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话题

 qcs321 2017-05-23

一、一口吃不成大胖子

在一般情况下,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认识:许多事情、许多知识、许多发现,都是靠着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或者他的某一个想法来完成和实现的。就好像我们觉得书法如果没有王羲之就好像永远也出没有人能写出这样好的书法来,又好像是没有牛顿、爱因斯坦,就没有那么伟大的科学发现了一样。

其实这些都是错觉。

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飞跃、进步都是那个时代下的产物,都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就在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同时,几乎有一个叫华莱士的英国人和他一样,也是提出了一模一样的理论啊。

所以,这样的道理,挪在书法上为完全也是可以成立的。就算是没有王羲之,也会有赵羲之、李羲之、孙羲之……他们时时代下必然孕育出来的结果。

王羲之真正独特的地方在于他有一支像愚公那样的子孙后代的团队。

二、王羲之和王氏书法

在我看来,王羲之代表的,永远不仅仅是他一个人,在他背后,是他的子孙、后代、传人,他是一派书学传统的象征。在王氏书法形成的过程中,真正然人敬畏的是他书法的无穷魅力和感染力,以至于让许多帝王也为此折腰屈膝。

不管封建统治者怎样想,他们的目的是为了迎合大众文人 、还是便于统一思想艺术,我们都不可而知。然而正如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一样,王羲之作为艺术,尤其是书法中的正统典型代表,就必然有神话、夸张的一面,但是也必然有遮蔽和常人不知的一面。

三、一人之力和一群人的力量

我还是喜欢用这个来说明一些问题,就是拿王羲之和钟繇、张芝来比较。虽然他们之间的书法水平是不相上下的,难分伯仲,因为就连王羲之自己也承认说:

“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

这段话什么意思呢?王羲之说,“看以前的名家书法,钟繇、张芝最厉害,其余不值一看。”“我的字与钟繇、张芝相比,跟钟繇差不多,或者说比他强一些。跟张芝的草书也不相上下,但张芝非常精熟,洗笔的池子都被墨水染黑了,如果我也像他那样练,不一定比他差。”从中可以看出,王羲之认为自己的书法比钟繇强一些,草书比张芝弱一些。

从这段作者的自我描述里,我们看到的是三个不分伯仲彼此的书法家,但是为什么后来王羲之比他们还要出名,甚至被后世尊称为“书圣”呢?

在我看来,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一个书法家的影响力,也就是愿意学习他书法、临摹他书法的人到底有多少。当然我们不能说天下就没有愿意学习张芝、钟繇书法的人,只能说这样的人相对来说,学习的人相对较少,没有王羲之那样人多而已。

所以说来说去,我还是那个意思,一个新事物、一个新体系、一个新的流派,表面上,他是一个人的成功,是一个人的努力才达成的奇迹,但是在他的背后,却是千千万万人,用他们实际的行动,做出了证明,用他们的选择,告诉了当时的统治者:“没错,这才是最好的!”。

我想王羲之能够成为书圣,孔子能够成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难道不是一个个像我们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选择、用自己的信仰去把他们推向了神坛吗?

可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盲目的个人崇拜和绝对信仰产生绝对的死板和僵化。

四、变革的力量

清朝以来,因循守旧的馆阁体、台阁体书法,儒家陈腐的伦理纲常也渐渐的暴露了他们的问题:板结、死滞、僵化的书法和风气渐渐让思想文化开始走向保守落后和愚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书法碑学的兴起和思想文化界出现新文化运动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