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余波——土尔扈特人回归祖国 女沙皇叶卡德林娜二世统治时期,沙俄对土尔扈特部采取进一步的掠夺和控制,妄图使土尔扈特蒙古地区成为沙俄管辖的行政区。对此,土尔扈特部的王公贵族以及广大牧民都表现出极大的忧虑和不安。 公元1770年(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为了使土尔扈特蒙古免遭灭亡和凌辱,经过秘密酝酿,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决定选择东返伊犁河流域,恢复土尔扈特和祖国各民族的血肉联系!。 虽然一直努力保密,但消息还是泄露。为了躲开俄国大军的追剿,渥巴锡汗不得不提前行动。本来,他们计划携同左岸的一万余户同胞一道返回故土,不巧,当年暖冬,河水迟迟不结冰,左岸的人无法过河。为此,渥巴锡只得下令右岸的三万余户立即行动。 顶着凛冽寒风,伏尔加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土尔扈特人,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伟大征程,千方百计,欲图回到东方的故乡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土尔扈特东归 圣彼得堡的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得知消息后,即刻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沙俄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一路上,除了要面临残酷的战斗,土尔扈特人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艰难苦恨,土尔扈特人坚毅不屈,抖擞精神,擦干眼泪,不屈不挠地向着祖国回归! 乾隆三十六年三月(公元1771年4月),定边左副将军车布登札布目瞪口呆地望着举众而来的奇异人群,探听实情后,马上向朝廷奏报。 得知土尔扈特人东归细节之后,乾隆帝大受感到,即刻指示清廷作好安排和接待,接纳这批义无反顾的东归义士。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17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饥饿、瘟疫,到达伊犁之时,人数仅仅剩下出发时的一半! 不久,恰好承德普陀宗乘之庙落成,乾隆帝在那里举行盛大的法会。为此,渥巴锡等人也被邀请到承德避暑山庄入觐。 乾隆帝亲自接见了渥巴锡等人,封他为卓哩克图汗,领乌讷恩索诛克图盟旧土尔扈特部,皇帝还诏令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等地划给土尔扈特人作牧场,让他们能够在祖国安居乐业,并且赐宴后对土尔扈特部族首领赏赐无数。 而后,乾隆帝下令在普陀寺竖起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上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用以纪念渥巴锡等东归英雄回归祖国的伟大事件。 土尔扈特人民不畏强暴,反抗沙俄和压迫剥削,他们重返祖国的英雄壮举,感天地,泣鬼神,创造出一个民族大迁徙的奇迹。为此,爱尔兰作家德尼赛在《鞑靼人的反叛》一书中,感慨叹息道: “从有最早的历史记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鞑靼民族跨越亚洲草原向东迁逃那样轰动于世,那样令人激动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