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瓢: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红豆居士 2017-05-24


紫砂壶百科全书

 宜兴的独特材质——紫砂,造就了我们广大的能工佳匠,造就了宜兴这个陶都名片。他们创造的宝贵财富和一件件留存于世的精美工艺品,就是工艺的证明、品质的的证明。所以说——紫砂是一种特质、紫砂是一门工艺、紫砂是一种品质、紫砂是一门道德!


壶中百变,首推石瓢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铫从金属器皿变为陶器,最早见于北宋大学士苏轼《试院煎茶》诗:“且学公家作名钦,砖炉石铫行相随”。苏东坡把金属“铫”改为石“铫”,这与当时的茶道有着密切的关系。

   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皿味道好,于是他就地取材,模仿金属吊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这“铫”也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  “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曼生石铫”与“子沾石铫”相比,虽同为彭年所制,但前者更显饱满而丰润,后者则刚烈而古拙,这可能是因人的个性而在壶的艺术上表现。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石瓢的三大种类

有文人元素注入的“石瓢壶”,注定在以后的发展中书写着不寻常的发展历史。很多“石瓢壶”的器型是以人名命名的。我们今天来看看曼生石瓢,子冶石瓢,景舟石瓢,这三款经典石瓢的由来。


01

曼生石瓢



来源


陈曼生在做官之余,经常微服简从,漫游于市井中,偶而或淘选古物,加以收藏。一日,忽然见到一个乞丐,行乞于街角,前置一石器。曼生观看其器许久,未曾得见。于是近前捧起细细的看,只见这件器形状独特,似瓜非瓜,虽显陈旧,却难掩其典雅古朴的面貌。


观看它的底端,竟有“元人邵氏定制瓢器”字样,曼生不禁大喜过望,立马取出纹银二两购买下来。曼生得了这件东西如获至宝,匆匆回到家里清洗干净,再细一看果然乃一元代石瓢也。曼生乃紫砂玩家,依这个造型制壶的心情油然而生。于是以石器为原形绘壶再加上壶盖、壶嘴以配之,经过易稿数百次,终成壶式,起名曰“石瓢”。


并在壶身铭文:“不肥而坚是以永年 曼公作瓢壶铭”。这个石瓢款为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后来经过许多人改良,细分为子冶石瓢、景舟石瓢、红华石瓢、汉棠石瓢等。而最终万流归宗,都源自曼生矣。


这个壶款古韵最浓,而壶身铭文的寓意深远,令人哲思,并含有健康长寿祝愿之意。其风格中和淡泊。素处以默,妙机其微。把此壶而饮,便觉宠辱皆忘,超然世外。此壶蕴精气神韵于一身,可视为壶之智者。

曼生十八式

02

子冶石瓢


来源
瞿应绍(1780-1849年)字子冶,最善画竹,兰、柳亦工,兼能书法篆刻。民国漱石生《退醒庐笔记》:“邑绅瞿子冶广文,应绍书画,宗南田草衣。更喜以宜兴所制紫砂茶壶,绘竹于上而镌之,奏刀别有手法,为他人所不能望其项背,故当时一壶之值,已需三、四两。逮瞿物故之后,阙值更昂。今偶有此种“瞿壶”,骨董肆皆居为奇货,非十金、数十金不可,而真者尤未必能得。”

▲ 子冶石瓢

   由此可知,子冶壶素来被收藏家视为珍宝,几不可得。所以后人都以子冶石瓢作为经典款去制作,故为子冶石瓢。 

  有人认为子冶石瓢是三角形在紫砂壶造型应用中最完美的体现,只有完美表现球形造型的掇球可与之媲美。但这同时就引出个问题,既然子冶石瓢是三角形的组合,那它就应该有个最佳容积。道理很简单,人手的大小有一定的范围,那壶把的大小也会有一定范围,与之相平衡的壶嘴的长短也会限制在一定范围。


子冶石瓢

子冶石瓢

03

景舟石瓢


来源
满瓢非顾首创,前人多有制作,可追溯到清。顾氏满瓢既有富贵之相,又有文雅之气,深得时人喜爱,相传至今而为景舟石瓢。
  1948年,顾景舟主动精心制作五把石瓢壶,壶坯轻舟运沪,戴相明携壶坯随江寒汀至吴湖帆家书画,吴湖帆饱墨执笔悬腕在五把壶坯上各题诗句,四把壶上各画型态相异之竹枝,第五把壶则由江寒汀画寒雀一只相赠吴湖帆。
  画成,仍由戴相明交货船带送顾家,由顾景舟亲自镌刻完成,陶艺一绝,书画一绝,篆刻一绝,珠联璧合,完美至极。 这五把壶景舟先生除自留一把外其余四把慨赠戴相明、江寒汀、唐云、吴湖帆。


景舟石瓢

景舟石瓢

爱壶之人必爱茶,爱茶人,性喜幽。而且这类人群往往有着良好的修养,并在品茶养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这个群体定深谙此中国文化之精髓,他们的审美观点同样有着这个倾向。


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瓢这种刚劲中带着秀美,柔和中显韧力的特点就恰好迎合这类人群的需求,受推崇自然在情理之中。


沏一壶好茶,品一首好诗,坐看浮云淡雾,耳听百鸟之鸣,心生悠然,其乐无穷。我等如此,何看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