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妖遇狐神—罕见怪镜头在宾得k01上的表现

 tushuguancc 2017-05-23
当MarcNewson为宾得K01设计外观时,怎么也不会想到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Vivitar就做了一款与之同样怪异的镜头在那儿等着……
洞妖遇狐神—罕见怪镜头在宾得k01上的表现X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是自动对焦单反相机群雄并起、逐鹿中原的时代。从1979年小西六写真公司做出第一架自动对焦旁轴傻瓜相机“柯尼卡c35AF”到1985年美能达正式发布其机身一体化自动对焦单反相机“a-7000”,这短短数年间,宾得、佳能、尼康、奥林巴斯等各显神通,纷纷欲在自动对焦市场上占领先机。首先是宾得做出了第一台镜头驱动对焦,机身相位检测的自动对焦相机“ME-F”,它在35-70/2.8镜头的大下巴里整合了驱动马达,还需要装4节7号电池供电,也只能在“ME-F”机身上实现自动对焦。其对焦速度慢如蜗牛般,而ME-F机身的质量也不敢恭维,因而没能得到普及。理光、尼康与佳能甚至启侬也不甘寂寞,在镜头马达驱动对焦上做足了文章,这些被称为“外光式AF系统”。
洞妖遇狐神—罕见怪镜头在宾得k01上的表现
宾得ME-F相机及其“大下巴”镜头
我手中的这只Vivitar MC AUTO FOCUS ZOOM28-70/3.5-4.8镜头搜遍网络都找不到片言只语,只看到一篇英文帖子里有件尼康FG配着这款镜头,说明它并非只做了宾得pk卡口。作为一个独立镜头厂家,Vivitar为何要在那个乱世去蹚浑水,给手动相机制造这么一只自动对焦镜头,实在百思不解。我手中有柯尼卡c35AF、宾得ME-F、佳能T80以及美能达a7000等几家的首款自动对焦相机,这段百花齐放的日子只持续了6年就随着a7000的量产而终结,这种“外光式AF系统”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由此推论,也许是Vivitar在当时环境下的一件试制品,并未投入
量产。
洞妖遇狐神—罕见怪镜头在宾得k01上的表现
洞妖遇狐神—罕见怪镜头在宾得k01上的表现
Vivitar MC AUTO FOCUS ZOOM28-70/3.5-4.8是神器,神在它不依赖任何机身,仅凭自身实现自动对焦。与宾得me-f一样,它也需要装入3节7号电池,但它与镜片并列有一只“小眼睛”,大概就是其用于相位检测的副镜头。我试着把它装在任何宾得或者理光机身上,按下对焦钮,马达立即动作,伴着“嘀嘀”声响,对焦完成,即便装上国产的“凤凰”机身也一样。刚才又试了一下,干脆不装机身,裸镜头按下对焦钮,马达驱动,“嘀嘀”两声对焦也完成了。这还不叫“神”?
这只镜头对焦速度之快,不亚于现代超声波马达的尼康、佳能镜头,更是把那个时代的宾得me-f、佳能t80、等远远地甩在后面,它甚至还有单词对焦“s”和连续伺服对焦“c”的选择档。洞妖遇狐神—罕见怪镜头在宾得k01上的表现
其次是它的“狐”,从外观上说,其“大下巴”的设计与镜筒巧妙地结合,方与圆、动与静的感觉极为协调,比宾得、佳能的同类镜头要好看得多,倒是真有几分30多年后的MarcNewson的设计风格。也正因为其“大下巴”方位的问题,它不能装上后期宾得流线型单反的机身,因为下巴与机身的大额头顶住了,倒是宾得k5等小额头机型和今年刚出的宾得k01没有障碍,装上去珠联璧合。其二是变焦环,既非推拉也非旋转,而是像摄像机镜头般,内藏了留下一个手柄转动,真正的“内变焦”呢……洞妖遇狐神—罕见怪镜头在宾得k01上的表现洞妖遇狐神—罕见怪镜头在宾得k01上的表现洞妖遇狐神—罕见怪镜头在宾得k01上的表现
既“狐”且“神”,那我暂且把它称作“狐神”;
“狐神”配“洞妖”,左手拇指按下对焦钮,LCD上立即看到对焦结果,左手中指顶住变焦柄,变焦也很方便,而右手握着相机,随时可以按快门。洞妖遇狐神—罕见怪镜头在宾得k01上的表现
这只镜头的成像质量如何?下一篇我们看看这两家伙实拍的表现吧……
(百度、谷歌都未搜到这款镜头的资料和信息,对于其生产年代和背景均系本人猜测,有了解的前辈诚望赐教,不胜感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