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家石维加:书法艺术与文学

 点墨留香 2017-05-24

 

     书法艺术与文学是分不开的,书法家在书法创作时,不能单纯的追求笔画、结构和墨法上的技巧创作的目的是“畅寄幽情”。这个幽情在哪里?怎样畅寄?答案是幽情在创作内容里,畅寄是通过书写的形式来表现畅寄,书法艺术的最佳境界也就是人的精神气质的一种抽象体现与表露,这种精神和气质是通过畅寄幽情来表现的

 
 

    评价书法不仅仅是看功力的深厚,看点画、章法的精巧,而是要看作者的精神、胸襟、气质修养。因此,书法创作的最高境界是通过书写作品时于创作的内容进行“对话,交流”。要悟出书写内容“出处”、“意境”、“气质”之妙理。有道是:“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刘熙载语)。

      一个好的书法家在创作时,要“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放豪之外”。

 
 

书法的意境是指于书法作品中流露出的精神内涵,怎样才能做到在创作时表现精神内涵呢?我们在读一篇好的文章、诗词、对联时,有一句话叫朗朗上口,就是说,一句话、一句诗词的字有平仄之分,有了平仄,读起来就产生了抑扬顿挫之感觉,在读一首诗歌、散文和文章时,能把平仄掌握好,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诵出来,也就读出了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书法创作也是一样,在创作时,要认真的把要书写的作品读上几遍,理解和掌握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创作时,运用书法的创作技巧结合句子中的抑扬顿挫,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产生生动的气韵和飞扬的神采。

    句子中读起来的抑扬顿挫再加上书法的书写技巧,就会产生空间余白所构成的幽深而旷远的意象。有的象行军布阵,旗帜飞扬,士马精研;有的象尺幅丹青,疏林远阜,错落有致;有的象江河大川,奔腾浩荡,一泻千里;有的象廻溪曲沼,春水繁花,清幽婉丽;有的象婀娜舞姿,素袖轻扬,一步一形;有的象悠扬乐曲,绕梁三日,牵人情思。这就是书法创作与文学的关系,把文学作品的情感理解、体会的越深,创作出的书法才能越富于韵致,越能交织着生命节奏的意境。

 
 

     一个好的书法家,在书写作品时,首先要理解和表达的是作品中的情感,通过对作品情感的表达,然后才是书写技巧,这样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创作的目的,常言道,“书为心画”,“字如其人”。书法是书法家抒情达意的特殊语言。如同作家之文,诗人之诗,歌者之声。只有书法与作品的情感相结合,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独立性,才能风格独具;因为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和情感的把握是不同的,书法技巧也不相同,所以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就各有不同。有很多人,对书法创作的认识不足,缺乏文学功底,写出的作品往往是依傍门户、缺乏个性。字无大小,词无缓急,句无张弛。有的作品为了哗而取宠,不该大的字却写的很大,不该小的字却写的很小,与书写的内容气韵不通,意境不达,单纯追求书写技巧而不知书写内容之精妙,这就无法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毛泽东主席的书法作品之所以大气磅礴,就是书写内容和书法技巧气韵贯通,融为一体。

 
 

书法创作除了和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外,还与个人的性格有着一定的关系,性情豪爽英迈之人,其书往往气度恢宏;感情缠绵悱恻之夫,其书往往柔媚有余,劲健不足。志行高洁者,其书往往清气飘洒;格调低下者,其书往往俗气横流。心情恬淡者,其书往往气静端庄、淡泊旷达;追名逐利者,其书往往张牙舞爪、哗而取宠,这也就是书者气和质的表现

一幅好的作品,整体看上去,行云流水,大气磅礴,观赏者就有胸怀敞亮气息通畅之感,有的作品,看上去就有上不来气或很别扭的感觉,这显然就不是好作品。

    中华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基础而产生,书法艺术一定要讲求传承,不管书法爱好者用什么书体写,写出来的每一个字一定要经得起推敲,一定要有据可查,有迹可循,不能胡编乱造,尤其写草书,有些人不临帖不看帖又没有书写功底,就乱写一通,总觉得草书大家都看不懂,以此来蒙骗别人,这是最不可取的!还要记住一点,书法是写出来的,不是描或者画出来的,通过描或画出来,充其量叫艺术字,不能叫书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