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蒲辅周

 ll无为 2017-05-25

中医对几种妇女病的治疗法 蒲辅周

 (2013-04-13 17:20:17)

痛  

 

一、痛经是什么病

  痛经系一种自觉症状,在妇科临床上是最常见的。无论妇女月经期间或经期前后,都会使机体和精神受到很大的痛苦。它的痛苦又不单只表现在小腹疼痛、腰部酸痛等局部症状,还往往并发头痛、眩晕,甚而急躁、易发脾气等神经方面的证候;另外也有合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症状。中医记载痛经首推“金匮要略”,其中“妇人篇”“带下,经水不利,少(小)腹满痛,经一月再见者”条下立有治法,可见张仲景对痛经的认识已有一定的实践基础。“巢氏病源”把妇人“月水来腹痛候”列做专门一条,说明痛经的原因及其病理。孙思邈“千金方”在妇女九种痛病中,第五种就是“经来即腹中痛”,不仅指明痛经,而且把痛经同其它痛病分别开来。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对痛经辩论日详,治法日备,都有所贡献。

   根据我国过去记载和进来不少学者的调查,痛经在妇女有月经周期年龄内发生率很大,尤其是初经少女,每当一开始行经时多有明显的疼痛。也有开始时并无痛经,到19-20岁才发生的。35岁以后,痛经多因某些原因而减轻。少数痛经病人可以持续到绝经年龄,但这是极个别的。

 

二、痛经的原因

 

     现代医学里面,对原发性痛经的原因尚未彻底明了。有人认为子宫发育不全,月经来潮时,子宫呈不规则痉挛性收缩,或因内分泌失调所致。也有认为原发性痛经是由精神创伤所引起,主张这一说的,认为精神不稳定、多疑、过度忧虑及有轻度神经官能症的妇女,容易患痛经,还有人说:第一次月经可能引起少女的惊愕、精神创伤,以及少女对月经有不正确的看法,也能形成重型的痛经。成年妇女有不孕症者,每次月经都非常不高兴,能促进长期的痛经,说明精神因素有重大关系。此外,剧烈运动和生活方面其它的因素,也可能引起痛经。

   中医关于痛经的原因,有劳伤风冷,血实气滞(血瘀),血气不足,精神作用及其他诱因等学说。

   1.劳伤风冷方面:“巢氏病源”说:“妇女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风冷与血气相击,故令痛也。”很多医家都宗此说,宋陈自明也主张“妇人经来腹痛,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的看法。

   2.血实气滞(血瘀)方面:朱丹溪说:“经水将来作痛者,血实也,一云气滞。临行前,腰疼腹痛,乃是郁滞有瘀血。”李梃说:“血滞瘀积于中,与日生新血相搏,则为疼痛。”说明气滞血瘀能导致痛经的发生。

   3.气血不足方面:“经效产宝”说:“血气不足,经候欲行,身体先痛。”陈自明说:“妇人经行腹痛,食则呕吐,肢体倦怠,发热作涡,此乃素禀气血不足。”朱丹溪说:“经行后作痛者,血气俱虚。”都说明血气不足亦能引起痛经的形成。

   4.精神作用方面,陈自明说:“妇人经来腹痛...若忧思气郁而血滞,用桃仁桂枝汤。”方约之说:“人之气血周流,忽有忧思愤怒,则郁结不行;此经候不调不通,作痛发热由作也。”“张氏医通”说:“经行之际,若郁怒则气逆,气逆则血滞于腰腿心腹背肋之间,遇经行时,则痛而重。”这些与现代由精神创伤引起痛经的认识是相符合的。

   5.其它方面:戴思恭说:“经事来而腹痛者,经事不来而腹亦痛者,皆血之不调故也。然又恐感外邪,伤饮食致痛,痛不因血,尤宜详审。”“张氏医通”说:“若其时劳力太过,则生虚热,亦为疼痛之极。”又说明痛经同饮食、生活及其它外在诱因有一定关系

 

  三、痛经的临床症状和类型         

  1、痛经的临床症状:痛经的主要症状为下腹疼痛和腰部疼痛。但多数伴有全身症状和精神症状;要看某人的体质条件与原因而异。临床特征可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

   痛的性质:分为刺痛、腹痛、绞痛和痉挛性痛多种。其中以胀痛比较多见,如滑伯仁说:“有经行前腹绞痛如刺,寒热交作,下如黑豆汁。”朱丹溪说:“经将来,腹中阵痛,乍作乍止。”又说:“经行过后,腹中绵绵走痛。”“医宗金鉴”记载:“凡经来腹痛,若因气滞血者,则多胀满,因血滞气者,则多疼痛。”

   痛的时间:可以发生在经前,经后或经期中,也有人由经前一直痛到经后数天才停止。朱丹溪说:“疼痛之中,有常时作痛者,有经前、经后作痛者,常时与经前作痛为血积,经后为血虚也。”这不但说明痛经期间的前后,而且说明痛经时间前后的临床意义。

   痛的程度:因各人的感觉和对疼痛忍受程度而不同。所以关于痛经程度的划分标准很难一致,一般可以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具体来说,凡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休息的为重度;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但仍然坚持的为中度;对生活和工作无影响的为轻度。

   2.痛经的类型:依据痛经的性质、时间和程度的不同,结合三因、八纲等基本理论,综合起来痛经的临床类型,不外寒性、热性、虚性和实性四种。

    寒性型:多在经期或经后腰腹疼痛,或小腹冷痛,周期多延长,血色不正,淋漓不止,四肢发冷,面色惨淡,经滞不利,喜暖喜按,口不渴饮,甚则呕吐清水,舌质淡,苔白滑,大便不燥,脉象沉迟。

    热性型:多在经前或经期腹腰剧痛,周期多缩短,量多色紫,小腹紧张,手不可近,或有发热情形,心烦喜冷,口渴思饮,头痛易饥,舌苔黄燥,脉象数,有时兼见神经烦躁现象。

    虚性型:多为身体虚瘦、精神衰弱的病人。痛经常发生在经后,痛势绵绵不休,周期多不规则,量少色淡,并见身体倦怠,腰酸背楚,头晕心悸,食欲不振和舌苔薄白,质淡红,脉象细且弱等现象。

   实性型:又分血瘀和气滞。多在经前剧烈腹疼或胀痛,连及胸胁,腰部酸疼,小腹拒按,经至后渐趋缓和,血多滞墙,色紫,或有血块,精神郁闷,情绪激动,小便不利,大便秘燥,内热口渴,脉象沉实有力,或者弦实有力,或者弦实,或者出现全身症状。

    痛经按寒、热、虚、实分型,虽然临床不能尽管如此,然对治疗方向上,却指出了可以遵循的范围。

             

四、痛经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痛经的诊断并不困难,但应该详细检查可能引起痛经的各种原因,注意分析周身的证候来判断痛经的类型,因为治疗的方法,是要依赖查到的体征和类型来决定的。凡是年轻妇女正常月经周期或经期前后有腹腰痛者,均应该列入痛经的范围,如果没有腰腹痛而只伴有全身症状或精神症状者,则应列为一般月经病的范围。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作直肠检查以测定子宫位置是否不正。测定子宫发育情况时,必须尽可能的准确,因为痛经预后一部分要依子宫发育程度而定。一般认为子宫先天性发育不全,痛经多严重,病人对一般治疗愈不容易发生反应。对未婚的妇女应尽量避免做阴道检查。

    中医关于痛经的诊断方法,仍然根据望、闻、问、切四诊。望诊和问诊,主要注意病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关症状和体征,上面已经讲过。问诊方面,应该先问病人有没有疼痛。如果有,应该问疼痛和月经的关系,疼痛的部位,严重的程度以及发生疼痛的日期。

   切诊又分腹诊和脉诊。腹诊方面:张介宾说:“经行腹痛,证有虚实,大都可按可揉者为虚,拒按拒揉者为实,有滞无滞,于此可察,但实中有虚,虚中亦有实,此当于形气禀质,兼而辨之。”说明腹诊对痛经的诊断价值和整体观察的重要性。脉诊方面:“巢氏病源”记载:“脉来至,状如琴弦,若小腹痛,月经不利。”又:“左手关上脉沉,主月经不利,腰腹痛。”又:“脉寸关如故,而尺脉绝不至者,月经不利,当患小腹引腰绞痛。”说明诊脉对痛经的诊断意义。如果能够运用四诊,对痛经的诊断似不应有什么困难的。

   鉴别诊断:应该把痛经的腹痛同其它原因的腹痛区别开来,通常与痛经无关的腹痛,严重的可以发生在子宫外孕、急性输卵管炎、卵巢囊肿等病例。即使中医常称之癥瘕积聚诸病,都应加以区分,以便在治疗上尽可能地更为合理。至于子宫等器官伴有炎性现象是比较普通的。

 

五、痛经的治疗

    中医治疗痛经的原则,是按照临床症状,也就是按照寒、热、虚、实四个类型而确定适当的方法。虽然四种类型的具体症状常是错综复杂,有时不易截然分开,但一般用药标准上总不外乎“寒则温之,热则清之,虚则补之,瘀(实)则消之。”为了更能灵活掌握这个原则,任何时候都应以四诊、八纲为基础,视病人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如何,舌苔如何,畏寒与畏热,拒按还是喜按,脉之浮、沉、迟、数、滑、墙、虚、实,口之渴与不渴,面色苍白与潮红,大便之溏泄与秘结,周期之延长或缩短,疼痛的严重或轻微,结合其他症状,加以细心的体会和研究,辨证论治,随证立方,才能收到比较良好的效果。许书微就曾这样说过:“妇人病多是月经乍多乍少,或前或后,时发疼痛,医者一例呼为经病,不辨阴胜阳,阳胜阴,所以服药少效,当别其阴阳,或调其气血,使不相乖,以平为期也。”可见前人治病的态度,是何等的客观,何等的认真了。

    中医对于痛经病人,除了重视鼓励作轻微运动、游戏和体操外;特别重视病人精神上和情绪上的安慰和愉快,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精神治疗作用。

    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而中药治疗对痛经更居主要的地位。我国历代妇科的文献积累很多宝贵的经验,这里将痛经的治疗初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药物治疗

    一、寒性痛经:宜温经散寒,大小温经汤为主。

    大温经汤(金匮要略):吴茱萸、人参、麦冬各二钱,法半夏二钱半,阿胶、白芍、甘草、当归、川芎、丹皮、桂枝各二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也可加红糖用。

    这是温经散寒兼有强壮作用的方剂。吴茱萸暖胃温肝,桂枝调荣和卫,生姜键位散寒,合之能刺激肠胃,改善血液循环,使腹部温暖以去寒。当归、川芎、白芍、丹皮生血行瘀,镇痉止痛;人参、甘草、麦冬补气益胃,养心扶中;半夏降逆止呕;阿胶滋养补血。全方配伍,不偏不滞,是妇科月经诸病的良方。

   小温经汤(济阴纲目):附子、当归等分,每用三钱,水煎温服。

   这也是温经散寒的方剂。虽然药味单纯。但附子温散下元虚寒,佐当归以行其血,其用专,其力量亦大。

    二、热性痛经:宜清热散火,可用丹栀逍遥散加延胡、香附。如兼郁者宜宣郁通经汤。

    丹栀逍遥散(朱丹溪)加延胡、香附方:当归、白芍、茯苓、柴胡各一钱、薄荷五分,延胡、香附各一钱。水煎服。

    这是和解兼清热的方剂。柴胡、薄荷能清能散,白术、甘草健脾和中,当归、白芍行血止痛、茯苓渗湿安心,再加丹皮、栀子以凉血清热,延胡、香附以阵痛理气,痛经因热,服之定能见效。

   宣郁通经汤(陆九芝):当归(酒炒)五钱,白芍(酒炒)五钱,柴胡一钱,丹皮二钱,黑山栀三钱,郁金二钱,白芥子二钱,香附三钱,黄芩二钱,甘草一钱。水煎服。

    这是镇静解热解郁的方剂。当归、白芍行血止痛,柴胡、郁金、香附散郁理气,黄芩、丹皮、山栀消炎解热,白芥子、甘草合胃涤痰,痛经在血热气滞的情况下,用之比较适当。

    三、实性痛经:属血瘀的宜活血消瘀,琥珀散、折冲饮、桃仁承气汤均可选用;属气滞的宜行气导滞,可用加味乌药汤;若肝气郁结,宜调肝解郁,用逍遥散为宜。

    琥珀散(医宗金鉴):京三棱、莪术、赤芍、当归、刘寄奴、丹皮、熟地、官桂、乌药、延胡索各一两,上前五味用乌豆一升,生姜半斤,米醋四升同煮,豆烂为度,焙干入后五味,同为细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空心食前服。

    这是行瘀止痛剂。三棱、莪术行气破血,当归、熟地补血滋阴,赤芍、丹皮清热凉血,刘寄奴破瘀通经,官桂温阳活血,再以乌药、延胡索以理气止痛,方中作用通多补少,适用于血瘀气滞的痛经,有类似琥珀的功用,所以就叫做琥珀散。

    折冲饮(张景岳):当归三钱,桃仁三钱,桂枝钱半,川芎钱半,白芍三钱,牛膝三钱,延胡二钱,丹皮三钱,红花一钱,水煎温服。

    这也是行瘀止痛剂。当归、川芎生血行瘀,桂枝调和荣血,桃仁、红花、丹皮、牛膝均为善走善散之品,能使瘀血去而新血生,白芍、延胡又能阵痛,以和缓腰腹部的疼痛。

    桃仁承气汤(伤寒论):桂枝三钱,桃仁钱半,大黄三钱,芒硝二钱,甘草一钱。先煎他药,去渣,后入芒硝冲服。

    这是缓泻消瘀剂。桂枝、桃仁能调荣逐瘀,消除经血凝滞;大黄、芒硝能泻下软坚,改善局部血行;再加甘草缓和之品,适用于血行凝滞而腹痛剧烈的痛经。病人兼见便秘,更为妥善。

    加味乌药汤(金鉴):乌药、缩砂仁、木香。延胡索、制香附、甘草、槟榔各等分。每服七钱、生姜三片,水煎温服。

   这是调气阵痛剂。乌药、木香、香附行气散郁,砂仁、延胡化滞止痛,槟榔攻坚,甘草调中,经前腰腹胀痛,属于气滞其血的痛经,用之最宜。

    四、虚性痛经:宜益气补血,气虚者宜黄芪建中汤,血虚者宜当归建中汤,气血俱虚者宜十全大补汤。

    当归建中汤(千金方):当归一两,白芍(炒)二两,肉桂一两,炙甘草七钱。共为粗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水煎,空腹服。

    这是补血强壮剂。当归、白芍生血止痛,再加肉桂以暖血行,甘草以调中气,姜枣调和营卫,补而不滞,血虚而致痛经的病人,服此多效。

    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黄芪(炙)、肉桂各一两,白芍(炒)二两,炙甘草七钱,共为粗末,每服五钱,加生姜三钱,大枣四枚,水煎,空腹服。如虚甚加附子。

    这是补气为主的强壮剂。黄芪能固气以统血,白芍能止痛以养血,再加肉桂、甘草、生姜、大枣温补之品,能扶助脾胃,所以适用于气虚痛经的病人。

    十全大补汤(局方):人参、熟地黄、黄芪(炙)各钱半,白术、当归、白芍、肉桂各一钱,川芎、白茯苓、炙甘草各八分。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这是气血双补的强壮剂。方中用四君补气,四物和血,再加肉桂温阳活血,黄芪固气统血。凡体质虚弱,气血不足的病人,痛经绵绵不休,唯服此方比较全面。

    附方:

    简便方:适宜于医药不足的偏远地区。仍以寒热虚实分治,痛经因寒,可用益母草一两,老生姜五钱;痛经因热,可用地骨皮三钱,香附三钱;痛经属虚,可用生艾叶三钱,童便一杯;痛经属实(瘀)与痛经因寒同。生姜减为二钱。上面均加红糖二两浓煎,每次月经到时,如有腹痛,即服至不痛为止。

    化瘀回生丹(温病条辨):人参六两,安南桂二两,两头尖二两,麝香二两,片姜黄二两,公丁香二两,蜀椒二两,虻虫二两(米炒黄),三棱二两。藏红花二两,蒲黄二两,炒苏木三两,苏子二两,桃仁三两去皮,五灵脂二两炒,牛膝二两,降香二两,当归尾四两,没药三两,白芍四两,杏仁三两去皮,香附子二两醋炒,,吴茱萸二两,延胡索二两,水蛭二两米炒,阿魏二两,小茴香二两盐水炒,乳香二两,良姜二两,艾叶二两炒,熟地四两,川芎二两,益母膏六两,鳖甲胶一斤,大黄八两。

   制法:上三十二味,共研细末,大黄另研,以醋一斤半内大黄末熬浓晒干,再加醋熬,如此三次,研细,合上药,用鳖甲胶,益母膏溶化调匀,加炼蜜为丸,每粒重一钱五分,蜡皮封固,以便贮藏。

    用法:每次服一丸,白开水或黄酒送下。

    这个方剂,药味虽多,但配伍细致全面,有补有守,有攻有消,总合起来,能破坚消积,化滞去瘀,不伤伐营养机能,对于妇女痛经有积聚,或严重疼痛的都可采用。然此药一般地区不易买到,姑且录在这里。以备参考。

   2.针灸治疗

   针灸对于痛经亦有很好的作用。一般多取用气海、关元、中极等穴位。如果痛经属虚寒性,宜用灸治;如果痛经属实热性,宜用针治。

   针刺法:痛经时,用持久的强刺激,则效果良好。

   灸法:宜用温和灸法。

 

                  六、痛经的护理

 

    严重的痛经应当卧床休息,注意避免强烈的运动和情绪的紧张。注意饮食营养,避免刺激性太大和生冷的食物。注意外界气候对机体的影响。注意经期卫生,避免月经排泄时可能的感染,月经期所应用的东西应保持干净,如果发现有其他疾病应迅速治疗,以免可能会引起继发性的痛经。一般中度和轻度的痛经,照例仍应从事轻微的运动和劳动。在需要住院的某些情况下,按护理学常规护理。

 

                    七、痛经的预后和预防

 

    很多痛经的妇女,常因结婚或分娩而减轻或者痊愈。除特殊妇科疾病和子宫病态发育外,痛经的预后多无不良的转归。关于痛经的预防,在原发性痛经原因尚未彻底明了之前,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初经妇女对月经的正常心理,贤惠的母亲常常有很重要的作用,教育幼女对月经的知识,消除她的恐惧心理,可以避免痛经的形成。2.教育妇女在月经期间,避免食凉饮冷,减少风寒的侵袭,做好经期的卫生。3.提高妇女的社会主义觉悟,保证经常心情愉快,消除任何不良的精神因素。4.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做好妇女健康检查,矫正子宫疾患,消除可能引起痛经的一切其他原因。

 

妊娠恶阻

一、妊娠恶阻是什么病

妇女怀孕后,在第二个月和第三个月中间常常出现厌食、恶心和呕吐的征候,“经效产宝”把这种症状叫做“子病”“巢氏病源”和“千金方”称之为“恶阻”,民间的通俗名称又叫“病儿”。本病的最早记载要算“金匮要略”,在“妇人篇”里说:“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渴(渴字有些注家说是呕字),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当绝之。”这里说明妊娠早期当有轻度的呕吐和厌食等现象,这些症状多半很快就消失,可以绝止医治,期其自安。但是,如果久不消退,发展到2-3个月就会变得严重,转变为妊娠剧吐。患妊娠剧吐的孕妇不能进饮食;稍进饮食立即引起剧烈呕吐,因而体重显著下降,身体衰弱而卧床不起,迁延日久,甚至有产生妊娠中断或死亡后果的可能性;但所有这种病人,能及时调养和适当的治疗,也可治愈,使妊娠顺利达到足月。妊娠恶阻的恶心、呕吐等症状,实际就是现代医学里面“早期妊娠中毒症”的一种表现。

二、妊娠恶阻的原因

按照早期妊娠中毒症一种表现的观点来解释,可能由于妊娠前新陈代谢的某些异常,或者某一器官与某一系统表现功能不足,以及妇女过去或妊娠期间所受到的影响(疾病、精神刺激)有一定的关系。同时,机体对来自子宫神经末梢的刺激及来自发育中胎儿的冲动的反射性失常,亦具有重大意义。但迄今对本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仍在继续探讨,并提出有各种不同的理论。

中医关于恶阻病因的认证,也有种种学说。其中很多地方与上面的理论相似。

1.               精神与饮食关系,某一脏器功能不足的关系。“千金方”记载说:“恶阻是妇人虚羸,血气不足,肾气又弱,平时喜怒不节,或当风饮冷太过,心下有淡水者,欲有胎而喜病阻。”“圣济总录”说“在胚胎之时,血气未用,五味不化,中气壅实,所以脾胃不思谷味,闻见于物,即恶心呕吐。”严用和说:“胃弱妊娠,气逆呕吐不食。”

2.               肝气郁结或胎气上逆的关系(精神刺激与发育中胎儿冲动的反射性反应)。朱丹溪说:“有妊二月,呕吐眩晕,脉之左弦而弱,此恶阻,因怒气所激,肝气伤,又挟胎上逆。”“医学入门”认为:“子宫脉络于胃口,故逢食气引动精气冲上,必食吐尽而精乃安。”

3.               其它方面的关系,巢元方说:“胃气怯弱,中脘停痰。”陈自明亦宗此说。

根据上面这些记载及作者历年来的临床体会。恶阻的原因似乎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精神因素,以致肝气郁结。我们常常看到平时喜怒不节的妇女,大多数有神经过敏,情绪激动,时有头晕、心悸、失眠和敏感度非常强烈的现象,一旦妊娠,恶阻症状多较显著,若平时对环境满意,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的妇女,妊娠恶阻大都较轻,或无恶阻的发生。另一方面就是脾胃虚弱,因为妇女平素消化力差,加之胎儿发育过程的冲动,故容易产生择食和呕吐的现象。

三、妊娠恶阻的症状和类型

恶阻的特征就是择食或见呕吐,中医书籍描写最为深刻,“千金方”记载说:“阻者,患者心中愤愤,头重眼眩,懈惰不欲执作,恶闻食气,欲    酸果实,多卧少起,世谓恶食,甚至三、四月以上,皆大剧吐逆,不能自胜也。”这不仅说明恶阻的特征,而且对全身并发症状与发生的时间,程度都概括在里面,自此以下,记载恶阻症状的文献甚多。陈自明说:“妊娠恶阻,肢体沉重,头眩、择食、嗜酸、甚者寒热呕吐,胸膈烦满。”严用和说:“妊妇心下愤闷,吐逆不食,恶闻食气,头晕,四肢百节疼痛。多卧少起。”朱丹溪说:“妊娠二、三个月内,呕吐恶心,不纳饮食,谓之恶阻。”“证治要诀”记载:“胎前恶阻,见食呕吐,喜啖酸物,多卧少起。”张介宾说:“妊娠之妇,每多恶心呕吐,胀满不食。”

李挺说:“或大吐,或吐清水,恶闻食臭。”以上对叙述妊娠恶阻的各种症状是很详尽的。特别指出“头重”、“眼眩”、“恶闻食气”、“欲    酸果实”、“择食”、“恶心呕吐”都是妊娠恶阻过程常见的症候。

依据以上症状结合发病原因,在临床上可分为两种类型:

1.               脾胃虚弱:多见有前述特征外,还有消化不良,舌质淡,胃脘虚胀,便软和小便不黄。

2.               肝胆气郁:除亦有前述特征外,有吞酸吐酸或吐苦、舌赤、口苦、头痛、心烦、便秘和小便黄。另外,在不同类型中,尚有轻度与重度的区别。轻度妊娠恶阻往往不治即可平复。

                    四。、妊娠恶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对于月经停止的妇女,能掌握妊娠恶阻临床症状的特点,再结合“内经”:“阴搏阳别”和巢元方所谓:“脉息和顺”的特征,作出妊娠恶阻的诊断,并不十分困难。特别妊娠到达三个月以上的妇女,大多数可以在下腹部摸到增大的子宫;有时在近五个月左右的孕妇还可触到胎儿的搏动。这对恶阻的诊断更为可靠。惟对未到三个月的孕妇的早期诊断,颇宜细心察认。

“问诊”是非常重要的,询问在此以前月经周期情况,有无月经不调或其他原因,有无其他疾病引起闭经的可能。

“切诊”有一定的价值,“素问”记载说:“妇人足少阴脉动甚是妊子也。”“难经”也记载说:“三部浮沉正等,按之不绝者,有妊也。”但一般却不易掌握。

用“中药验胎”,也是帮助妊娠恶阻的一个诊断方法,就是用川芎、当归、艾叶和酒等药物熬水给孕妇喝下去,如腹部有动的感觉是有孕,不动是无孕。这个方法虽属可靠,然用在早期诊断恐还有些困难。在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做青蛙试验,较为可靠。

鉴别诊断:能体会妇女出现“择食”或“见食呕吐”的特征,以及并发“喜食酸物、头晕、眼眩、多卧少起”等现象,不难与其他胃病相鉴别。再加上月经停止,自然应该联想到与一般恶心呕吐的胃病不同。

五、妊娠恶阻的治疗

 

  治疗妊娠恶阻的基本方针,是解除孕妇呕吐等临床症候,消灭其致病原因,注意补偿营养的消耗,以防止孕妇身体的剧烈消瘦。在正确与及时的治疗处理下,几乎所有的孕妇都能保持妊娠顺利达到足月。因此,除了重视保护性医疗外,必须根据主要的病因给以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药物治疗包括“

1.       孕妇平素脾胃虚弱,以致妊娠期间,容易发生恶食呕吐,体倦无力,多卧少起等等,赶快调和脾胃,增强消化能力,促进机体的健康,可以用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或半夏茯苓汤;若胃虚偏寒,还可用干姜人参半夏丸加减。

六君子汤(和剂局方):人参、茯苓、白术各二钱,炙甘草一钱,陈皮一钱,半夏二钱,加大枣四枚,生姜三片,水煎口服。如本方再加藿香、砂仁各八分,就是香砂六君子汤。

这是调和脾胃,功用缓和的一种方剂,所以有君子这个名字。实际是一种和平的补养药,很多虚症皆以此方为主。人参补气,白术健脾,茯苓通阳行水,甘草调中和气,使脾胃之气通达,营养机能增强,再加陈皮有行滞进食之效,半夏有除痰宽胀之功,用之于妊娠恶阻属脾胃虚弱的孕妇,定能收效。如果更加藿香以和胃避恶,并行三焦之滞气,砂仁以温脾胃之阳气,则在补养里面又有增强消化的功能,所以也适应妊娠恶阻的临床治疗。

半夏茯苓汤(良方大全):半夏、陈皮各一钱,白茯苓二钱,砂仁一钱,甘草五分。加生姜三片、大枣四枚,水煎服。

这也是调和脾胃的方剂、方中以半夏为主,能健脾和胃,消痰除饮,兼能降胃中逆气,加上砂仁化滞,陈皮理气,甘草缓和之品,再以蜜枣通调营卫,治疗由于脾胃虚弱而生痰饮的妊娠恶阻,是十分适宜的。

干姜人参半夏丸(金匮要略):干姜一两,半夏二两,人参一两。三味共研细,以姜汁调之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每日三次。

这是降逆温中兼强壮的方剂。“金匮”原文主治妊娠呕吐不止,说明不同与一般轻微的恶阻。方中人参、干姜益气温中,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半夏、姜汁降逆止呕,消除呕吐的症状。但必须是胃虚寒,消化不良。胃气上逆,用之方为适当。

2.       孕妇平素肝胆气郁,精神不爽,以致妊娠期间常似居于抑郁状态,易见嗳气吞酸,不食和呕吐,胸胁满闷等候,宜疏肝解郁,改变其情志的  急和不均衡,可用左经丸加紫苏、陈皮、香附或顺肝益气汤,随宜选用。

左经丸加紫苏、陈皮、香附方:吴茱萸三分,黄连六分,紫苏、陈皮各一钱五分,香附一钱,水煎服。

这是疏肝理气的方剂。吴茱萸和黄连,取其苦辛之味合用,能散能降,对一切肝胆气郁,情绪闷塞,吞酸吐逆的病症,用之多能立竿见影。作者依据前人经验,加上紫苏、陈皮、香附以宣胸理气、降逆解郁,用于常有抑郁状态和胸胁不舒的妊娠恶阻,效果非常显著。

   顺肝益气汤(傅青主):人参三钱,当归三钱,苏子钱半,白术二钱,茯苓三钱,熟地二钱,白芍三钱,麦冬二钱,陈皮一钱,砂仁五分,神曲一钱。水煎服。

这是疏通血行,促进代谢的方剂。方中用当归、熟地、白芍以养血,人参以益气,苏子、陈皮以理气,白术、砂仁、神曲以健脾和胃,茯苓淡渗通阳,麦冬滋阴益胃,全方药味平淡无奇,但以养血益气为主,并重视脾胃,用于痛经,使之气血通调,脾胃健强,自然能够应手而愈。

附:简便方

伏龙肝汤:用灶心黄土一两煎水,澄清温服,能止呕吐。既经济又方便,易于掌握,可供医药缺乏的地区采用。有人还加用二陈汤(茯苓二钱,半夏二钱,陈皮二钱,甘草一钱),也有效(伏龙肝必须采用烧柴草的,烧煤的灶不堪用,煤有微毒)。

中医治疗妊娠恶阻的方剂很多,治疗的方法也极丰富。以上列举的仅其中极少的一部分,只能供临床应用一般的参考。最好还要按照“辩证施治”的原则,灵活加减,不必为上述的方剂所限制。在用药时必须掌握的还有一点:就是不可用重  药,总宜和胃养血为主。

 

                            六、妊娠恶阻的护理

 

轻度恶阻的孕妇,在家调养得宜即可。若严重呕吐,必须及时住院或请医生诊治,住院时必须严格遵照保护性医疗制度,给以细心的护理。护理这种病人,要尽量发挥忍耐力和注意力,正确执行医生的嘱咐,并周详地观察病人的情况。这种病人很容易受刺激常常处于抑郁状态,她们不能忍受大声谈话,强烈光线和一切环境的精神的刺激,所以必须保持安静。一般宜多卧床休息,务使寒暖适宜,心情愉快。食物可由病人自己选择,以适合孕妇口味为宜,“经效产宝”记载得很好:“凡妊娠恶食者,以所思食,任意食之,必愈。”

 

              七、妊娠恶阻的预后和预防

 

妊娠恶阻如果孕妇体力强健,治疗及时和得当,预后多良。妊娠恶阻多发生在三、四月之间,往往到了第五个月自行全愈。如果妊娠后期(即五个月以后)才发生,或发生于妊娠前期而延久不愈的,预后多不良。假若孕妇身体极度虚弱,虽然恶阻不很严重,呕吐尚轻,也不可太抱乐观。妊娠恶阻的转归可以有以下几方面:1.自然治愈。2.妊娠中断后治愈。3.妊娠中断前后死亡。4虽属重症,亦有不致妊娠中断而治愈者。其中以自然治愈的转归为最多。

预防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从妊娠最初数星期开始观察,注意检查孕妇有无慢性传染病和有关疾病,如果发现疾病,宜马上治疗,绝对保护孕妇身体健康。其次,注意精神、情绪、饮食、生活和周围环境的影响,避免一切外在和内在的不良刺激,特别是精神因素的作用,例如孕妇对妊娠不高兴,也能导致恶阻。第三,必须避免失眠和便秘。另外,保健人员应做好妊娠期间的宣教工作,告诉她们注意的事项,消除孕妇对妊娠的某些恐惧心理,树立她们对妊娠的正确看法。一般兴奋、不均衡型的妇女和安静、均衡型的妇女,对妊娠反应是不相同的,因此必须抓住不同的心理作用进行不同的宣教工作。这不仅可以预防和减低妊娠恶阻的发生率,而且可以保护孕妇的健康和胎儿的正常发育,这是妇幼保健工作最重要的一环。

 

            自然流产(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

一、  什么叫流产

 

  流产就是妇女怀孕在28星期以前发生中断现象,胎儿因某种原因在子宫腔内死亡后从产道流出,俗称小产,“金匮要略”称为半产。由人工用药物或器械使它产下的叫做人工流产;没有任何处置的自行产下的,叫做自然流产。我们还可以从时间的早晚来分;在三个月前发生的叫做早期流产,在这个时间以后发生的叫做晚期流产。张景岳说过:“凡小产有远近,其在二月、三月产者为近,五月、六月产者为远。”“医宗金鉴”也这样记载:“五七月已成形像者名曰小产,三月为成形像者谓之堕胎。”说明中医对早期和晚期流产已有明确的区别。

    在妇女怀孕过程中,有可能发生流产的征象是:阴道流血,或下腹部坠痛。若出血不多,疼痛的程度不重,或者不流血而只腹痛与胎动不安,经过医师的仔细检查和诊断,及时进行安胎的治疗,仍有继续怀孕达到足月的希望,这叫做先兆流产。

中医书里多称之曰胎动或胎动不安。“巢氏病源”在“妊娠胎动候”中说:“胎动不安者,轻者止转动不安,重者便致伤堕。”

如果发生先兆流产不加适当治疗,或治疗无效,出血过多,腹痛剧烈,连及腰部坠痛,胎儿生命濒于中断或已经中断,势难保留的,这叫做不可避免流产。流产如果只有一部分胎物排出,叫做不完全流产。这种流产往往出血很多,重者可以引致严重贫血,发生虚脱现象。“巢氏病源”记载有“妊娠堕胎衣不出”和“血不止”等症候,并说明能够产生“烦闷至死”的危险。至若胎儿排出干净的叫做完全流产,这比较安全。

流产接连发生三次或三次以上,称为习惯性流产。“巢氏病源”谓之为“数堕胎”,“金鉴”又名为滑胎。

不论哪种流产,医生都应特别注意检查,准确诊断,除非是不可避免流产,无法挽回以外;若是先兆流产,无论早期和晚期,以及习惯性流产,都应进行安胎的治疗,以保护妊娠达到足月。

 

                     二、流产的原因

 

流产的原因是非常复杂的,又常常是因时因人而异的,内在和外在环境错综离合,有时是难以捉摸的,我们不能以机械的观点去研究。很多事实告诉我们,流产可能的因素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精子与卵子本质上有着缺陷,虽然能够受精,但可能造成胚胎与胎盘的发育异常,不能继续发育长大而致流产。朱丹溪说:“有妇经住,或成形未具,其胎必堕。”又说:“有妇经住三月后,尺脉或墻(三点水旁),或微弱,其妇却无病,知是子宫真气不全,故阳不施,阴不化,精血虽凝,终不成形,至产血块,或产血胞也。”

2.                纵使精子和卵子发育健全,假若母体本不健康,或生殖器官有着病变,也可发生流产。“大全”记载说:“妊娠羸瘦,或挟疾病,脏腑虚损,气血枯竭,既不能养胎,致伤胎气不固,终不能安者。”

3.                由于孕妇全身性疾患(如某些急性传染病,或梅毒、疟疾、痢疾、贫血、心脏病等)导致流产的。陈良甫说:“凡妊娠患热病,脏腑熏灼,其胎致死。”朱丹溪说:“阳施阴化,胎孕乃成,血气虚损,不足以荣养其胎,则自堕。”

4.                外伤方面如闪跌、操劳过度等常为流产原因之一。“大全”记载说:“妊娠五、七月,因事筑磕伤胎。”王海藏说:“或过伤劳役饥饱伤胎而堕,或劳力跌扑闪挫,伤动其胎而堕。”都说明外伤可以促使流产,但这亦可能只是流产的诱因。有很多人做各种剧烈的运动来企图促进流产,但并未能达到目的,有的妇女从高处跌下,结果也安然怀孕至足月。

5.                精神的因素也能引起神经机能状态的改变而造成流产。陈良甫说:“有怒气伤肝,或郁结不舒,触动血脉不安。”王海藏说:“或大怒悲哀,伤动心肝之血而堕。”“便产须知”亦称“忧恐悲哀暴怒”为半产三因之一。说明精神因素对流产的决定意义。

6.                药物中毒或食物中毒亦能造成流产。“捷径方”记载说:“妊妇或食毒物,或误服草药,伤动胎气,下血不止,胎尚未损,服之可安。”

以上都说明流产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临床上必须细心体认,才能分析归纳,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关于习惯性流产,则又以“先天不足,肾气衰弱”;或“脾弱中虚”;或“肝郁素盛,善怒多忧”;或性生活失度为重要的因素。巢元方说:“血气不足,故不能养胎,以致胎数堕。”陈自明说:“妊娠胎动不安者,由冲任经虚,受胎不实也。”又说:“或脾气虚弱。”“有饮酒房事过度。”朱丹溪说:“或劳怒伤情,内大便动,亦能堕胎。”汪石山说:“有妇性急躁,常患堕胎,已七八,此因堕胎太多,气血耗甚,胎无滋养,故频堕也。”戴景元说:“妇人觉有娠,男即不宜与接,若不忌,主半产,盖男与女接,欲动情胜,亦必有松泄,而子宫不闭,故多致半产。”根据这些认识,在治疗习惯性流产时,宜从多方面加以考察。

 

                 三.流产的症状和类型

 

流产的症状前已说过,是阴道流血和下腹部坠痛。亦有伴发腰酸或腰痛的。大多数先兆流产的病例,多发生在妊娠最初数周中,此时孕妇主诉:下腹部有轻度的疼痛,有时是阵缩样的;通常无阴道流血,或仅小量流血,检查时,子宫颈口多是关闭的。习惯性流产除一般症状和先兆流产相似外,多伴有小腹坠胀,腰酸或腰痛的症状,病人主诉有流产史。

 

          四、流产的诊断

 

流产的诊断依据症状和体征及检查的结果,一般尚无困难。先兆流产的症状,可能是不可避免流产的早期症状,除非继续观察,有时不容易区别。严重的流血,或剧烈的下腹部坠痛,可能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所以先兆流产和不可避免流产的诊断,在临床上应细心诊察,力求有正确的判断。假若胎儿已经中断,尽可能加速流产,使之排出母体外。中医对于这一方面的判断,多根据孕妇的面色和舌诊,例如“巢氏病源”记载说:“候其母面赤舌青者,儿死母活;母唇口青,口两边沫出者,母子俱死;母面青舌赤,口中沫出,母死子活。”这虽不完全可靠,但对判断流产的有无危险而采取相应措施,仍有些帮助。

关于习惯性流产,可以根据孕妇的主诉,具备先兆流产的特征,加之有重复流产的历史,比较容易确诊,而且这种孕妇,平素多腰痛或羸瘦的现象,巢元方说:“妊娠而腰恒痛者,多堕胎也。”对临床有参考价值。

 

                 五、流产的治疗

 

治疗流产,以治疗先兆流产为最重要,因为这可使孕妇平安无恙,控制流产之发展,使妊娠不致中断。其次,习惯性流产对孕妇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威胁,如不给以有效的治疗,往往严重地影响妇女健康。今将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的治疗方法分述如下:

1.                先兆流产的治疗:对于先兆流产治疗的措施是进行保胎。朱丹溪主张“大补气血”,节斋又主张“在养脾胃”,但必须明了病因,随证论治。一般可用千金保孕丸、金匮当归散、安胎散。若胎动腹痛不下血者,宜圣愈汤加杜仲、续断安之;若胎动下血腹痛者,宜胶艾芎归汤,或佛手散加阿胶、蕲艾、杜仲、续断、白术、黄芩安之、此外如保产无忧散,安胎寄生汤亦可应用。至于因寒因热、气虚血虚、脾胃虚弱,郁怒伤肝等等,原因不同,前人立法亦异,不能一一列举,医者临证,宜自行掌握。

保孕丸(千金方):杜仲八两(糯米炒),川续断(酒炒)六两。共研细,用淮山药四两煮糊为丸,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王肯堂将此方的山药换以枣肉,名杜仲丸,以治妊娠二、三月,胎动欲堕者,可见此方自唐迄明,经过长期实践,证明有效。盖杜仲、续断能补肝益肾,肝肾得补,胎元自然稳固。

当归散(金匮):当归、黄芩、芍药、川芎各一斤,白术半斤。共研细末,每服二钱许,每日两次,口服。

这是妇科常用的方剂,不仅用于流产,其他妇科病亦可应用。方中当归、芍药养血敛阴,白术、川芎补脾行气,加黄芩除热化湿,是在养血健脾之中清除胎热,使胎中气血得到调养的方法。

安胎散(济阴纲目):白术、当归各一钱,黄芩一钱五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这也是胎动常用的方剂。朱丹溪谓白术、黄芩为安胎的圣药,取白术能健脾、黄芩能清热,以帮助妊妇健全脾胃,清除胎热。再加当归补血,甘草缓和之品,颇适应于先兆流产。

圣愈汤(李东恒)加杜仲、续断方:熟地、生地、黄芪、人参各二钱,当归、川芎各一钱(一方有芍药无生地),杜仲、续断各二钱。

这是气血双补的安胎药。方中用参芪益气,配合四物的养血作用,气血调而胎自安。又加杜仲、续断补肝益肾。凡是气血不足,以致容易流产的孕妇宜服。

胶艾芎归汤(金匮):熟地黄、白芍各一钱,当归、艾叶各七分半,阿胶、川芎、炙甘草各五分。水煎服。

这是“金匮”治疗半产胞阻的方剂。凡孕妇闪跌下血时可用。方中地、芍、归、芎养血,兼能行瘀;阿胶、艾叶滋血,兼暖子脏;甘草调和气血,补而能固,但又不凝滞;诚胎动下血有效的良法。

佛手散加阿胶、蕲艾、杜仲、续断、白术、黄芩方(金匮):按佛手散又名芎归汤,即川芎、当归二味。徐文仲用于胎动能安,胎死能下的病证,“金鉴”加入以上诸药,对于安胎作用更为增强。其方义可考阅其他方剂自明。

保产无忧散(验方):厚朴(姜汁炒)、蕲艾(醋炒)各七分,当归(酒炒)、川芎各一钱五分,生黄芪、荆芥穗各八分,川贝母(去心)、菟丝子各一钱,川羌活、生甘草各五分,枳壳(麸炒)六分,白芍三钱。用生姜三片,水煎服。如病人比较虚弱,可加人参三分。

这是一般比较习用的方剂。普明子说它有天然活泼之趣。方中养血和气诸药,其性平淡,其力亦宏,不仅胎前可以安胎,而且能使胎产顺利。

安胎寄生汤(张文仲):桑寄生、白术各一两二钱,茯苓一两,甘草二两五钱。水煎服。

这是安胎的平缓方剂、独桑寄生一味,  胎壮骨;白术、茯苓、甘草俱从脾胃入手,用法甚为稳妥。

2.                习惯性流产的治疗:除一般治疗方法和先兆流产相似外,假若孕妇先天不足,肾气衰弱,宜左、右归丸加杜仲、故纸。若脾胃弱,中气虚,宜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见恶阻)。若肝郁素盛,善怒多忧,宜逍遥散(见恶阻)加栀子、郁金、夏枯草。另外,陈修园所制的所以栽丸,亦可选用。

                 左归丸(张景岳):熟地八两,山萸肉、枸杞、鹿角胶(炒珠)、菟丝子、山药(炒)、龟板胶(炒珠)各四两,牛膝(酒蒸)、茯苓各三两。共研为细粉,炼蜜为丸,每服三钱,开水送下。

右归丸(张景岳):熟地八两,肉桂、川附子(制)各二两,山萸肉、怀山药(炒)、川杜仲(姜汁炒)、枸杞子(盐水炒)、菟丝子(制)各四两,鹿角胶(炒珠)、全当归(酒炒)各三钱(一方无附子、山药、有山萸肉三两;一方多茯苓、补骨脂各三两)。

这是补肝益肾,兼有强壮作用的滋养剂。左归丸专补肾水,右归丸兼能益火,妇女素多腰膝无力,肾中水亏或火衰,可持续服之,少则不能为力。重复流产的孕妇,经医师诊断后,服此丸多能保护妊娠,避免中断。

补中益气汤(李东恒):炙黄芪一钱半,人参、炙甘草、白术各一钱,陈皮、归身各五分,升麻、柴胡各三分,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补中”的意思就是健全脾胃;“益气”的意思就是增强机能、方中人参、黄芪能补益中气,当归能养血,陈皮能理气,再以白术健脾强胃,又有升麻、柴胡升清降浊,甘草、姜、枣调和荣卫,用药相须之妙,尽人皆可明了。是流产补法中的重要方剂。

所以载丸(陈修园):白术一斤,人参八两,桑寄生六两,云茯苓六两,川杜仲八两。共为细末,再用大枣一斤熬汁为丸,早晚各服三钱。

这是健脾益肾的强壮剂。白术、茯苓健强脾胃,寄生、杜仲补益肝肾,再加人参、大枣以补中益气,习惯性流产的妇女,服此自无或偏或左的流弊。

 

                    六、流产的护理

 

先兆流产的护理,一般宜卧床休息。保持绝对安静,注意调养,长时间完全禁止性生活,避免精神刺激。如果病状继续发展,更应及时住院,除非已经成为不可避免流产,务必保胎。这时的护理,应特别注意,薛立斋说得好:“小产重于大产”,告诉人们不要忽视流产的危害性。

 

                 七、流产的预后和预防

 

先兆流产治疗及时,多能保胎,习惯性流产能够检查出它的原因,也是可以治愈的。各种流产除非因特殊感染外,很少预后不良。解放以来,由于妇女卫生的改善,死亡率已大大减低。流产最多的并发症为继发性贫血。

关于流产的预防,这里先引“达生编”的一段原文:

“保胎以绝欲为第一要义。其次亦宜节欲,盖节欲则心清,胎气宁谧,不  胎安,且易生易育,少病而多寿。”

“保胎又宜小劳为妙,试看乡间农妇,堕胎甚少,以劳故也。该劳则气血流通,筋骨坚固,胎在腹中,习以为常,虽有些微闪挫,不致坏事。倘安逸不动,则筋骨柔脆,气血不行,略有闪挫,随至堕落,然非调胎后方劳,正谓平日不宜安逸耳。”

“孕已知觉,即宜用布一幅,六、七寸  ,常视人肥瘦,横束腰间。”

“有孕后睡时须要两边换睡,不可尽在一边。”

“腐皮麻油,不妨日日食之。”

“忌食椒、姜、煎炒、野味、异味、犬、骡、马自死肉,勿多饮酒,勿乱服药。”

“一切宰杀凶恶之事不宜看。”

这些看法,虽很平易,却非常切合实际,这里告诉我们,要避免流产,首先是节制性欲;其次,必须劳动;第三,要注意妊娠保护;第四,注意生活和饮食。因此,为了保护孕妇的健康,一定要做好下列几项事情:

1.                健全妇幼保健纲,加强宣教工作。目前一般妇女同志对卫生常识的水平还低,认为妇女病很难为情,不肯告诉医生,也不愿请医生检查和治疗,所以必须深入了解,耐心进行教育。平时要注意月经情况,有了孕,即开始注意孕期保健工作,使她们身心愉快,做到身体生产两不误,以达到减少或不发生流产。

2.                建立节育门诊。在广大妇女中间宣传节制生育的知识,使妇女能够在医生的指导下,达到计划生育,必须把节育指导作为防治流产的一项应有的措施。

3.                做好妊娠健康检查工作,保护孕妇健康,时刻注意预防与治疗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及时发现与治疗足以影响孕妇的疾病。

4.                妇女卫生环境和劳动条件,解放后有了巨大的改善,但是,还须进一步提高。城市妇女应提倡参加一定的劳动,工业和农业方面的妇女应注意劳动强度,避免外伤和过度操劳。

检查男方的精子以及妇女子宫有无病变,也是防止流产应做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