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芳诗话》│楝花
2017-05-23
曹正文
隽永诗词
《群芳诗话》│楝花 小雨清风落楝花 曹正文 著 龙文鸳侣录 绿树菲菲紫白香,犹堪缠黍吊沉湘。 江南四月无风信,青草前头蝶思狂。 【宋】张蕴《楝花》
江南四月,“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在二十四番花信风行将过尽之际,楝花在和风细雨中盛开了。 “绿树菲菲紫白香”,这是楝花在花事阑珊时送春迎夏的艳妆,一丛丛淡紫色的小花,缀满枝头,别有风致。住家庭院,宅前屋后,种植几棵楝树,开花时,那幽静的色彩和淡淡的香气,也颇能悦目怡神。据《草花谱》载:“苦楝发花如海棠,一蓓数朵,满树可观。”楝花能结子,“实如弹丸”,又似铃子,“生青熟黄”,故名金铃子,可入药。 诗的首句点出楝花的色和香。第二句“犹堪缠黍吊沉湘”,却有一个典故。据《岁时记》载:“蛟龙畏楝,故端午以叶包粽,投江中,祭吊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因谗言被贬,报国无门,悲愤投江。后人崇敬怀念他,便在端午节那天,投粽子于江河中,使蛟龙不敢伤害人民热爱的诗人。屈原投水自尽的是汨罗江,汨罗江系湘江的支流。吊沉湘这一句,既抒发了作者对屈原的怀念,也点出了楝花叶子的作用。诗的第三句是说江南四月,最后一番花信风过了,第四句说“青草前头蝶思狂,”暗示楝花这时候也要凋落。所以,采吸花蜜的蝴蝶,只好飞到草地上去寻找草花了。据《岁时记》载:“二十四番花信风,始梅花,终楝花。”《三柳轩杂记》称“楝花为晚客”。都说明楝花诗春花中的“殿军”,楝花开后,就是“孟夏草木长”的时候了。 楝花,最早见载于《尔雅》:“叶可练物,谓之楝。”《淮南子》上也有“七月官仓其树楝”之记载。楝花的叶子可以包粽子之外,古人还认为可以驱邪。据陶弘景《别录》载:“俗人五月五日,取楝叶佩之,云祛恶也。”楝实,则是禽类的好食料。 唐宋诗人留下了不少咏楝花的诗篇。如宋人王安石的“小雨轻风落楝花”,写的虽然是花落之状,但使人读后并无春光易逝那种伤感之情。唐人温庭筠的“天香薰羽葆,宫紫晕流苏”,宋人梅尧臣的“紫丝晕粉缀鲜花,绿罗布叶攒飞霞”,则皆极力描绘楝花的花光明丽,绚烂夺目,但不及宋人杨万里的“只怪南风吹紫雪,不知屋角楝花飞”之句,读来流畅自然,隽妙无穷。在南风轻拂“紫雪”飘舞中,一个生机蓬勃的夏季已经降临人间。 楝树之木很坚实,是我国制作家具、乐器的重要木材。据《本草纲目》载:“楝长甚速,三五年即可作椽。”宋人陈师道也说:“密叶已成荫,高花初著枝。”一棵小楝树,只消三五年即枝叶茂盛,可见其生长甚快,因此也是绿化行道树的主要树木之一。楝树高度可达二十米,盛开之楝花香溢几里之外,宋人陆游为之赞为“风度楝花香”。 引诗的作者张蕴,字积之,开封人,生卒年不详。小校出身,曾随军从征安南(今越南),后来官升至开德河阳马步军副总管。在宋代文学史上是“无名小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