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岁男子汉,为我们的社会撑起一片人性的天空!

 水中芙蓉zz 2017-05-24

“人总是要回归到善良的本能的。有时候,我们应该尝试着像孩子一样,只分对错。”


近日湖南靖州,在暴雨之中。一位老人摔倒,坐在地上,身旁一辆摩托车翻倒在地。一个背着书包的10岁小男孩,用力撑着一把蓝色的大伞,在狂风暴雨中默默守护在老人身边二十多分钟,直到其他路人过来帮忙。在采访这个小男孩时,记者听到了这样一段话:


“你当时为什么想到要去帮助他?”

“因为他是老人啊,摔倒在地上我肯定要去帮他。”

“你昨天有没有害怕呢?”

“没有,我是在做好事,我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害怕?”



无独有偶,在河南荥阳人的朋友圈,也有一个视频被刷爆,在市区新民街,一个幼童忽然从三楼上掉了下来,楼下经过的小女孩伸手去接,没有接住。庆幸的是,幼童经过治疗,目前已经没有大碍。在记者采访这位12岁的小女孩陈可煜时,她说到,


“其实,我就是本能的想要接住他,但还是没接住。不过还好小弟弟没事。”


我相信,这两位孩子所说的话,应该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关于善良的言语了,一个关于害怕,一个关于本能。

   


1


为什么现在做个好事这么难?因为“成本”太大了,所以我们忘记了本能,我们会害怕。让我们来假设这样的一个场景。当你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位老人摔倒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下意识的把目光投过去。与此同时,心里可能会产生第一个最初的想法,那就是,上去扶一把吧,老人年龄大了,都不容易,如果说因此而让身体受损,那自己心里多过意不去。再说,谁还能不老。


可是,就在这个想法产生的同时,另一个想法也同时产生了,如果扶一把,他扯住我非说是我把他撞倒的,那怎么办?于是就会有第二个想法,要不,我找个目击者,得先让他证明不是我把老人撞倒的。


于是,就会在心里思索,在现场判断谁可以成为证明自己的目击者,看来看去,好像觉得似乎没有人会成为证明自己的目击者。



紧跟着,第三个念头就出来了,既然找不到目击者,那我自己就做目击者吧,只要有人出来扶老人,我就可以给他做目击证人。然后再审视了一圈,发现还是没有人出来。于是在心里想想,算了吧。还是自己出来扶吧。


这时候,心里就可能有两个念头在打架了,一个在心里不断的告诉自己要善良,要做好事,要跟着本能走;另一个则在心里不断的告诫自己,不要自己给自己找事,然后会举出若干的现实事例来强化这个过程,比如某人因为扶老人,被老人和家属讹上了,赔了一大笔钱,还丢了工作。


比如某人因为送不认识的孩子回家,被家长当人贩子打了,现在住医院,十三根肋骨都被打断了,现在哭都找不到哭的地方去。两个念头在心里打来打去,最后一跺脚,老子就当没看到,走了。



2


这只是假设的一个场景。人之初,性本善。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是有着善良的本能的。可能是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成长和经验教训中,越来越倾向于保护自己,而有时候可能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念头。就像《后会无期》里面的一句台词,大人只看利弊,小孩才分对错。


因为利弊,所以我们就不得不看到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视而不见,因为利弊,我们因为害怕承担做好事后可能会承受的负担而选择了视而不见,因为利弊,我们仅仅希望自己成为证明那个善良的人有善良行为的证人,而不是成为善良的本身。也因为太多的其他方面的原因吧,我们总是徘徊在做还是不做的过程中。



人总是要回归到善良的本能的。有时候,我们应该尝试着像孩子一样,只分对错。就像那个在暴雨中站了20分钟的男孩一样,我是在做好事,我是个男子还,我为什么要害怕呢?更多时候,我们也应该随着自己的内心,听从自己的本能,像那个勇敢的小女孩一样,做一回美丽的天使。


当你伸出自己的一双手时,你会看到,那些曾经和你一样有所顾忌的人,也会伸出自己的上帝之手。当如此之多的爱心重合在一起时,那豁然而起的正能量,会让这个世界越来越美好,也会让我们的心中越来越在乎对错,而不是越来越在意利弊。毕竟,要撑起这个善良世界的还有我们,而不只是“不用害怕”和“出于本能”的幼小的他们。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