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空问答

 松林阅读 2017-05-25

NO.1

《欧阳修·踏莎行》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庭院深深深几许”,深字叠用,起到意想不到的渲染效果。深的哪里是庭院,而是女子的思念和愁苦。末句“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韵味悠长绵远,言尽意不尽。



NO.2

《欧阳修·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类似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却自有其深长绵远之意味。此词永叔代表作也,情深意远,同样得韵外之旨。结句言所思之人遥不可寻,渺茫无凭。心随所思之人飞越春山,直到天涯。哀婉欲绝,荡气回肠。



NO.3

《欧阳修·玉楼春》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洛阳花毕竟会谢,春风也毕竟要别,结句豪旷之中却隐含深沉悲慨。是以王静安《人间词话》谓其曰:“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NO.4

《李煜·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末句化用前人诗句“思君如百草,撩乱逐春生”,不直言其愁,而是说它就像春草一样,越行越生,无可断绝。多少幽恨愁苦尽在句外。



NO.5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来好像已把愁意写尽了,但末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又让人陷入愁中无可自拔。



NO.6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别情》

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

凭阑袖拂杨花雪。

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

寥寥几语,就把女子送别的凭栏远眺、依依不舍的相思之情写得哀婉动人、缠绵悱恻,

末句以景语衬情,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NO.7

《许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日暮送别,借酒浇愁,酒醒后满天凄风苦雨中独下西楼,让人情何以堪?



NO.8

《扬州慢》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善于化用前人诗词, 比如“豆蔻词工”化用杜牧“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青楼梦好”化用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二十四桥仍在”化用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关键是,化用在自己的词里面,是如此切合,天衣无缝。炼字和化用的功夫已入化境。

本词寄寓深长,无限情思溢于言外。



NO.9


《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这首乐府曲可以说是南朝民歌中的压卷之作,也是千古情诗绝唱。整首诗语言曼妙流畅、婉曲清丽,情思细腻、摇荡人心。无论从语言、音韵、情感、形式各方面,都是同时期民歌中最精致成熟的,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末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垂映千古,情思绵绵不绝。



NO.10

《李重元·忆王孙》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以少少许胜多也,言尽而意不尽。



NO.11

《苏轼·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昏昏雪意,使得人也昏昏然,有种清冷幽寂的感觉。



NO.12

《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在这首词里面,辛弃疾表达的是自己内心清冷孤高、不同流俗、淡泊自持的心态。

言不能言,不想言之事。梁启超评之曰:“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



NO.13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作者以新娘自比,将主考官张籍比作新郎,借以征求张籍对自己的意见。

“画眉深浅入时无”堪称神来之笔,将自己紧张不安的情绪与新娘的心绪作比,寓意简明,令人惊叹。



NO.14

《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因为这首词,人们称贺铸为“贺梅子”。将愁绪比喻为“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立意之新奇,想象之丰富,堪称绝诣。仿佛那愁绪已融入无边烟草、满城风絮、连绵梅雨中。



NO.15

《秦观·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首句“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在当时被广为赞誉,用字堪神,甚至当时都称秦观为“山抹微云君”。该词写离情,层层递进,感情也层层加深,至末句的“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让人伤心难抑,多少伤感于言外黯然欲绝。



NO.16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首余之最爱,词丽而意苦,感昔伤今之叹全从以“又”字出。所谓见风韵于行间,寓感慨于字里,而言外黯然欲绝。杜工部七绝,此为压卷之作!



NO.17

《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是李义山的代表作,向来难解。结句乃永失我爱之慨叹,悲痛欲绝。全词往复低徊,感人至深。



NO.18

《白居易·问刘十九》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一首比酒还醇浓醉人的小诗,绝句的口语,平淡却动人,无边情趣自在言外。反复品玩,余味不尽,绝妙好诗也。



NO.19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君向潇湘我向秦,多少离情别绪,不道破,却令人黯然伤魂。



NO.20

《蒋捷·虞美人》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从少年听雨的风流、壮年听雨的飘零、鬓斑星星僧庐下听雨的孤凄,既写的是个人的身世之感,也隐藏着一个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未完·待更

欢迎关注,点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