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遥望西域 阿史那社尔:流浪王子的忠贞情怀(三)

 金色年华554 2017-05-23

遥望西域 阿史那社尔:流浪王子的忠贞情怀(三)

原创:陆开武

公号:春风巷(ID:cfx8963)

(接上篇:遥望西域 阿史那社尔:流浪王子的忠贞情怀(二)

三、指挥“昆丘道行军”

刚从漠北高原回来的阿史那社尔征尘未洗,又接到了一项新任务:率军西征。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底,李世民策动了一场名为“昆丘道行军”的军事行动,目标直指西域塔里木盆地的龟兹国。

帝国驸马、左骁卫大将军阿史那社尔出任统帅。昆丘,即昆仑山。

为什么要对遥远的龟兹发动战争?

表面的原因是,龟兹国国王苏伐叠去世,弟弟诃黎布失毕即位后,“浸失臣礼,侵渔邻国,上怒”,渐渐对唐失去了臣子的礼节,侵扰掠夺邻国,老大发火了,所以要宣喻帝国的威仪。

看得出来,这个理由实在是有些牵强。

真正的原因是,唐帝国与西突厥的关系越来越恶化,李世民已经对扶持代理人的做法失去了信心,决定出手彻底解决西域问题,真正的目标是西突厥。

上一篇《郭孝恪:名将喋血西域》已经讲过西域的形势,这里再做些补充。

在唐帝国开始经营西域之前,统治西域的西突厥一直处于内战状况,主要是乙毗咄陆可汗与乙毗射匮可汗这两位西突厥可汗在争夺统治权。由于唐帝国选择扶持乙毗射匮可汗,乙毗咄陆可汗失败后逃亡吐火罗国。

随着乙毗咄陆可汗势力的衰微,西域出现了三支力量:一支是刚刚取胜的乙毗射匮可汗,另一支是唐帝国在西州设置的安西都护府,还有一支就是乙毗咄陆可汗的余部,还在苦苦支撑的阿史那贺鲁和丞相屈利啜。

对乙毗射匮可汗而言,目标是逐步摆脱唐帝国的控制,独霸西域,恢复到统叶护可汗的强盛时期;而在雄才大略的李世民看来,希望将西域纳入帝国版图,彻底打通商道。

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很快发生矛盾,曾经的蜜月期迅速成为历史,特别是安西都护郭孝恪发动的焉耆战役,引起了乙毗射匮可汗的高度警觉。

郭孝恪扶立栗婆准为焉耆国王后,率军返回西州。前脚刚走,乙毗射匮可汗马上派军占领焉耆,还纠集龟兹杀害了栗婆准。

乙毗射匮可汗的心里很清楚,唐帝国进军焉耆,目的在于打开进军天山南道,也就是塔里木盆地的通道。一旦唐军得手,自己将无立足之地。

李世民得知西突厥突袭焉耆的行动后,虽然将突厥使者狠狠训斥了一番,但双方都还没有彻底撕破脸皮。然而,随着一桩求婚事件的失败,西突厥与唐帝国彻底走向决裂。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六月,乙毗射匮可汗派遣使者到长安,请求通婚。古代国家之间通婚,往往有着重要的政治目的。不要忘了,乙毗射匮可汗虽然占据了西域大部,但还有死对头乙毗咄陆可汗的余部阿史那贺鲁在活动。

李世民对乙毗射匮可汗请婚的心思看得清清楚楚,通婚可以,割让龟兹(今新疆库车)、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朱俱波(今新疆叶城)、葱岭(今新疆库尔塔什干)五国作为聘礼。要知道,这几个地方基本涵盖了整个塔里木盆地。

实际上,双方把对方的意图都看得很清楚,乙毗射匮可汗想通过通婚,获得唐帝国对其统治西域的正式承认。李世民的目的是打算直接控制天山南部绿洲地区,在这些地域采用汉制;对于天山北麓的游牧区,则继续采取通过西突厥力量进行羁縻统治的政策。

志在统一西突厥各部,控制整个西域的乙毗射匮可汗当然不甘心将龟兹五国轻易割让给唐朝。他不但拒绝了唐太宗的聘礼要求,反而将突厥公主嫁于西域各国,以此来向唐朝表明其对西域的实际统治权和他对西域各国的控制。

乙毗射匮可汗的举动无异于与唐帝国公开决裂,于是,就有了这场由李世民策动,最终改变西域政权博弈的大规模战役——昆丘道行军。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12月,李世民任命阿史那社尔为昆丘道行军大总管,以铁勒将领契苾何力、安西都护郭孝恪、隋朝名将杨素的侄子杨弘礼、左武卫将军李海崖等为副大总管,下隶五路军马。参战军队有“铁勒兵牧十有三部,突厥王侯十余万骑”,此外还有“吐蕃君长”和“步摇(吐谷浑)酋渠”等。

对于这场战役的谋划,李世民在第二年三月对身边大臣说过这样一段话:“朕少长兵间,颇能料敌;今昆丘行师,处月、处密二部及龟兹用事者羯猎颠、那利每怀首鼠,必先授首,弩失毕其次也。”我成长于沙场,对战场形势预测很准。这次昆丘道行军,我认为会先解决掉处月、处密这两个小部落和一向首鼠两端的龟兹,然后再收拾弩失毕。

弩失毕,就是乙毗射匮可汗所属的直属部落。

对照后来的战役进展,确实和李世民预测的一模一样。不过,官修史书,都是给老板粉饰戴高帽。估计阿史那社尔在率军出征前,就和李世民共同谋划好了作战计划。

遥望西域 阿史那社尔:流浪王子的忠贞情怀(三)

阿史那社尔曾经流亡西域,后来又参加过“交河道行军”战役,对西域情况很熟悉。率军进入西域后,按照先北后南的作战计划,于贞观二十二年九月,击败了处月、处密这两个部落,然后挥师南下,与郭孝恪率领的安西都护军,分两路直逼焉耆。

这场战役,在上一篇《郭孝恪:名将喋血西域》中已有详细描述,这里主要讲述一下阿史那社尔的指挥过程。

前半程战役,唐军所向披靡,很轻松地就拿下了焉耆,但后半程的龟兹争夺战则打得极为惨烈,甚至折损了安西都护郭孝恪。

焉耆王薛婆阿那支不战而逃,西奔龟兹,被唐军擒获处决。

得知唐军压境,龟兹王诃黎布失毕与丞相那利、将军羯猎颠亲率五万士兵据守多褐城(今新疆轮台),被唐军先锋韩威、曹继叔击败,退守都城。

唐军主力抵达后,阿史那社尔下令攻城,布失毕不敌,下令弃城西逃。

阿史那社尔安排郭孝恪留守龟兹都城,自己率领苏海政、薛万备率精锐骑兵追击至拨换城。围攻了一个多月以后终于攻克了大拨换城,生擒龟兹王布失毕和大将羯猎颠等。

逃脱之后的丞相那利不甘心失败,找到西突厥引来一万多人马偷袭已被唐军占领的龟兹都城,负责留守的西域都护郭孝恪大意失荆州,致使父子双双殒命。

遥望西域 阿史那社尔:流浪王子的忠贞情怀(三)

幸亏军需官崔义超临危不乱,组织军民与敌军激战,加上闻讯赶来的韩威、曹继叔部,最终击溃敌军,并擒获那利。

龟兹都城争夺战是昆丘道行军里最激烈的战斗,唐军付出了巨大代价,前后攻下五座大城。

阿史那社尔回到龟兹都城后,召集城中百姓晓谕国威,拥立龟兹王之弟叶护为主,派遣左卫郎将权祗甫招抚诸城,对各国宣威招抚。对这次战役的过程,专门刻了一块石碑记载。

行军长史,相当于参谋长的薛万备对阿史那社尔建议:“现在我军兵威正盛,应该趁热打铁,我去劝说于阗王归顺我们。”阿史那社尔同意了这个建议。薛万备果真兵不血刃地降服于阗。

据《旧唐书》记载,龟兹战事捷报传到京城后,李世民非常兴奋,说了这样一段很有意思的话:“夫乐有几,朕尝言之:土城竹马,童儿乐也;饬金翠罗纨,妇人乐也;贸迁有无,商贾乐也;高官厚秩,士大夫乐也;战无前敌,将帅乐也;四海宁一,帝王乐也。朕今乐矣!”

人世间值得高兴的事有哪些?我曾经说过:骑着竹马玩是孩子的快乐;捯饬金银首饰是女人的快乐;做生意挣到钱是商人的快乐;打遍战场无敌手是军人的快乐;四海归心,一统天下,是帝王的快乐。我今天就很快乐!

李世民说的是大实话,能有什么事能比得上把西域划入帝国的版图让人感到高兴?

不过,按照李世民与阿史那社尔制定的作战计划,攻占龟兹只是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真正的目的是摧毁乙毗射匮可汗的力量。这次,李世民没有再让阿史那社尔继续征战,而是选择了归降的阿史那贺鲁来执行。

十二月,李世民任命阿史那贺鲁为泥伏沙钵罗叶护,颁发旗鼓,“招讨西突厥之未服者”。

遥望西域 阿史那社尔:流浪王子的忠贞情怀(三)

从这个安排可以看出李世民对战后西域的规划:安西都护迁移至龟兹,直接管辖天山南麓;由阿史那贺鲁作为代理人,以羁縻方式管辖天山北麓。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正月,阿史那社尔将龟兹王布失毕、丞相那利、大将羯猎颠等俘虏押解至长安。

为了策应、配合阿史那贺鲁的进展,防止盘踞在金山(今为阿尔泰山)的东突厥余部车鼻可汗对西突厥残部提供支援,李世民派遣右骁卫郎将高侃率军出征。

尽管史籍对阿史那贺鲁招讨乙毗射匮可汗余部的情况缺少记载,但在第二月就设置了瑶池都督府,并任命阿史那贺鲁为瑶池都督,说明整个招讨行动还是卓有成效的,基本上控制了西突厥本土。

统领西突厥五咄、五弩失毕十姓突厥,归西域都护节制,昆丘道行军彻底结束。加之金山道行军的战果,至此东西突厥全部灭亡,唐朝控制了从东海到葱岭的广大领土。

昆丘道行军是唐帝国对西突厥的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决战,战役结束后,唐帝国将安西都护府从西州迁移至龟兹,并设置了龟兹、于阗、疏勒、碎叶四个军镇,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安西四镇”,标志着强盛一时的突厥汗国已经灭亡。

(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