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名医叶天士与玉泉丸的故事 清代名医叶天士与玉泉丸的故事](http://image106.360doc.com/DownloadImg/2017/05/2411/99969548_1)
相传,叶天士(1666—1754年)曾经为一名进京赶考的举人治眼疾时,发现其身患严重的消渴症(即糖尿病)。当时,叶天士虽医术享誉九州,但对此症却无研究,只得让举人另寻高明。后来,举人去了一处名叫玉泉寺的寺庙,得到一位高僧的奇方,竟然治好了他的消渴症。举人金榜题名后,将此事告知了叶天士,他甚为愧疚,为求医方,便启程拜访高僧。哪知高僧却不肯相见,他便放下名医身架,身居寺庙与众僧为伴,同饮同寝。此举感动了高僧,便将秘方传予叶天士。
叶天士求得秘方后,查阅古医著作,融会多年的行医经验,对秘方加以改进。在治疗数百人、历时近十年的病案基础上,终于研究出了一剂能够非常有效治疗消渴症的医方。为谢玉泉寺高僧的授方之恩,结合该方“如玉泉注身,以治消渴之症”的特性,特将此方命名为—玉泉散(现代加工成浓缩丸,即玉泉丸)。后来,康熙皇帝得知此事,甚感其苦心研方、济世于众的善心,御笔亲赐“天下第一”匾额。
转自:糖尿病视野
湖南省临湘市的一位71岁退休教师,于2011年12月20日给我写来一封信,信中写道:“去年空腹血糖9.6mmol/L,采用您在湖南《老年人》杂志上推介的玉泉丸,效果良好。血糖降到5.8mmol/L的正常水平,……另有两位同事,血糖分别是14.3mmol/L及14.7mmol/L,属Ⅱ型糖尿病,每天靠打胰岛素降糖,且注射时间要求极严格,不胜其烦,改上述方法服一月,血糖降到9.4mmol/L与9.5mmol/L,且消渴症状大为改善。由于效果明显,喜出望外,奔走相告。”
信中所说的“上述方法”,即将玉泉丸由丸剂改为汤剂,他们的方法是:葛根9克,天花粉9克,麦冬9克,生地9克,五味子3克,甘草3克。加水煎煮2次过滤,浓缩为250毫升左右药液,再加糯米一撮(超过9克),煮粥,每日一剂,分数次吃完。
玉泉丸出自清代叶天士《种福堂公选良方》,方由葛根、天花粉、麦冬、生地、五味子、甘草、糯米组成。玉泉,乃指口中津液,又名玉液。叶天士所拟玉泉丸的药物以滋肾阴为主,方中生地、麦冬为滋阴补肾之要药;五味子可收藏精气,不使耗散;葛根、天花粉均有清热生津之功;糯米补肺气,养胃阴;甘草清热和胃。如此使先天肾阴充足,又有后天胃阴的补充,加上清热之药力,消渴病的“三多”症状就会随之消失。
我国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1883年~1975年),于1959年7月因糖尿病住在北戴河疗养。他采用许多方法,效果不明显。后来服用了玉泉丸,病情明显好转。为此他还写诗赞道:“文园病渴几经年,久旱求泉竟及泉。辟谷尝参都试过,一丸遇到不妨千。”诗的意思是说,我患糖尿病多年,用了限制饮食的辟谷术,也服用过人参,效果都不明显,后来服用玉泉丸,消渴症状都消失了。这真是吃药再多,都不如一粒对症的药丸。
今从读者信中可知,玉泉丸治疗消渴,效果确切。这真是:喜出望外服良药,奔走相告说玉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