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最后一家铸字行:陪活版印刷撑到最后

 淡优雅 2017-05-25

文|文丽君  疏花

图|Hilda Tseng  中华手工 视频来源于腾讯网


日星,台湾最后的一家铸字行

10多年来,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工作人员也仅剩下张介冠夫妇两人

但老板张介冠说:

只要还有一家印刷厂需要铸字行,

日星就会陪他们撑到最后。



也许你没听说过铸字行,但活字印刷则是从小就知道的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铸字行是活版印刷的第一站,铸字、检字等前置过程都在这里进行。将铅液倒进铸字机里压模成型,小小的铅块顿时成了保存中国文字之美的艺术品。



当你走进日星,

会轻易地感受到铅字带来的

视觉和触感上的震撼。

一排排以钢铁搭起的铅字架整齐地排列,

楷体、宋体、黑体等不同字体

依字典部首顺序存放,

从初号至六号,每种字体有数千个到近万个,

加起来近30万个字形


日星铸字行隐匿在台北太原路97巷,巷内多是老态的传统店铺。


日星,可拆解为「日日生」,期许日日生产,日日生财之意。这是张介冠的父亲──张锡龄,在生活艰难的时代,为了养家活口,创立铸字行的心情。


日星铸字行老板张介冠


张介冠刚接触铸字工作时,正是台湾活版印刷蓬勃发展之期,光台北地区的印刷厂就高达5000多家。而被张介冠戏言是“台北市最小规模”的日星,最鼎盛时也拥有5位铸字师,30多位检字师。“一个熟练的检字师每小时可以检字1200个,一天要用近五百公斤的铅。”



然而随着电脑印刷的冲击,

传统活版印刷急速没落,

连带波及生产铅字的铸字行。

2001年,台湾最大的铸字行“中南行”歇业;

2007年,台北仅存的3家铸字行倒闭两家,

日星的最后一位工人也默默离开,

父亲张锡龄也离开人世……



昔字、惜字、习字


一台老风扇,静静见证着日星的坚守。


从父亲手中接过铸字行的张介冠,

并没有被现实吓退,

纵然已无利可图,

但反而对这仅存的传统技术,

怀抱起传承与保存的历史使命。



10多年的亏损,

张介冠却依然每天点燃铸字机的炉火,

坚持手工铸字,为后人留住铅字的温度。


每日清晨,张介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铸字机的铅炉生火,一小时后,当铅炉里的温度可以让铅块熔化成铅液时,张介冠就开始铸字。



他用机油将机器润滑,再把铜模放到固定夹上,右手开动机器开关,左手操作离合器,控制铅液的流量。



不到一分钟,一个铅字就做好了。



张介冠的名片上印着一行小字:

昔字、惜字、习字

短短6字,凝聚了一个六旬老人对汉字艺术的无限热爱。



日星铸字行还保存着几台古董铸字机,与一套民国10年由上海老师傅精雕细刻而成的12万个铅字铜模,它们是日星最珍贵的资产。有这些铜模在,就可以不断熔铸出新的铅字。


然而日星的铜模,均已使用数十年之久,有的铜模已有缺损,再制成铅字时会影响印刷的质感。张介冠也担心,哪天自己干不动了,这套全世界最完整的中文繁体铅字,有可能连同铸字设备及技术,一同成为历史。


所以张介冠想重新翻铸一套铜模,藉此将字型扫描到电脑里,经过义工修饰平整后,将这些正体字型数位化,提供给社会大众使用。




日星的微光


2007年,正当张介冠苦思日星的未来时,他遇到了知音——台湾设计界小有名气的蘑菇设计公司老板张嘉行。



张嘉行如此形容他初见铅字的感动,“这么小的一家店,竟然收藏了这么多大小不一、各具特色的中文字形,在略显昏暗的地下室对着灯光细看,姿态各异的各种铅字,透着细致的光泽,让人不忍离去。


在张嘉行的建议下,张介冠透过网络发起“活版字体复刻计划”,希望能募集一群义工,尝试保留这批传统的印刷铅字。


花莲开设儿童书店的王得泰得知后,主动请缨开发一套网络作业平台,供义工修整字型使用。彰化一家电脑模具工厂的老板,被张介冠诚意打动,将原价60万元的电脑刻字翻模设备,半价卖给日星。行人出版社社长周易正、版画家杨中铭、青木由香、广告设计人刘宜芬与王裕惠等十几名义工,也陆续加入。


但第一次复刻计划,并不如想象中顺利。大家对文字的美感各有偏好与坚持,透过电脑程序修出来的字体,当然也就“字如其人”般各具个性。偏偏印刷用的铅字字体讲求一致性。


如今已完成设备、铜模等建档,并开放给社会各界应用。


计划受阻,却未打消张介冠及义工的热情,

他们先由储存日星收藏的字体与字形做起,

为日星工艺馆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铺路。



文创转型


在众多文艺界人士的力挺及口碑宣传下,日星的转型开始一步步落实。


2015年,中华手工·台湾工艺文化之旅参访日星铸字行,张介冠与大家交流。


日星不定期举办导览,为来访者介绍这段沧桑却蕴含文化质感的历程。“铅字印刷最迷人和与众不同的地方,我想应该是字印上纸后留下的凹凸不均的印痕,除了视觉更有触感,每一个字皆有温度、纹路。这样细腻的情怀是电脑印刷怎样也无法取代的。”


日星铸字行里,各种姿态的“喜”字。


在不断地推广和传播下,

年轻一辈也开始了解并喜欢上铅字,

来自各地的人专程走访这家老字号的宝库,

为自己及亲友选购具有独特文化重量的铅字。

张介冠解释,在台语中,“铅”与“缘”同音,

因此送铅字给友人,

就有想与他“结缘”的深意。


日星的繁体签字铅字饱满圆润,这批字形特别漂亮,保存了中国书法特有的结构与美感,是现在计算机字体所没有的。


2010年,诗人林维甫找上张介冠,

希望以传统活版印刷刊印诗集《歧路花园》。

诗集中内文与标题选用的字体,

是日星铸字行的宋体字,

纸张则是日本进口的特殊纸。

如此一来,印在页面上的每个文字,

抚摸起来都能感受到淡淡的凸痕,

“文字宛如活起来一样有生命力!”


印刷的结果让人非常满意,刚一出版,即在台湾的出版业界引发一股轰动,甚至有远道而来的日本设计师,深深为这本书洋溢的古典浪漫风格所着迷。


张介冠向参访的年轻人讲述铸字工艺。


张介冠庆幸,日星的微光吸引了许多人注意。

蒙尘多年的铅字,

也在他们的抚拭下,发出了光芒。


从长远看,必须让铅字应用走出原有的范畴,

开发更宽广的市场,

起码养活一家铸字行,

才有办法让这个传统产业延续。


日星铸字行的活字小印章


目前日星与10、20位设计师合作,提供他们铅字和意见,由他们制造贩卖,包括日星与清流文创合作,推出文字宝石配饰;日星与文林堂公司合作,推出「一字千金」系列,让铅字藉高质精密金属载体变身为兼具印章和戴饰功能。


日星也与网页字型公司Justfont合作,把活版印刷字型数位化变成云端字型,让消费者下载,并所得捐给活版印刷保护协会,做为筹备未来工艺馆之用。



重启「字体铜模修复计划」


为了保存铅字活版技术,张介冠以1天5字的速度修复字型,希望此计划能在2至5年内重建4500个正楷字型。


2017年1月3日,日星铸字行开始

「字体铜模修复计划」集资,

进行3阶段修复过程,

希望把美丽的铅字活版技术长久传承下去。



这一次,日星汲取经验,给招募的修复师安排培训课程,严格地要求从书法一笔一划的基本结构开始训练,慢慢将字调整到统一且一致;而进入到数位修复时,对于贝兹曲线的应用也必须熟悉和顺畅;最后才使用CNC机器刻出铜模,进而变成数位档加以保存。


张介冠相信,即使在追求效率的现代社会,仍有像他这样重视传统工艺及历史质感的专业职人的立足之地。相信在更多人的支持和成全之下,日星铸字行的微光将更加明亮,而张介冠的铸字工艺也将不再孤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