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能力目标: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 识。
情感目标: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
2、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歌曲吗?正像这首歌曲中所说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一样盛开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中,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当然我国的少数民族很多,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的是羌族。
3、走进羌族(出示课件)。
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那你们听说过羌族这个少数民族吗?羌族是一个古老的名族,早在三千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了羌人的记载,它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
师:羌族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民族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1. 课件播放羌族风景、羌族服饰、羌笛(让学生听辩其音色)、羌族跳锅庄等图片。
师:羌笛是羌族的民间乐器,由竹子制成,王之涣的《凉州词中》中就有一句描写羌笛的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可见羌笛是古老而又著名的乐器,在羌族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山野间到处都能听到悠扬的羌笛声,羌民们的喜怒哀乐,情投意合都能通过笛声表达的淋漓尽致。
那么,你们知道锅庄是什么意思吗?【展示锅庄舞视频】生回答。师:锅庄是羌族的一种民间舞蹈名称。种类很多,分喜事锅庄。丧事锅庄。祭祝锅庄等。种类可多啦。
2. 读一读羌族简介(师生互动)。
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那里是大熊
猫和金丝猴的故乡。羌族人民服饰艳丽,能歌善舞。每逢节日,他们都会吹起羌笛跳起锅庄,喜气洋洋把歌唱,嘴里还会发出“山山里,哟!来来索,哟!”的欢呼声。
3. 知识抢答。
(1)、羌族人民主要分布在哪个省?四川省
(2)、每逢节日,他们喜欢跳什么把歌唱?跳锅庄把歌唱
(3)、羌族人民喜欢吹什么笛?羌笛
(4)、羌族人民在跳起锅庄时嘴里还发出什么欢呼声?山山里,哟!来来索,哟!
4. 填填唱唱。
师:唱着问“吹起什么哟?跳什么罗喂?哪族人民喜洋洋,喜呀喜洋洋呃?生:唱着答“吹起羌笛哟,跳锅庄罗喂,羌族人民喜洋洋,喜呀喜洋洋呃。
5、听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二、教师指导
1、歌曲中介绍了羌族的乐器和舞蹈,大家听出来了吗?
2、介绍羌笛,欣赏锅庄舞。(出示课件)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民歌《吹起羌笛跳锅庄》。复听歌曲,请学生谈感受。(歌曲欢快活泼)
4、歌曲为什么会欢快活泼呢?让我们一起来拍一拍这些十六分音符节奏,
tob_id_3486它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呢?(板书: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歌曲欢快活泼)
5、生听琴感受5.6.7.8.小节与13.14.15.16小节旋律完全重复的特点。
6、教师分别演唱1.2.3.4小节与9.10.11.12小节的旋律,让学生聆听节奏旋律大部分重复,略有不同的特点。(板书:运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使歌曲更欢快活泼。)
三、分层提高
1、师分句教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2、随琴哼唱第二段歌词。(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大家评价哪组唱的好,并处理歌曲。
4、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出点难题,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
老师出示一条节奏 1、X -︱X -︱ 2、X X ︱X X︱,你们边打节奏边唱歌,能做到吗?
5、学生随录音,边唱歌,边打节奏。
四、归纳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演唱《吹起羌笛跳锅庄》这首羌族歌曲,感受了它活泼欢快的情绪,同时也感受了这首歌曲的两大特色,即多次使用十六分音符节奏和变化重复作曲手法的运用。我们也在看、听、唱、跳等活动中感受了羌族的音乐与文化之美。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音乐。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彩的表现形式,震撼着我们中国人,震撼着整个世界。愿已经爱上少数民族音乐的每位同学能尽情徜徉在这音乐长廊里,以享受更多的“美味佳肴”!
五、巩固提高 预习瑶族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