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晦日送穷习俗

 循天园 2017-05-24
晦日是指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正月晦日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晦日,即“初晦”,有许多传统习俗。

早在南朝梁时就有在晦日消灾解厄的习俗。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 “正月未日夜,芦苣火照井厕中,则百鬼走。元日至于月晦,并为酺聚饮食,士女泛舟,或临水宴会,行乐饮酒。晦日送穷。”说的是正月最后一晚,人们点燃芦草火炬,照水井、厕所,以驱除百鬼。正月初一到月底,人们都要做些美酒佳肴,泛舟游玩或在水边设宴聚饮。而且,晦日这天要祭送穷鬼。

发展到唐代,晦日已成为重要节日。唐德宗贞元四年(公元788年)九月诏说: “今方隅无事、烝庶小康,其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三节日,宜任文武百僚选胜地追赏为乐。”(《旧唐书·德宗纪下》)把正月晦日作为春游的节日提倡,并向官员赐钱,并“永为常式”。

唐代有许多具有祓除意义的晦日送穷习俗。唐代文学家李邕在《金谷园记》说: “高阳氏子瘦约,好衣敝食糜。人作新衣与之,即裂破,火烧穿着之, 宮中号曰穷予。正月晦日巷死。令人作糜,弃破衣,是日祀于巷,曰送穷鬼。”唐代诗人姚合《晦日送穷》中说: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这首诗反映了唐代沥酒送穷习俗的流行。唐肃宗时进士严维《晦日宴游》中有“晦日湔裾俗,春楼致酒时”的诗句,描写了晦日水中洗裙的习俗。

后来送穷逐渐移至正月其他时间,晦日风俗逐渐衰落,但在我国个别地区还有遗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