易,董卿不得不像祥林嫂一样,一遍遍给人描述画在纸上的大饼即将散发的香味。

董卿:我在过往这一年当中,其实是有很多次,已经不能用失望这两个字来形容,甚至已经到了绝望的边缘。可是当我晚上两点三点睡不着,坐在家里的地板上,在想我到底该怎么办的时候,等天亮了,我还是会带着微笑,出现在我们的一个临时的办公室里,然后告诉大家,我们今天的选题是什么,我们今天的会内容是什么。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为什么会出现让你绝望的睡不着觉的一刻?

董卿:我怕我们自己人产生的怀疑。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团队当中的人有过怀疑吗?

董卿:有,当这个过程拉锯战时间太长了之后,你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坚定。

其实你自己内心知道,你都有摇摆的时候,更何况是别人呢。

事实上,自立项开始,《朗读者》的播出时间就已确定,但当赞助商确定的时候,已经是2016年的11月,留给董卿和她的制作团队的准备时间只有一个月,而4月份约的嘉宾,7个月后,才正式通知他们录制时间。

董卿:这1个月意味着什么呢?你要约到所有的合适的嘉宾,而且你要把演播室搭起来,我们连演播室都找不着了,然后所有的演员都说我们之前你打电话的时候,告诉我们是5月份,现在已经是12月份了,我们要赶春节的档期,没有。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等于干活需要的人需要的地方,需要的嘉宾都没有了。

董卿:对,而且那时候只有一件事情是肯定的,你必须在春节前后播出。只有那一件事情是肯定的,就是你一定要播出。制作公司告诉我们,我们不可能在30天内,帮你把这个舞台搭建起来,我也不知道一个景搭出来有多长时间,但是我告诉他,我真的需要你帮我在30天内就把这个景搭出来,然后他们说不可能,我说哪些地方不可能,不可能在什么地方?他告诉我说不可能是,你现在去预定这些材料,供货商要过年了,都没有人再为你去做这些特制的材料了,那我说我们在供货商过年前,就去把建材市场跑完了,我说实在不行,我和你们一起去建材市场,他们后来想想觉得,可能不太好意思拖着我一起去建材市场,这事有点不靠谱,然后他们把所有的材质,他们有一天,就跟那个贩卖商一样的,差不多就得有这么大一屋子,地板上铺满了,然后说,你必须今天就把这些材质定下来,然后我们去下订单,我就跪在那个地板上,一样一样挑。

事无巨细,严苛挑剔,是董卿的团队成员对她的评价,工作集中时,每天只能睡三四个小时,这让一向在工作上支持她的父母,在这件事情上投了反对票。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他们反对的理由?

董卿:我第一次遭遇到了他们的一种阻力,我觉得因为他们真的觉得他们老了,我不能再毫无顾忌地,去拿自己的身体不当回事,因为我已经是一个孩子的母亲了。如果你忙到什么都不顾了,那么孩子怎么办呢?如果他们有一天也老到,无法再照顾这个小孩了,那么一切该怎么办呢?我很诧异,我这么多年来第一次看到了他们眼神当中的犹豫,甚至是反对,我特别难过。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你用了什么方法跟他们抗争?

董卿:我要说服他们,我也会急躁,甚至发火、嚷嚷,每次嚷嚷过后我就特别特别后悔,然后其实嚷嚷的时候,往往是你心虚的时候。因为播出前,谁也不知道这个节目是什么,长得什么样子,他们看到了我整个过程当中,最狼狈不堪、焦头烂额的时刻,一会儿说今天找到钱了,一会儿说钱又没了,一会儿说今天有演播室要搭台了,一会儿说演播室也没了,一会儿说今天这个人能来了,一会儿说今天这个人来不了了,就是他们也听到、看到,最不堪的一些境遇,所以他们也是为我捏把汗。

董卿曾引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当中的一句话:“如果你真心渴望做成一件事情,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2017年1月8日,《朗读者》开始了第一场录制,董卿终于实现了自己对这个节目的设想。

一个人,一段文,董卿在《朗读者》的舞台上见证了一个个不同的人生故事,他们当中有知名的大家,也有默默无闻的普通人,但几乎每个嘉宾,都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当我看到倪萍那期节目的时候,也是特别的感慨,当她捧着花出现在舞台上,你迎过去,穿过漫长的舞台,你为什么会哭?

董卿:和倪萍老师每次见面,都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也许她能从我身上看到她的过去,也许我会从她身上看到某一些未来。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这种未来的投射是什么样子的?

董卿:老去。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站在舞台上的人,这又是一个特别残酷的命题,因为这天一定会到来。

董卿:对,我记得那个时候,十年前她就告诉我,说董卿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站在一个舞台的核心,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被派去最重要的战场,所以你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我想她说的很对,我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我知道你有上场的那一刻,就有离开的那一刻,所以竭尽全力吧。

《面对面》主持人王宁:有没有发现在这个舞台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当中,是你心里的或是你生长出来的,你从未见过的你。

董卿:是在过去的我当中,继续在生长的,而不是一个完全不一样的长出来的,我特别喜欢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在墓志铭上刻着的一句话,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说到我的骨髓里去了,就是我们最好永远不要长大,但是我们最好永远都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这是最最美好的一种状态,我特别感谢朗读者,它让我重新找到了一种这样的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