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木舒(辣笔小尖椒主编)
终于!拖沓了十几集《欢乐颂2》终于迎来了第一个高潮!
昨晚播出的《欢乐颂2》里,应勤偶然得知邱莹莹不是处女,甩脸色走人,和邱莹莹分手了。于是曲筱绡停车场暴打应勤。可没想到的是邱莹莹却反过来指责曲筱绡“你不能打他,都是我的错”。
这段可真的看得我像吃了个苍蝇一样郁闷!!
按理说,要求伴侣是处女这只是个个人选择问题,没什么对或错。可真正惹恼观众们的是应勤说:“不是处女就是不自爱。”


从预告播出后,微博上就有了个话题叫:女生最好的嫁妆是贞操。
一群有着处女情结的男人,说在以前的中国社会,如果在嫁人前女性是非处那可就一辈子嫁不出去了,甚至还会被游街示众,被众人唾弃。因为非处是不洁的。然后唾弃现在的女人太开放,鼓吹女人的贞操是最好的嫁妆,结婚之前就该安分守己,清心寡欲的等着他来开发。
女人最好的嫁妆是贞操,那男人最好的聘礼又是什么?
还让我稍稍稍稍觉得应勤还是个男人的一点是,他做到了平等,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拒绝婚前性行为,所以想要找到一个处女这也没什么不可以。
而现在很多男人的处女情结是什么样的?是单方面的要求对方是处女!自己却不知道睡过多少次。
另一点是,他不喜欢就直截了当的说出来了。
要知道还有无数个像应勤一样有处女情结的人是表面上看起来云淡风轻,但其实内心里波涛汹涌。
他不会像应勤一样赤裸裸的表达出来,他会在心里默默的将对方划进了“浪荡”这一栏,觉得“既然你已经不是了,那我玩玩也行”。然后就变成了“和你谈恋爱,但是结婚我一定要找个处女”。在吃干抹净后,慢慢的疏远,最后分手都一口咬定就是你的错!谁叫你不是处女!
也有很多男人和应勤一样,把“非处女”和“不自爱”“人生污点”相连接。在他们的眼中,无论你是做了一次还是100次,无论是自愿还是被迫,在他们的心中的分量是等同的。
这让我想起了之前看到的一个采访,里面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要把贞操放进女人的阴 道里,失去贞操的应该是强奸犯,而不是被强奸的人。”

性是两个人的事,即使是错误,为什么要把责任全部都推到女性身上,大多数恋爱关系中,最初提出性的应该都是男生吧?
你可以有处女情结,这是价值观念的异同。在提出这个观念时,请也保持着自己也严格的遵守,而且,这只能证明你们两个人不合适,但你不能说非处女就是不自爱,这是道德问题。

但其实最可怕的是,像邱莹莹一样的,明明自己不是那种不自爱的女生,可能只是前一段感情所遇非良人,可却连自己也觉得非处女低人一等。
所以即使曲筱绡这次没有闹了个乌龙把这件事说出来,这个问题也会在他们以后的关系中成为爆点。
邱莹莹说:“想要等我们关系更稳定了再跟他说明”,其实她内心里对于自己非处这件事是自卑的,她骨子里也认为这是一件丢脸的事。她其实和应勤说的一样,想到等到“生米煮成熟饭”,或者说领了结婚证,对这段关系有了十足的把握后再说明情况。
其实看过小说的人都知道,虽然他们现在分手,应勤后来还相亲得来一“处女”,但兜兜转转还是放不下邱莹莹,最后还是结婚了。
可是,在他们这个婚姻里,邱莹莹永远都处于劣势。应勤的爸妈因为知道邱莹莹不是处女看不起她,而邱莹莹的爸妈也因为自己女儿非处就觉得处处低应勤家一等。
从这两个家庭家长的表现,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两个孩子有这种想法了,这就是传统性教育下成长出的孩子的缩影。

记得看过柴静的《看见》里一篇对同性恋者张北川的采访,张北川说:“在我们的性文化里,把生儿育女当做性的目的,把无知当纯洁,把愚昧当德行,把偏见当原则”
中国人是含蓄的、内敛的,尤其是在性教育这一方面,一直就是含糊不清的。
最常见的是,小时候,我们都问过家长:“我们是从哪里来的?”得到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门,有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有充电话费送的,有天上掉下来的......家长总觉得和孩子说出真相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他们的思想中,性就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
到了上学的时候,生理课老师讲到这个也是一带而过,稍微有点概念的同学会哄笑,但其实谁又能保证这些知道点儿的孩子接受的是正确的性教育吗?
家长羞于启齿,老师一带而过,连认真编写的性教育读本都被家长强制要求收回。大人们把性过于妖魔化,觉得不知道就不会去做。可是越是遮掩,就越是让孩子好奇,当逼着他们通过A片或者是小黄书来获取错误性知识时,等到他们长大后,做了错误的事,又凭什么去指责他们?

我不是鼓吹着女生要反抗传统性文化,要多几个性伴侣之类的。也不是说那些坚守着要把第一次留给老公的人是错误的。
在我看来,这都是个人的价值观选择,谈不上谁对谁错。而让人恶心的是这样两种人:
只用传统、自爱、贞操来要求女性,自己却混乱一团糟的人。
依仗着自己的坚守标榜着纯洁,把性作为去衡量别人人品的标尺的人。
在这样一个主张男女平等的时代,还要求女性将处女膜作为嫁妆,真的是最大的不平等了!也是对女性最大的侮辱!守得住心智,再谈贞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