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震惊全球,然后新能源汽车就慌了?

 旷野苍狼图书馆 2017-05-24
导语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当专家表示100升“可燃冰”可让汽车跑5万公里,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就慌了?

5月18日,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南海宣布:“中国正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实现连续超过8天的稳定产气。这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实现了在海域可燃冰试开采中获得连续稳定产气的国家。”

不料,这个新闻随即引得全球各大媒体争相报道:

《人民日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打开一个可采千年的宝库。

《环球时报》:中国可燃冰试采技术领跑世界。

《国际在线》:可燃冰有望在2030年实现商业开发,降低中国能源的对外依存度。

《东京新闻》:中国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是全球试采成功的第一个国家。

《俄罗斯报》:如果中国确能成功实现工业开发“可燃冰”,那么其在同美国争夺世界最发达经济体的战役中又多了一张非常重要的王牌。

央视现场报道:

什么东西竟能够引爆全球新闻界?首先我们得从可燃冰说起。

可燃冰到底是什么?有何能耐?

可燃冰也叫天然气水合物,主要成分是甲烷与水分子,是天然气和水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白色或灰色固体结晶物质,因其形似冰块,故称可燃冰。

可燃冰是个好东西,热量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而且非常清洁: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且二氧化硫的产生量比燃烧原油或煤低两个数量级。

而且,可燃冰的储量还很高:从下图可以看出,可燃冰的储量可能储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2倍。

据悉,1立方米的该物质等同于160立方米的气态天然气,加100升天然气的汽车能够行驶300公里。专家表示:如果汽车能够加入“可燃冰”,那么理论上100升“可燃冰”可跑5万公里,显然,该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当续航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阻碍,当某款电动车续航四五百公里便全世界宣传,当专家表示100升“可燃冰”可让汽车跑5万公里。似乎我们太过局限在已有思维,换个角度,采用可燃冰做汽车驱动燃料,不说5万公里,几万公里应该问题不大,反正续航问题根本不值得一提,好比你问巴菲特:您有多少预算购买汽车?

所以,当中国首次持续性开采可燃冰时,这个储量丰富密度又高的家伙,再次引起全球的关注,基于此,可燃冰被称为21世纪最值得期待的未来能源替代者之一。

可燃冰离大规模量产尚需时日

既然辣么好,吃瓜群众表示:可燃冰这么6,还用毛的“电池车”?

非也,可燃冰的确很6,但是越厉害的东西,越难搞定,比如原子弹、航空母舰、隐形战斗机等。

据悉,阻碍可燃冰大规模应用的主要原因是可燃冰开采难度极大,这也是为啥当中国开采出来全世界或欢呼或嫉妒。

首先是可燃冰的不稳定性,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多赋存于距海面900米~1200米处,埋藏在海床0米~300米的深度。甲烷在寒冷、黑暗的条件下,以冰一样的状态存在。在采样时,要改变它的物理状态,很容易就使其融化,因此对保压取芯装置的要求非常高,大规模开采更加困难。

其次,海底压力非常大,对采样机、钻机等设备材料的耐压性、密封性以及传感器精密程度的要求极高,只要哪个地方漏水、泄压,开采即失败。2013年日本曾尝试进行过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试开采工作,虽然成功出气,但六天之后,由于泥沙堵住了钻井通道,试采被迫停止。

最后,对环境影响不明,可燃冰从固体状态变成天然气和水的状态时,体积比例是从1∶164。这一突然变化的过程使空间体积瞬间增大,就会带来很大压力,对环境甚至是地质灾害的影响不明,如果采矿领域以立方千米计算,这种突然的变化可能会带来海底海啸,如果压力传递至花瓶面,海底滑坡、泥石流和微地震是否在可控范围之内呢?

此次中国的试采,科学家们利用了“降压法”,将海底原本稳定的压力降低,从而打破了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成藏条件,之后再将分散在类似海绵空隙中一样的可燃冰聚集,利用中国自主研发的一套水、沙、气分离核心技术最终将天然气取出。

截止目前,全球已有30多个国家开采到可燃冰,要么是样品,要么是路上开采,而且还是非持续性开采,而中国此次是海上可持续性稳定开采。据悉,估计至少需要五到十年才能小规模量产,离大规模量产并商业化推广尚需时日。

可燃冰在汽车上应用没有技术问题

可燃冰,说的通俗点,就是浓缩的天然气,因为天然气汽车早就存在了,所以可燃冰在汽车上应用不会有技术上的问题。

天然气汽车算广义上的清洁能源汽车,而不是狭义上的新能源汽车,不能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国内的天然气汽车市场一直保持平稳增长,但是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天然气汽车发展遭遇寒流,2015年陷入低谷,主要原因是因为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导致市场上纯电动汽车井喷式增长。

2015年天然气汽车产量20.67万辆,同比下降25.9%,2016年持续下降。截止2015年,全国天然气汽车总量达到502万辆,具备一定规模。预计2020年,天然气汽车销量达到总销量10%,加气站总量将达到12500座左右,其中LNG站5500座,CNG站7000座,供气能力超过800亿立方米/每年。

业内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主要依靠国家的多种优惠政策,采取行政手段推广应用,但尚难以满足中长途客运与货运的需要,也难以替代天然气汽车,而且高额补贴政策也不会持续太久,天然气汽车“十三五”将逐步走出低谷,迎来发展的春天。

综上所述,短期来看,可燃冰对传统能源现状与格局造成不了太大影响,对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程也不会有特别大的影响。

不过,中国此次在可燃冰开采上的成功,或许会左右中国新能源汽车顶层设计,因为,中国扶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力度几乎是全世界最大的,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的能源命脉正逐渐被国外所掌控,这是一个超级大国最禁忌的,美国因为页岩气的发掘进而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从这次开采来看,可燃冰有望成为中国的“页岩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