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名画家系列 ——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作品集(四)

 言摄艺事 2017-05-24

世界名画家系列

——后印象派大师保罗·高更作品集(四)

 

 

121《马利亚!我向你致敬》

1891   油彩.画布  113.7 x 87.7 cm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在画作的主角慈祥微笑的玛丽,也可说是豊饶多产的象征,因为在画面上小孩依偎在她身旁,脚边豊富的水果,以及三位少女手势的描绘,都可见到高更对此女性的敬意。

这幅画面体现出一种宗教意境与现实的综合。似乎是在原始秘境中的宗教祈神活动:右边肩负孩子的母亲,穿着鲜艳的红色塔帕裙,左侧中景是几个祈神的半裸妇女,宛如来自寺院的浮雕一般,在阳光照耀下呈现出原始神性。

背景的色彩斑驳绚丽,没有透视的平面效果富有装饰性,人物的表现与环境的描绘都是一种综合性的暗示。造型富于虚构和象征意义,以平涂的色彩进行单纯的渲染,加强了画面的神秘性和奇异性。

 

122《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

1897   油彩.画布  139.1 x 374.6 cm  美国麻州波士顿美术馆

高更.保罗(1848-1903)为印象派后期法国画家,由于个性刚强,勇于实践,故远离故国,一人只身前往大溪地。为的是在其创作,捕捉原始纯朴的生命本质,其作品影响了后来的野兽派。

高更在其创作生涯中,原属于印象派。但是在后来,他却为印象派过于重视大自然等客观景物的描绘,而不注重所呈现的对象之情感,所以独自发展他与对象之间的感受,及将有关人生的思考,描绘于画面中。

关于生存的意义这样的问题,始终回荡在高更的脑海中,困扰着他的一生。这一根本问题是:「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而问题的答案只能从他所作的画的形体和色彩中去找到答案。这样他那充满着否定、痛苦和破灭的梦想的一生就没有虚度。

高更第二次到大溪地所作的这幅画,是画家对这一问题开展的成果和见证,体现了他超越绘画界限的愿望,以彩色和形体来揭示人类灵魂、疑困、希望和失望的悲剧。

因而「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在某种意义上,成了高更的艺术遗嘱。也许用他自己的话比任何其他东西更能帮助我们去理解其意义和激清。

在这幅巨画里:「我们往何处去?」一只荒唐的怪鸟作出结论,何处即是靠近一个老妇的死亡的地方。

「我们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人本能的自问,这一切究竟意味着什么?

「我们从何处来?」是源泉?是童年?是生活开始?

这只鸟是在标题所提出的问题的大范畴里,把低级动物与有智慧的动物相对比,来结束这首诗篇的。在一棵树背后,两个穿着暗色服装的阴森森的人,在智慧之树旁安放了知识所造成的痛苦的笔记,这种痛苦是与被人类看作天堂和未开垦的大自然中生活的普通人相比而言的,他们不走向生活的幸福。」﹝给莫里斯的信,1901年﹞。

1899年三月,他曾写信给评论家安徒烈.丰泰纳:「……再谈一谈这幅画,里面的偶像不是作为一种文字的说明,而是一个冷冰冰的人,也许不像野兽形态那么冷冰冰,也不很凶暴,她在我的梦中,在我茅屋门前与整个大自然融为一体,她在我们原始的心灵中占主导地位,就我们的起源和未来的秘密包含着笼统的和不理解的因素而言,她对我们的痛苦是一种假想的安慰。

这一切悲痛地在我恼海中回荡,由于同时修饰和梦想而又没有就手可抓住的寓意,我的布景也许缺乏文学修养。」

这样的意念,不光是象征意义在起作用,高更也借着它,而将之表现在全部的艺术活动中。

 

123《黄色的基督》

1889   油彩.画布  92.1 x 73.4 cm  美国纽约水牛城公共美术馆

高更.保罗(1848-1903)为法国印象派后斯画家,与塞尚、梵谷齐名。其一生为了艺术创作,放弃法国的一切成就,远赴大溪地一事,成为美术史上为追求理想的著名典范。

高更在他的创作里,起初是倾心印象派的画风,但是后来他走出自我的风格。由于他未受正规美术教育,所以在表现上较不受学院的束缚,其作品综合了野性的华丽,天主教的祈祷文,印度教的沉思冥想,歌德式的想像以及晦涩微妙的象征主义,构成了与其他艺术家不同的综合风格。

1889年创作的『黄色的基督』里,高更刻意的以原始风味以及遍布画面的黄色调,来描绘这个艺术史上着常见的题材。

在画面上布满象征意义,譬如,强调基督形象的伟大和屈膝蹲伏的不列塔尼妇女的崇敬。在这作品他也将寓含宗教历史意味的艺术和不列塔尼当地的景色相互融合,形成了不同于一般宗教画作般的严肃,但也有另种特色呈现。

这幅画是参照离阿凡桥一公里的特雷悔多教堂里的一个木制的彩色耶稣受难像画成的。从18881891年期间,高更愈来愈喜欢非自然主义的色调,如果我们不知道这是直接从激情中产生的话,我们有时会感到这种色调是很武断的。这种带有含意的色彩均匀地涂在构图单纯而又平衡的画面上,从而加强了它的象征意义。

 

「黄色基督」的构图、素描和形体的安排、色彩的选择和调配使之成为这一风格意义深长的典范。高更对他所有的画都是这样做的,当然某些作品体现了技法上的一些变化。

这些变化,通常源自画布的作用,因画布的网状结构常常能显示出色彩是细涂的,还是有意要让颗粒表现出来的。

高更直接用朱红色或云青色涂在画布上做为底色,来勾画轮廓。然后,他画背景和人像,并用大片均匀、对比鲜明的色彩涂在人像侧面,使轮廓更加突出。

 

124《静物.曼陀林》

1885   油彩.画布  64 x 53 cm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高更并不是笫一个画此乐器的人,在19世纪时的浪漫主义画家已有人画过。除了曼陀林外又加上了中国的瓷盆及日本的牡丹花。

这多种他国产物的使用题材,使得这幅画掺杂了各国的情趣,成为一个文化的拼盘。也由此可见当时社会对异国情趣的兴趣。

 

125《用餐- 香蕉》

1891   油彩.画布  73 x 92 cm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这是一幅流露温馨调子的画,高更虽然宣称他已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但在这幅作品里,他要求小孩子规规矩矩的坐好,在类似西方艺术史上最具宗教象征的晚餐桌前用餐,展现出西洋文化薰陶的背景。

 

126《妳何时嫁人》

1892   油彩.画布  101 x 77 cm  私人收藏

高更.保罗(1848-1903)为法国印象派后期画家,他排斥印象派的写实手法,偏好表现幻想性的题材。由于长住大溪地,而创造出朴素天真的画风。

高更在其创作发展受到瓶颈之时,他选择自我放逐、并长居于大溪地。对他而言,这样才可以摆脱文明社会所有的束缚,使其生活简化单纯,寻求创作的灵感与动机,让心中对生命的真实感受与思考,得以完整呈现。

1892年创作的『妳何时嫁人』是一幅装饰性很强烈的作品,鲜艳而大胆的色彩,仅仅以蓝、橙和绿色在画面上互相陪衬。而这样也使得画面中的主角,更加的显著,及若有所思的眼神,不仅使得欣赏者对画中女郎的心意,有了猜测之兴趣。

 

127《消遣》

1892   油彩.画布  75 x 94 cm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这是高更在1890年专注的题材之一,也就是大溪地妇女的生活记录。在画面上所安排两位女性人物,她们的姿态犹如相互依偎的雕像一般,流露出女性之间的浓厚情谊,另外红色的小狗,在这宛如与世隔绝的地方,象征着与人类的和谐关系。

在从黄色到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的色彩结构中,现出两位妇女的轮廓,象低浮雕一样出现在背景上。虽说是线造型,但人物头部和手臂却是以微妙的明暗变化来表现的。

在这幅作品中,煞费苦心杜撰的神话已踪影全无,艺术家的造型结构理论,服从于表现主题的极端快乐,虽然色彩的和谐和从前的作品一样可爱,绘画的空间和从前一样封闭而有限制,然而这个有立体感的人物浮雕般的投影,与古典浮雕的新古典神态,拉上了关系。

 

128《手捧水果的女人》

1893   油彩.画布  92 x 73 cm  俄罗斯圣彼得堡艾米塔吉博物馆

这是高更在大溪地后期的代表性作品之一,在此时他已开始走向对生命的起始和终点的探讨,思考着自我,或者说是人类的处境与未来。

在画面上有一妇人手捧着的果实,这是象征女性孕育生命的天性,但也同时暗示生命的起源。

 

129《不列塔尼的风景》

1894   油彩.画布  73 x 92 cm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高更提倡绘画应表现、观念、气氛、情感,排斥自然主义的写实方法,并且不能完全以光与颜色的变化,来呈现视觉的感受。而是必须顾及对象本身的思想、情绪的表现。

1894年『不列塔尼的风景』是高更返回法国时期所创作的,这一幅作品在表现上,仍延续大溪地时的线条和色彩。他将法国乡下风光以热带的强烈色彩,例如红色、绿色的对比来作表现。使得整幅作品呈现出热带异国风味的景色。

 

130《庞度的房子》

1890   油彩.画布  50.3 x 61.1 cm  私人收藏

 

131《白马》

1898   油彩.画布  140 x 91 cm  法国巴黎奥赛美术馆

高更.保罗(1848-1903)为法国画家,其作品的卓越仍影响近代的不少画家,例如马谛斯及毕卡索等,是倍受现代大众喜爱的一位印象派后期大师。

马在大溪地是较为罕见的动物,高更曾画了一系列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后代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受了窦加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影响,但也有学者说,他是想借着马的白色来表现波利尼西亚人(大溪地土著)对超自然的力量、死亡等观念的象征。

1898年创作的『白马』是一幅构图优美、光影交织于画面中的作品。这幅作品有别于印象派艺术家表现马的方式,以往以马为题材的作品,常是记录赛马场的比赛状况,或者是以马的动作为主的写实作品,但是高更的白马,却是以如传说故事中的美丽形象出现,带给人们无限的浪漫瑕想。

高更创作的《白马》是一幅优美、光影交织得当的作品。这幅作品有别于印象派艺术家表现马的方式,高更所画的的白马,以如传说中的美丽形象出现,带给人们无限的浪漫等更多的想像空间。

 

132《两个大溪地女人》

1899 年  油彩.画布  94 x 72 cm  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

高更.保罗(1848-1903)是印象派后期的法国画家,在早年并不是从事艺术创作,直至25岁后才投入此一生涯,从此展开其多彩多姿的一生。他的作品影响后来的野兽派。

1890年代高更厌烦了巴黎的文明生活,憧憬原始的部落生活。于是远渡至大洋洲的大溪地,展开人生的另一个旅程。他对大溪地的喜爱,是因为当地气候温和、土地丰腴、又有许多亲切无邪的土著妇女。在他到达这里时,大溪地对他而言,是梦寐以求的桃花源,也是创作灵感的豊富泉源。

1899年创作的『两个大溪地女人』,是一幅既美丽又动人的作品。画中充满了古典的沉静气质,当地女性的纯真以及自然之美。然而,这幅画所强调的焦点并不在于女人的脸部,因为脸部都被阴影给遮盖了。其焦点是应该是在女性的身体上,坦露的乳房,象征的小麦色肌肤,这都是吸引画家及欣赏者的目光所在。

高更于1893年回到巴黎,虽然重返过去所熟悉的环境和社会,却使他大失所望。一年半之后,他又重新踏上去大溪地的路途,决心不再返回欧洲的文明世界。

他作为普通人和画家的命运,从此寄托在大洋洲的群岛上,也在那里拼博以求得内心的宁静、安详。太阳炽热的光芒,尤其是更适合高更气质的人群和自然环境助了他一臂之力。因此,每个人物、每幅景色、每个形体和每种色彩都超越了形象的外表而具有更深刻、更真实、更富有宗教色彩和赎罪的意义。

1899年完成的这幅画也不例外:高更被大溪地姑娘的古典美、姿态和风度所迷住。他想要设法在自己的画中抓住女性的魅力,突出姿态,使之更富有表情。

面对手持花篮的少女略微倾斜的面容、沉思的月光和无声的甜蜜引诱,实在难以无动于衷。这两个少女不仅仅意味着如一篮花般的「奉献」,而纯洁无瑕的女性的裸体形象,是使画家的心平静下来的首要的、幸福的和洁白的富生命力的形像。

更甚者,这一奉献也是用具有神秘的诱人力量的无声的语言奉献给我们每个人。画家的风格和形体、色彩、构图结合在一起,使观众参与富有思想内容的情景,进入到画面所展示的美好世界之中,以求得片刻的幸福。

 

133《黄色背景的三名塔希提妇女》

1899 年  油彩.画布  68 x 73.5 cm  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国立冬宫博物馆

 

134《景观与狗》

1903 年  油彩.画布  73.5 x 92.5 cm  以色列耶路撒冷博物馆

 

135《阿尔勒的农庄》

1888   油彩.画布  91.5 x 72.5 cm  美国印地安纳波利斯美术馆

 

136《窗边瓶花》

1881   油彩.画布  19 x 27 cm  私人收藏

 

137《静物与拉瓦尔》

1886   油彩.画布  46 x 38 cm  美国印地安纳波利斯美术馆

 

138《草地上的牛和马》

1885   油彩.画布  59.7 x 72.5 cm  私人收藏

 

139《什么!你在吃醋吗?》

1892   油彩.画布  66 x 89 cm  奥地利维也纳艺术专科学院

 

140《芒果与芙蓉花的静物》

1887   油彩.画布  32.5 x 47 cm  私人收藏

 

141《葛罗奈克的飨宴》

1888 年  油彩.画布  38 x 53.2 cm  法国奥尔良美术馆

 

142《有孔雀的风景》

1892 年  油彩.画布  115 x 86 cm  俄罗斯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

画的右半部分大量渲染浓重的土红色,这像是一种常用于耕种酸性土壤,真实地反应了人们的质朴生活,左边大部分是热带森林的景象。

在黄昏午后,在房子的外面,一个男人等来回家的妻子;一颗椰子树在住宅一侧;一处袅袅翠烟升起,旁边光着膀子的男人在用斧子劈柴烧火。一对雌雄绿孔雀悠闲地出现在画的最前端,在乡村小路口上。

 

143《三个大溪地人》

1899 年  油彩.画布  73 x 94 cm  英国爱丁堡苏格兰国家画廊

大面积平涂色块的装饰画法,使土著人民在强烈的阳光下晒成的棕赭色皮肤,与鲜艳的裙子构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高更把这里的热带原始园林简化,然而强化了气氛。这幅画上的异国情调,浓郁的自然景物,没有透视感,没有色彩的层次,充满着主观的装饰味道。

 

144《布列塔尼风景》

1894 年  油彩.画布  73 x 92 cm  法国巴黎奥塞美术馆

 

145《静物》

1899 年  油彩.画布  61.5 x 73.5 cm  挪威奥斯陆国家艺术博物馆

 

146《沐浴的地方》

1889 年  水粉.水彩.粉彩.金漆.纸.木板  私人收藏

 

147《永不再来,大溪地》

1897 年  油彩.画布  83.7 x 139.1 cm  英国伦敦可陶德学院画廊

 

148《大提琴手谢内克鲁德》

1894 年  油彩.画布  73.5 x 52.5 cm  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美术馆

 

149《大溪地的水果聚会》

1899 年  油彩.画布  128 x 190 cm  俄罗斯莫斯科普希金美术馆

 

150《在窗口前的水果、碗和啤酒杯》

1890 年  油彩.画布  50.8 x 61.6 cm  英国伦敦国家画廊

 

151《你何处去》

1892 年  油彩.画布  96 x 69 cm  德国斯图加特国家艺廊

 

152《恶魔的话》

1892   油彩.画布  91.75 x 68.42 cm  美国华盛顿区国家画廊

 

153《吉他手》

1894   油彩.画布  90 x 72 cm  英国伦敦国家画廊

 

154《不列塔尼的收获》

1889   油彩.画布  93 x 73 cm  美国科特兰学院画廊

 

155《大溪地渔家女》

1891   油彩.画布  71 x 90 cm  德国柏林国立博物馆

 

156《不列塔尼风景》

1888 年  油彩.画布  89.3 x 116.6 cm  日本东京国立西洋美术馆

 

157《不列塔尼的女孩》

1889 年  油彩.画布  71.5 x 91.5 cm  丹麦哥本哈根卡尔斯伯美术馆

 

158《高贵死亡》

1892 年  油彩.织布  45.1 x 74.3 cm  美国加州保罗盖兹美术馆

这幅《Arii Matamoe》,高更在画布的左上方分开题写AriiMatamoeAriiMatamoe是塔希提语(Tahitian words ),前者意为高贵,后者指“沉睡的眼睛”,意“死亡”。

 

159《桌上的鲜花与碗里的水果》

1894 年  油彩.画布.纸板  43.2 x 62.9 cm  美国麻州波士顿美术馆

 

160《自画像》

1888 年  油彩.画布  45 x 55 cm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谷美术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