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人性善制约私欲保持公欲——《中庸》谭 只有逐渐形成的人性善,才能制约人类的私欲,保持人类群居的公欲,人类方能进化到如今。群居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必然采取的生活方式;公欲又是为了保持人类群居而必然逐渐产生的群体意识;人本性善又是在保持人类有意识的公欲,而必然产生的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的心理特征。 182、性善是私欲与公欲的“中”——《中庸》谭 在人类逐渐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性善,起到了制约人类的私欲(阴),保持人类群居的公欲(阳)。那么,人的本性善客观的起到了制约人类“私欲”与“公欲”“中”的作用。人性善的这个“中”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发展中制约着那个时代的“私欲”与“公欲”的“阴阳”变化。 183、制约私欲平衡公欲形成和谐——《中庸》谭 随着生产力提高,私有财产的产生,人类的私欲打破了原始社会被迫公有的状态,开始了私欲的膨胀发展。但是,人类社会在发展中一直是,随着人性善的发展完善,促进人类的文明程度的进步,制约着私欲的恶性膨胀,平衡着全社会的公欲,而形成了逐个王朝的相对稳定的“和谐”局面。 184、秦王朝私欲膨胀的得失——《中庸》谭 秦王朝以一己私欲(阴),可以说是秦始皇的一己私欲,也可以说是形成了秦国的公欲(阳),又可以说是相对天下而言是秦国的一己私欲(阴),平定了天下。由于私欲(阴)无限制的膨胀,而失去了人性善,失去了人心,也就是在人性善的制约下,最终二世而失天下。 185、私欲冲破“中”的必然结果——《中庸》谭 汉王朝也是以一己私欲(阴),得到了秦王朝失人性、失人心、失天下的天下。此不在于汉刘邦的能力,而是秦王朝失人性善,私欲(阴)无限膨胀,社会“公欲”被压迫到了极点,将要冲破了“人性善”这个社会“中”的制约极限的必然结果。 186、“中”制约汉王朝呈现和谐——《中庸》谭 汉王朝得天下,能够自觉不自觉的在人本性善的这个“中”的制约下,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使当权者的私欲,平衡融合在天下人的公欲——人心中,而汉承秦制呈现了大汉前后四百多年的一统天下相对“和谐”的局面。 187、私欲膨胀压迫公欲至极点——《中庸》谭 在近现代史中,一己私欲(阴)的膨胀,压迫社会公欲(阳)至极点,打破人性善这个“中”制约的相对和谐的“和”的社会局面的历史很多。如:清王朝的灭亡、二战中法西斯德国与军国主义日本灭绝人性的屠杀、当下世界一些地域的动乱等。不一一而足。 188、过度压迫“私欲”的现象——《中庸》谭 那么有没有“公欲”(阳)高度膨胀而“私欲”被压迫到了极点的哪?有!如我国“文大”以前,经济上的“一大二公”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斗私批修”“狠斗私字一闪念”等,实际上就是一种过度压迫“私欲”(阴 )的现象。同样破坏了社会发展的“和谐”状态。 189、私欲在人性善制约下的善举——《中庸》谭 社会和谐的“和”的状态。不是没有矛盾的状态,而是在人本性善这个“中”的制约下,物竞天择充满矛盾,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状态。物竞天择体现出来的人的私欲,是人一切动力的源泉。这种私欲的动力,失去了人性善的制约,那就会是恶欲;在人性善的制约下,那就是善举。 190、“中”永远在发展完善变化——《中庸》谭 制约社会和谐“和”的那个人本性善的“中”,永远是在发展完善变化的,至今仍然在发展变化,其表现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不同时期的“中”通过制约着不同时期社会的私欲与公欲的变化,来实现不同时期社会和谐的“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