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陶瓷基本知识——红釉瓷器(组图)
2017-05-24 | 阅:  转:  |  分享 
  
红釉瓷器(组图)

红釉简介:

颜色釉品种之一。其以铜为呈色剂,经还原焰高温一次烧成。红釉于北宋初年已出现,但呈色不太稳定。真正纯正、釉色稳定的红釉是景德镇窑在明初创烧的鲜红釉。嘉靖年间又创烧以铁为呈色剂的矾红釉。铜红釉为高温釉,铁红釉为低温釉。高温红釉种类很多,按色泽分别称宝石红、霁红、豇豆红、郎窑红。如按其发展状况,则永乐鲜红、宣德宝石红、嘉靖矾红、康熙的郎窑红和豇豆红较为著名。



元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

高12.5cm,口径3.5cm,足径5.3cm。

壶体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腹部一侧置弯流,另一侧置曲柄,圈足较高微外撇,无款。附伞形盖,盖顶置宝珠形纽,盖一侧及壶口沿外侧各置一个小圆环系,以便系绳连接,防止壶盖脱落。通体满施红釉,腹部暗刻五爪云龙纹。

此壶釉面匀净,釉色鲜艳,是元代红釉器中的珍品。壶身的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梨形壶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的造型,形体小巧,应是用于餐桌上。



鲜红釉描金云龙纹碗,高8.8cm,口径20.9cm,足径9cm。

碗撇口,弧腹,瘦底,圈足。通体施红釉,口沿一周呈白色,称“灯草边”。内外壁均以金彩描绘二龙戏珠纹,外壁近底处以金彩绘变形莲瓣纹一周,金彩虽已脱落,但图案依稀可见,可以想见原初金彩与鲜红釉相辉映的富丽气度。足内施白釉,无款。

清乾隆帝曾于丁酉年作诗赞此宣德红釉碗:

“雨过脚云婪尾垂,夕阳孤鹜照飞时。

沼澄铁旋丹砂染,此碗陶成色肖之。”

明宣德红釉的胎、釉都较永乐时期略厚,红釉发色微深,有的呈暗红色,器型也多于永乐时期。由于铜红釉对窑室气氛极度严格,烧制困难,宣德以后红釉制品渐少。今日所见明永乐、宣德红釉器物皆为精品,弥足珍贵。



郎窑红釉观音尊

郎窑红釉观音尊,高45.5cm,口径12.7cm,足径14.4cm。

尊撇口,短颈,圆肩,长敛腹,近足处外撇,圈足。外施红釉,里口和底部施苹果绿釉。

此器风格朴实,造型端庄规整,釉色红艳光亮,是康熙时郎窑红釉瓷器的典型作品。



矾红彩藏草瓶(--对)清乾隆高22厘米估价:RMB80000一100000

此类器是清宫廷赏给藏传佛教喇嘛插草供佛之用品,故名"藏草瓶",又名"甘露瓶"。唇口,细长颈分段,中下部凸起一周,鼓腹,颈,弧形足,以矾红绘折枝莲纹,此瓶主要流行于乾隆朝.



珊瑚红御题诗菊瓣形茶盖碗(一对)清乾隆口径11.2厘米估价:RMB1O0000一120000

通体满施红釉,碗腹较深,碗盖弧形,均模印成菊花瓣状,碗底盖顶上的圈足和把环束腰外翻,内描金"乾隆年制"四字篆体印章款,碗心和盖心亦描金乾降御制诗,落款为乾隆丙申年,即乾隆四十一年(1776),乾隆时期仿制各类工艺品的瓷器制作成就极高,此对菊瓣形茶盖碗的釉色为模仿福建红皮漆制品,惟妙惟肖。



祭红釉梅瓶清雍正高30.5厘米估价:RMB25000一35000

曲线流畅,造型优美。口内施凝润的白釉,瓶身施浓艳的祭红釉,釉色鲜美有如宣德时的牛血红,此等工艺当为官窑制品无疑,惜底釉及款被磨。

























1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