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hltsg533 2017-05-23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福建省石狮市永宁,是个名不见经传的闽南小镇。穿越时光,探秘古镇过往的辉煌,才知道这里的永宁卫城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永宁卫,修建于1394年,即明洪武二十七年,在当时永宁卫管辖地域广阔,有福全、崇武、中左(今厦门)、金门、高浦(今同安)五个千户所,并设有祥芝、深沪、围头三个巡检司,统辖20万人。据《永宁卫志》记载:当时配以兵额6900人,十八衙门,“封家不下三万,官印七十二颗”。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永宁卫形如鳌鱼,古称鳌城。一纵三横交错相通的街巷犹如鳌鱼背上的纹路。一纵就是这条贯穿东西的大街,三横为:南门街、北门街;水关街、场口街;永进巷、打铁巷、英西巷。 如今这条已显狭窄的石板路是当时永宁卫的中轴线,踏上光滑的石板路,古老的跫音在脚下响起,历史仿佛回到了脚下,又轻轻地延伸到了远方。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据石狮博物馆李馆长介绍,原先永宁卫的城墙有二丈高,设有五个门,内有水关沟,外挖护城壕,非常坚固。但在随后的岁月中,城墙的砖石被拿去搞建设,渐渐没了。城墙被毁了,只剩一个概念在代代相传。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永宁卫城建于地势陡峻的山坡上,城内有娘妈山、象山、莺山等三山。卫城居高临下,北依五虎山作屏障,俯瞰永宁港海面。当时筑城时,不采五虎山之石,舍近求远而取蚶江、祥芝沿海之石,就是为保留完整的五虎屏障。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据载,当时的永宁是人口密集、经济富庶的泉南重镇和著名海港。因泉州的晋江、惠安、同安一带倭寇活动极为猖獗,明太祖朱元璋为肃清元朝反明的残余势力方国珍、张士诚等在海上的反抗,采取一系列加强海防的措施。江夏侯周德兴在1387年视察永宁时认为:'此福地也,于是屯扎西隅,军不疾病,民皆殷富……因奏请建城'。遂抽三丁之一为沿海戌兵防倭,移置卫所当要害处,改永宁水寨为永宁卫。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这些闽南古厝还残留着被战火损毁的印记。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进入城门,是永宁卫最负盛名的一条街。漫步在长达千米、青石板铺成的永宁老街上,但见街道两侧分布着不少店铺,大多是两层楼房,有木头房子,也有南洋风格的建筑。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这种俗称“金包银”的红砖青石砌成的墙垒,很有闽南建筑风骨。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每年的农历四月廿三和廿四,是永宁的“陷城”、“洗街”纪念日。每到那两天,各家各户必备草纸和香烛,祭奠阵亡的将士和遭难的乡亲。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在卫城内走一圈,不经意间,你便能撞见一座座宫庙。这里的庙不少,供奉着不同信仰的尊神。同时,每个姓氏还设有祠堂,一到初一、十五,就有宗亲祭拜。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紫树林宗祠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永宁卫城内有大东门的临水宫、小东门的玄坛宫、西门的宴公宫、南门的天妃(妈祖)宫、北门的玄天上帝(真武)庙等五大寺庙。城外有石将军、耶苏基督教堂、日本真宗教会及其他普通寺庙二三十处。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在南门与小东门之间,有一座永宁至今保留最完整的古庙——城隍庙。这座建于明朝的古庙,居高临下,远远地可以望见大海。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寺院内,保留着不少木雕、石雕和砖雕。其中两幅上了绿漆的木雕,粗看图案是两朵花,细看,竟有“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字样。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而这组“雷厉风行”石雕满有趣的,不认真看,一下子还真难看出字体是凹还是凸的。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最后问题来了:城隍庙门后悬挂着一个硕大的算盘,你知道有何讲究吗?

闽南这个小镇,曾与天津卫、威海卫并称全国三大卫所,知道叫啥吗

位于永宁镇朝阳山上还有一块镇海石,石呈扁圆形,高6米,基底每边宽3.3米,底部略呈椭圆状,贴叠在另一块大石上,形如金瓜摆在玉盘上。虽与底石接触面积小,却巍然耸立,风雨不动,背海仰坐,宛若宝珠悬望。石的临海一面竖向雕刻'镇海石'三字大楷书,笔力遒劲,气度宏浑,相传为明抗倭名将俞大猷镇守永宁时所写,后人即以此名石。时间关系没能一睹,留待下回去看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