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中医也要讲究顺序次第,你的学习方法对了吗?

 Handaniloveyou 2017-05-23

学中医也要讲究顺序次第,你的学习方法对了吗?

点击关注:医寿延年

关注中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提供可靠、精致的阅读服务!

中医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它对人类健康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学中医的同时要尊重西医,因为西医有其独到之处,很多方面中医尚不能替代西医。

1.为什么要学习中医

中医有着传承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而且中医的整体、辨证思维使得其治疗原则是标本兼治、人病兼顾的。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依赖于现代实验科学,重于治标、见病不见人的西医对无法明确归类的疾病显得无能为力,而中医里有很多医术,可以治疗高难疾病,西医无法代替,这是中医所独有的宝贵财富。

尊重西医,并不意味中西混合,而是将中医与西医放在合适的分际上,发挥它们的独到之处。学习中医者,不能中西混杂,特别是用药,不能中西药混合使用。混合使用药物,到底是谁打得准、得到的功效,这样的糊涂进效,伤的还是病人,倒霉的也还是病人。但中西医有可互相利用的地方。如诊断,可以用中医诊断,并参照西医所检结果,用透视所见到的数据及病理的数据,加以利用参考。但参考,不是用西医的数据去“抄写”药方,中医根据自己的望闻问切诊断依据去处方,明显区别了西医以表治病,中医是“依里(病情,病因)配药”为原则,除望闻问切察知病情外,还需通过八纲辨证等分析病人的总体情况,才进行处方实施以标本相兼的整体治疗。

2.如何学习中医

2.1要勤学经典 熟读深思 虚心体味

学中医也要讲究顺序次第,你的学习方法对了吗?

中医有经验科学的成分,对于传统的继承和学习是首要一关。《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煌煌经典自然需要深研,濒湖脉学、汤头歌诀、药性歌括四百味以及中医院校的教材《如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等都是很好的入门书籍,尤需细读熟读,同时还要对中医理论和各家学说有所了解。不论在校学习或自习,要多听明师指点,多看古代名医有关本草论著,多读古方,多看名医或有特长的中医诊断处方,同时参读诊断学,脉、面、舌、色等书籍,使其诊断病源病变得到判断依据。中医经典中的名句言论要熟背并虚心体味,不要凭自己的小聪明和一知半解的西医知识胡乱批驳,但要切记,要有悟性地去运用,而非生搬硬套。不管看书、听讲,都要谨慎进行实情分析。

2.2要学用结合融会贯通

学习中医,原则上是学通中医,即以望闻问切为依据,通过有方不拘,熟透药理归经,配方原则,进行组方。学习中医,要将理论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体察相结合,将经典描述与现实情况相印证。中医药是一个精致绝伦的实践体系,是以治病保生为根本目的,也是要以确切疗效为自己的存在依据。要掌握望闻问切的基本技巧,更要多听病者的呼声,对病的好坏细心辨析,学会从病人诉说吐露病情及痛苦中看出端倪,理出头绪,方能解除病者之难。药有数千种,方有数万个,病也有成千上万种,而具体的病情更是千变万化。熟读方、药是基础,但拘执成方施治则只能是江湖郎中式的草药医。中医药不是草药医。不管看书、听讲,都要谨慎进行实情分析,不要将书经典获者如宝,实用不如草。中医见病见人,中药有病有方,不能见病执方。“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要将中医药知识汇归于治病保健之实用,学会辨证。新时代,新变化,新病多,要多听阅新病况,解析病质,除新病痛。处方中药,有时同病异方,有时异病同方,这样做才是医有所成,觉有所悟,不至于耗药伤人,损财害命。

2.3从自我疗治开始循序临证,细心体察

学中医也要讲究顺序次第,你的学习方法对了吗?

学习中医,有以下几个要求。第一步,先医自己,民间人曰,久病成良医。这是最好的实践。自己切自己的脉,自己吃自己配的方。自己诊疗自己最能觉察效果,最能从比较中了解自己的水平。要坚决甩掉自己不医自己的观点,不敢医自己,这是医药功底不踏实,治病没把握的真实表现。第二步,医妻子、儿女、父母。因他们最有数,最心直,好坏直言、或直接拒医。这是真实地反映你可医否!如家人都接受治疗,证明学已略有所成。第三步,医治亲戚。第四步,医治朋友,待他承认了,你学医已见有所成。这时才可真正踏入中医之道,依法为素昧平生的一般人治病。学中医不到一定程度,千万不要任开处方救人,以防伤失。当然对一般常见病例也不必过分缩手。

2.4精益求精,努力恢弘简、廉、便、效的中医精神

医乃仁术,医者不仅需要融会贯通,而且需要提高医德。学中医者要有时代感,时代在进步,衣食住行与以往已有天差地别,当然不能照旧搬抄书籍去治理,但学中医者对于其中的一些原则精神必须把握,这是中医精华所在,也是生命力所在。例如中医药的“简、廉、便、效”原则就非常值得坚持和发扬光大。我们特别要排除那种不明物化哲理,盲目宣传现在药“质量差,不道地”,而普遍采用重药、补药、大方的做法。它耗去大量金钱财物,煎药去掉小罐用大锅,药喝得病人见药就怕,脾胃肾肝损伤,医前能动,治后难行。返观古代的小方是绝对有效的,而用药品类份量极其精准。老百姓有句话:药准舔一舔,药误大船载。这话说明以病对症的药,只要少量入口就见效果,如果误方,哪怕大船运药也无用,伤性命。现在中医普遍开大方,也表明有些医生不求精研医术甘于平庸,只能开些伤身害财的“保险方”,有些医生不知所以盲目跟风,更有少数医生不够理智,个别的连方药性理都不能理解就拈笔处方。所以少数中医者要进一步不断自我读解中医,在进步的世态中保持适需的,淘汰过时的;不能误导社会,造成人类损失,大量物质财力损耗,导致不少家庭人财两空。

学中医也要讲究顺序次第,你的学习方法对了吗?

简举几例:70多岁的退休女干部身患腰椎移位。人需曲身移步,医院诊断因年纪太大医愈困难,结果另医不到数日,花钱不到几百元,即人身恢复站直,行走自由,无任疼痛不适之处,苦病解除。另一近50岁老妇,右足膝盖骨下,生一瘤块,若动手术切除,除了膝盖,必终身残疾,拐棍终身。后经中药彻底排除骨下瘤块,健步如原,那时只花了近百元钱。还有一男士,年近50岁,胸痛气闷不适,经医院检查需装起搏器,其人嫌装起搏器生活有诸多不便,选择中医治疗,几个月后气闷解除,饮食正常,睡眠安稳,经医院检查,已无心脏疾患,花了不到千元的中草药就避免了起搏器对人的不利影响,可见中医之效之伟大。×区医院一名工作人员,人不能行走,经上海、北治疗,难以恢复。后转经杭州中药服疗,几个月后,可以同到厦门等地旅游,人说医后步行超过同往者。由此可见中医之威。

众人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实质上这是对人服药劝导而言。一般利病配药,大部分口感舒适,确少有人感到中药难服。我们常见到很多幼儿少年,服中药后,到一定时间问妈要药服,说“妈,药有没有啦,再配一点”。可见病对症的药极利口味、肠胃。所以配药一定要量少而味好。省钱省时,医不配紧药、奇药、怪药,更不能任意乱增其药。味味量准有效。

3.小结

学习中医与学习其他学科一样,一定要耐心地持之以恒。悟导医理,知道归经药理,灵活配方。切不可抄近就成,欺骗自己,糊弄他人。西药有很多好的,但如封闭针、颠茄合剂、止痛药、喷雾等,都只是起临时之解,无疗于病。学中医时,认为有效替代司之,这万万不可,要延误病人。

学中医自始至终,不可忘掉未病行动。未病行动即所讲的“六要”———饮食、冷暖、劳逸、阳光、空气、情绪。在末病治理处方后,在比较合理处方饮服中(尚需注意中医出方后,应嘱咐家属或护理者怎样煎药、怎样服药、讲明要禁忌的食物等等),如无未病动作兼合,往往效果不佳,有的前功尽弃。未病六要之用,有力帮助推进改变不合适的习惯、不合适的行为、不合适的饮食,治理末病(已病)方能奏效于久远成功。学中医,有心者,不怕其深,不厌其烦,后来必有成果所见,焕发信心,简易治难病大病,届时方可谓独具一格,特有见识。

友情提示: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中医智库”App,获取更多中医知识、养生食疗方、名家医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