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别人都顺风顺水,而我却总是在选择?

 喋喋不休的W 2017-05-24

文 |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crystal_words)

01

第一个问题,我们真的有那么多选择吗?

真正意义上的选择,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在充分了解每一条路的酸甜苦辣之后,付出坚实有力的行动,一步步将梦想变成现实。

然而我们很多人所说的“选择”,多半停留在想象层面,在自己没有为之做出任何努力甚至也没有搜集足够多的信息之前,所谓的“最佳选择”多是“自以为”。

单从职业发展来说,大体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为了方便解析,这里就拿会计培训与会计两种职业进行比对。

1)、一种是“综合技能”职业,比如会计培训。

它在你的专业之外,对你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你的沟通能力,你的亲和力,你对培训是如何认知的,以及你的责任心等等。

有很多人是一枚不错的财务人员但未必当得成培训师,因为这个行业里,表达更至关重要,不仅你自己要懂,关键要让别人懂,所以对于学员心理的把握以及对授课內容的揣摩与研究,才是比专业本身更重要的问题。

2)、另一种是“纵深型”职业,比如会计。

它讲究的是多年精耕细作,在一个领域内做得深入,就像挖井那样,朝一个方向潜心钻研,才有可能挖到甜美的井水。

然而现实中,很多会计从业者只是冲着这份工作表面的“光鲜”和“轻松”去的,他们认为会计只是一个糊口的饭碗,所以很多人停留在“混”的层面,自然收入微薄。

02

之所以说选择很多只是幻觉,是因为我们对于事物的判断往往停留在想象层面,从来没有付诸努力和行动,所以这种判断基础,多是建立在不客观的自我认知之上的。

一个人最难的事情就是客观认知自我,并且很多人往往会倾向于高估自我。

我们的大脑特别擅长编织一些不切实际的梦幻,这和我们的心智模式有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在婴幼儿时期,这种“全能感”如影随形,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一举一动就会牵动母亲的心,所以那个时候小小的我们感觉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大有一种“一声令下,汝等均要听我使唤”的错觉,成年之后,每个人必修的一课就是,认知到自己的局限与不足。

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你对自己的认知往往带有严重的情感偏向的,你喜欢护短,并且常常夸大自己的能力。

心理学的朋友们总是会提到这句话,那就是“人只有在人群中才能认知自我”,因为他人是自我的一面镜子,他人是通过我们的言行给予我们反馈的。

诚然,每个人对你的认知都是基于他们的角度和观点上的,难免会有偏差,但是如果综合起来,会接近于真实的你自己。

03

选择一定存在沉没成本,同时在我们进行选择时,往往无法预测未来。

心理学家指出,从更大的角度来看,太多的选择反而会让人感到无力与不知所措,甚至不能从中感到自由乃至快乐。

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判断一件事物的价值,通常是来源于自己现有的经验,不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会注定要放弃其他的选择,所以人们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思维倾向,那就是当事态发展不如己意时,我们往往会去想一个假设,当时放弃的选择本可以给自己带来怎样的转机。

这种设想的结果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你的痛苦。

综上所述,在我们实力不够的时候,其实我们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因为任何没有付诸行动的设想都没法落地生根,更谈不上开花结果。

04

那么该如何解决选择的难题呢?

1)、减少日常无谓的选择,通过习惯的培养或者制定计划减少无谓的时间消耗。

比如我们可能每天都会纠结今天吃什么或者穿什么,然而这种选择并不能给我们带来任何收益,只会浪费我们的宝贵时间,所以类似这种问题的解决途径是两个,习惯与计划。

比如你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以清淡为主,那么在选择的时候就不会受口味的牵制进行一些选择;或者你可以制定好自己一周的菜谱,这样每天吃什么翻开菜谱就一目了然。

至于穿什么,主要根据你的场合来定。如果你是上班族,不妨备几件质地不错的单品,类似衬衫、大衣、衣裤等就可以了,颜色以纯色为主,款式简洁大方,易于搭配,每天晚上入睡前将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拿出来,就可以省去不少纠结的时间了,当然如果公司有制服或者对着装有统一规定,那就更省事了。

2)、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尽量从自我满足或者追求卓越层面去看待选择本身。

Barry Schwartz在《选择的悖论》里提到过三种人,分别是满足者、完美主义者、最大化者。

(1)、所谓满足者,就是这些人选择的根据就是只要足够好就可以了,即便他们知道存在更好的结果,也并不担忧。

比如我之前遇到过一个英语系的硕士毕业生,她就是典型的满足者,她喜欢会计就来学的会计,在她心目中,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足够好的状态了,因此她很少出现什么选择困扰,在择业的时候,果断选择了会计方向。

(2)、完美主义者在这里并没有任何贬义,他们追求的是高标准,并不期望一定达成,所以在他们那里,比起外化的结果,卓越才是他们毕生追求的境界。

很多杰出人士都具有这种特质,并且正是对于对完美的追求,才会促使自己潜心做事,这种人往往会取得惊人的成就。

比如最近报道的日本清洁工新津春子,扫地都能扫成“国宝级匠人”。其实这种人在任何时代都有,比如我们小时候学到的时传祥,正如很多文章或者事迹揭示的那样,所谓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用心做事的人都值得人们敬佩。

好莱坞巨星娜塔莉·波特曼曾经说过这样一个故事,她和丈夫去东京一家著名寿司店吃寿司,发现寿司好吃的不得了,但奇怪的是店里只有6个座位。她很好奇为什么这家不扩张店面,结果有人就告诉她,东京所有最棒的饭店都这么小,而且只做一样料理,因为他们关注的,是把事情做好做漂亮,比起经济利益,他们更关注的是追求至善至美过程中的愉悦。

所以在这种人那里,他们的注意力都会放在如何做好一件事上面,这也是我们父辈那代人最可贵的地方,那个时候他们的选择并不多,但你会发现,只要他们去做一件事,都会潜心钻研,不浮躁也不急功近利。

(3)、最大化者才是最容易感受到痛苦与纠结的一类人。

他们只接受极致的好,进行任何选择往往倾向于利益最大化的选项,一旦达不到当初的预期,就会感到沮丧与失落。

比如找对象,他们就像找一个多金貌美死心塌地的;找工作也是这样,他们真正想找的,是一份事少钱多离家近的,然而现实往往会用不容置疑的反馈告诉你,这样做最终只是空耗时间,正如一首歌唱的那样:“问你可是否看见,这世界为了人们改变?”

比如你喜欢绘画,这件事情本身就能给你带来无限的自我满足,那就去学去做好了,并不一定非要上升到职业层面,因为爱好之所以让人愉悦,就是因为我们只需要享受过程的愉悦就好,并不需要承担这份职业固有的压力与琐碎。

所以我们需要调整思维模式,尽量从自我满足或者追求卓越层面去看待选择本身,你会发现很多并不足以构成能干扰你的选择项。

3)、减少对外界的关注,将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人之所以会给自己那么多选择项,就是因为过分在意其他人做什么以及对方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件事上,然而你需要清楚的是,任何人的成功都是不可以复制的,你需要做的,是发现及成为你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05

补充一点,对于从未涉及的领域,不要盲目跟风,最好寻求可靠的信息源,找些领域内的专业人士给你提供相关的专业信息,同时如果可以,允许自己多尝试,空想及坐等是没有任何结果的。

我们不妨回头想想,其实对我们影响深远的往往是不经意的决定,包括留在哪座城市,遇见哪个人,生出怎样的孩子,活出怎样的一生,或者正如心理学家试图向人们揭示的那样,其实我们并不能如己所愿那般完全把控自己的人生,从这个角度而言,并不意味着选择越多越好。

在现有条件下,如何通过增强自己的实力为自己开辟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这或许才是比选择本身更迫在眉睫的问题所在吧。

作者简介:赵晓璃,资深职业生涯咨询师,职场女性作家。著有《“怕麻烦”才是你最大的障碍》、《请停止无效的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