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04软木榆木 中国北方做家具最常用的木材。 边材呈黄褐色,芯材为淡褐色,纹理则象羽毛那样层层扩展,结构粗。 不易干,也容易开裂,强度中等,耐腐朽,易加工。 榆木有20多个品种。最高的榆树可以长到30多米,直径可达1米。 榆木家具常用大漆装饰。软木软木榉木 在中国,榉木主要集中生长在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南方地区,北方不产,又名“南榆”。榉树可以长到30多米,直径可达1.5米。 边材褐色,心材浅褐色至红褐色均有,有光泽,纹理层层叠叠,比榆木更丰富,苏州工匠称其为“宝塔纹”,木质也比一般木材坚硬,但不算硬木。 在明清家具用材中,榉木有重要地位,自古受人重视。榉木是苏州地区制作家具的普遍材料。北方也有不少榉木家具,多作明式造型及做工与黄花梨同,素为匠师和收藏家重视。 江苏工匠常把榉木分成三类:黄榉、白榉和血榉。树龄不同造成了颜色和密度的差异。老龄且带赤色者被称“血榉”,最为人所珍视。软木软木楠木 常被用来制作柜子和书架也可用来装饰柜门或制作文房用具。 楠木生长缓慢,树干直,树高在到10至40米之间,直径在50到100厘米之间。 楠木极为耐腐,常被用来做建材或造船。楠木易干,且木性稳定,不易开裂。 楠木纹理细腻,其中“金丝楠木”是一种极高档之木材,其色浅橙黄略绿,纹理淡雅文静,质地温润柔和,无收缩性。 明代宫廷曾大量伐用。现北京故宫及京城上乘古建多为楠木构筑。楠木不腐不蛀有幽香,皇家藏书楼,金漆宝座,室内装修等多为楠木制作。并常与紫檀配合使用。软木软木核桃木 落叶乔木,可生长到20米高,结核桃,可食用。 边材色浅,心材呈红褐色或栗褐色,有时甚至带紫色。旧材表面发白。纹理宽窄不一,常带深色条纹。 核桃木为晋做家具的上乘用材。该木经水磨烫蜡后。有硬木般的光泽,其质细腻无性,易于雕刻,色泽灰淡柔和。其制品明清都有,大都为上乘之作。可用可藏。 核桃木很容易与楠木混淆。但它的木材表面纹理较粗些,与楠木的橄榄褐色相比,核桃木色泽趋于金褐色或红褐色。软木楸木 民间称不结果之核桃木为楸。产于东北,又名满州核桃树。 楸木棕眼排列平淡无华,色暗质松软,纹理直顺,收缩性小,可做门芯桌面芯等用。 常与核桃木搭配使用。楸木比核桃木重量轻,色深,质松,棕眼大而分散,是区别要点。软木杉木 又名沙木,常作漆器的胎。 杉木常用来作建材。其中,一些硬度较强、密度较密,肌理较均匀的品种也被用来制作家具。 杉木呈浅黄褐色,纹理直,相对容易干,强度不错,但不耐潮湿或虫蛀。软木瘿木 瘿木是树干或树枝上的异常突起部分。瘿木的生成原因尚不清楚,而它们那种瘤苞似的生长并不碍树木的健康。 香樟、榆树、楠树、柏树和柳树比较容易长出瘿木。 瘿木纹理多作旋转的细密花纹,往往很难辨认它们究竟是何树种。但是,相同的颜色、肌理和纹路通常是来自同一母树。树干分叉处和树根部位由于树木纤维的生长方向发生改变而长成瘿木似的纹理,比如楠木的瘿木便是如此。能开出大板材的瘿木中首推楠木。 最常见的纹理是葡萄纹。软木桦木 产东北华北,木质细腻淡白微黄,纤维抗剪力差,易“齐茬断”。 根部及节结处多花纹。古人常用其做门芯等装饰。树皮柔韧美丽。蒲人对此极有感情,常镶嵌刀鞘弓背等处。 木多汁,成材后多变形,故绝少见全部用桦木制成的桌椅。软木杨木 这里所说的杨木亦称“小叶杨”,常有缎子般的光泽,故亦称“缎杨”,不是本世纪中才引进的那种苏联杨、大叶杨、胡杨等。 我国北方常用的木材,其质细软,性稳,价廉易得。 常做为榆木家具的附料和大漆家具的胎骨在古家具上使用。 杨木常有“骚味”,比桦木轻软。桦木则有微香,常有极细、褐黑色的水浸线。这是二者的差别。软木柏木 柏木色黄、质细、气馥、耐水,多节疤。上好的棺木也用柏木,取其耐腐。北京大堡台出土的古代王者墓葬内著名的“黄肠题凑”即为上千根柏木方整齐堆叠而成的围障,在木植中级别之高。 柏木有香味可以入药,柏子可以安神补心。软木樟木 在我国江南各省都有,而台湾福建盛产。树径较大,材幅宽,花纹美,尤其是有着浓烈的香味,可使诸虫远避。 我国的樟木箱名扬中外,其中有衣箱、躺箱(朝服箱)、顶箱柜等诸品种。唯桌椅几案类北京居多。 旧木器行内将樟木依形态分为数种,如红樟、虎皮樟、黄樟、花梨樟、豆瓣樟、白樟、船板樟等。软木黄杨木 常绿灌木,枝叶攒簇向上,叶初生似槐相逢而丰厚,不花不实,四时不凋,生长缓慢。传说每年只长一寸,遇闰年反缩一寸。 木质坚致,因其难长故无大料。通常用以制作木梳及刻印之用,用于家具则多作镶嵌或雕刻等装饰材料,未见有整件黄杨木家具。 色彩艳丽佳者色如蛋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