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中国之大学最缺什么和最不缺什么?

 元导 2017-05-23


这两天关于浙江大学120周年校庆的新闻正在引发讨论,作为混迹某不知名大学校园的一位“吃瓜群众”,对此我亦颇有一些感慨。因为所谓浙大的120周年校庆,除了让我看到钱和权这两个字之外,剩下的就只是“怎一个俗字了得”了。


所以如果要问今日中国之大学最不缺什么,我想首先可能是不缺钱。自大学实行自费和扩招政策以来,所谓“有学生就有钱”,“有国家和政府养着”云云,说的就是大学在财政上没有后顾之虞,所以大概没有哪家企业和个人不愿意和学校进行业务往来,因为甲方“不差钱”!正如北京电影学院的新校训所说,“著大作、拍大片、育大师、盖大楼、养大气”,其他暂且不论,只“盖大楼”这条,我想肯定是中国各个大学都在践行的新景观,由此我也建议北京电影学院的新校训还应该加上一条,那就是“挣大钱”,这样就理直气壮得多了。


与不缺钱相呼应的,我想就是不缺权。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说一个大学几乎可以等于一个独立王国并不过分。在大学的围墙之内,如今高高耸立的并不是“象牙塔”,而更像是“雷峰塔”,塔下面压着的,就是一干教授和学生。什么饱学之士,什么天之骄子,统统都在这由一整套行政体系构建起来的权力之塔下被管束和震慑,从科长到处长再到校长,真正主宰一所大学命运的乃是这样的官阶和权力系统,虽然名义上其只是为教学服务,但实际上就连一个后勤的食堂师傅,或者是掌管多媒体教室钥匙的管理员和宿舍管理员,包括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他们之中哪一位不是说给教授脸子就给脸子,说训斥学生一顿就训斥学生一顿?因为说到底,学生和教授都不是领导哇!


因为不缺钱,也不缺权,所以本该远离烟火气和名利场的大学校园也就变得分外流俗不堪,这是我要说的第三个方面,那就是大学非常不缺的就是俗,而且还俗上加俗。如今中国的大学校园,早已不是白衣胜雪的文化之乡和精神中心,而是所有流行时尚和恶俗趣味的大杂烩,总之就是世面上什么最时髦,老师和学生就纷纷投怀送抱,而且乐在其中,这里面没有一点持守和分辨,更不要说拒绝和批判了。


记得北京大学前校长许智宏曾经因为在公开场合演唱《两只蝴蝶》而引发热议,有很多老师和学生为其点赞,称老先生多么与时俱进,多么与年轻人打成一片。但是作为北京大学的校长,这样的全方位拥抱流行,我认为是非常有失北大体统的,因为作为大学,就是应该与社会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才能彰显另一种更加隐而不显的价值,也只有这样,大学才能成为整个社会的刹车,才能发挥其更为持久的动力和源泉作用,而不是一味在泡沫上翻滚,此等沉沦,不仅会窒息大学本身的活力,同时也表征了整个社会的浮躁和麻痹,是为堕落和失职并不为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但我们的大学现在恰恰最“缺德”。这里所谓的德,并不是简单的思想品德课之德,也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即可修复的政教工程,而是远为复杂和沉重得多的一种道统中断,可谓有薪火难以为继的沉疴之痛!


那么,中国大学为什么会堕落至斯呢?我想就是因为我们的大学缺乏一种遗世独立的自由精神。不管是对金钱的跪拜,还是对权力的奴颜婢膝,包括在沉渣泛起的流俗冲击下俯首称臣,这些都源于某种内在精神和标准的丧失,而这样的价值依托之所以溃败和离散,就在于大学中人困守于某种不合乎教育规律的体制而被豢养、惩戒和规训得丧失了立身之本,于是乎大家都急急如丧家之犬,完全乱了方寸。


所以说,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大学,有什么样的大学,也就有什么样的老师和学生。一切源于体制,但体制又是由人构成的,这样恶性循环的万劫不复之路,对于中国大学而言,依然是一言难尽的“望断天涯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