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宣宗—李忱(810--859年)

 翔山 2017-05-25
唐宣宗李忱

  唐宣宗李忱(810-859),汉族,他是唐宪宗的第十三子,原名李怡,唐穆宗的弟弟。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叔叔。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李忱

  出生地

  长安大明宫

  母 亲

  郑氏

  信 仰

  道教

  性 别

  男

  逝世日期

  859年9月10日(农历八月初十)

  民 族

  汉族

  国 籍

  唐朝

  年 号

  大中:847年-860年十月

  谥 号

  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

  职 业

  皇帝

  在 位

  公元846年4月22日-859年9月10日

  父 亲

  唐宪宗

  代表作品

  吊白居易、百丈山

  出生日期

  810年冬月二十二(12月27日)

  别 名

  李忱、李怡、琼俊

  庙 号

  宣宗

  主要成就

  河陇归地

  大中之治

  目录1生平

  2为僧之说

  3皇后

  4子女

  5点评

  生平


  (图)唐宣宗李忱

  宣宗一即位,就把武宗朝的宰相,晚唐重臣李德裕贬出朝廷。一直到死,李德裕也未能还朝。又重用牛党的白敏中为相。延续几十年的牛李党争最后以李党的彻底失败告终。

  宣宗勤于政事,孜孜求治。他非常喜欢读<贞观政要>.他重新整顿吏治,并且限制皇亲和宦官。他把死于甘露之变中的除郑李之外的百官全部昭雪,也曾经想根除宦官,但鉴于甘露之变的前车之鉴,未能有所行动。

  对外关系上,他击败吐蕃,收复河湟。这是安史之乱后,唐对吐蕃的唯一一次军事上的胜利。

  大中十三年(859)五月起,宣宗因为食用仙丹中毒,身体状况已经很糟了,一连一个多月都不能上朝。到了八月,病入膏肓的宣宗一病归西了。嗣后宫中又是变故频频,而宣宗已是无知无觉了。他一直信任的宰相令狐绹摄冢宰负责治丧,为他做了最后一件事。群臣上谥号曰圣武献文孝皇帝,庙号宣宗。第二年二月,葬于贞陵。

  历史上评价说,宣宗在位期间曾经烧过三把火,一把火使“权豪敛迹”,二把火使“奸臣畏法”,三把火使“阍寺詟气”,并称誉他为“明君”、“英主”。综观宣宗50年的人生,他曾经为祖宗基业做过不懈的努力,这无疑延缓了唐帝国走向衰败的大势,但是他又无法彻底扭转这一趋势。当大厦之将倾,谁又有雄才大略能施展回天之力呢?!

  宣宗性明察沉断,用法无私,从谏如流,重惜官赏,恭谨节俭,惠爱民物,故大中之政,讫于唐亡,人思咏之,谓之小太宗。

  为僧之说


  (图)唐玄宗为僧图

  唐宣宗为僧之事的来源,主要是韦昭度的<读皇室运寻>和令孤的《贞陵遗事》,在这两篇文章中,他们说唐武宗为了争夺皇位,曾想杀死光王(即后来唐宣宗),于是派中常侍四人将光王抓来,浸在宫内厕所里,有个叫仇公武的宦官有心搭救,便假意借口已杀死光王,而将其送出皇室。三年后,武宗死,宦官头子才将光王请出来当皇室。文章虽然写得很隐晦,并没有直接说明宣宗曾经出家为僧,但当时这种传说确已出现,或许,这就是传说流传的一个原因吧。五代时《中朝故事》、《北梦琐言》及宋陆游<避暑漫钞>中也都有光王潜逃到江南遁入空门的简略记载。五代末,宋初人赞宁《宋高僧传》也说,宣宗为僧,曾游方到杭州,齐安禅师很好地照看了他。宣宗即位时,齐安已死,宣宗为了报恩,便敕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御制哀诗悼念。此外,在禅宗的名僧希运<黄檗宛陵录>中也有记载,说唐宣宗为沙弥时,曾见黄檗大师大佛殿上礼佛,便问,“不看佛求,不看法求,不看众求,长老礼拜当何所求?”于是两人一问一答,就说起公案来。禅宗以说“公案”代替说经,这次两人的谈话,还成了以“黄襞礼佛”为命名的有名的“公案”。希运在江西主安黄檗山路过,传说还曾和正在该山做沙弥的唐宣宗一同观瀑布,吟诗作赋。

  但是,也有些学者认为,唐宣宗为僧的传说,主要来源于佛教中人。虽然一些文人大夫们曾经有过这方面的记载,但也都是从他们那里听来的,那么,为什么在佛教僧人中会传出唐宣宗曾经出家为僧的传说呢?其原因是,唐武宗时,曾对佛教进行过毁灭性的打击,引起佛教僧人的强烈不满,他们对武宗怀有愤恨之心,到处捏造武宗的坏话,败坏其名声。日本当时有一位名叫圆仁的僧人听到这些事实后,还将其记载到<大唐求法巡礼记>这本书中。宣宗即位后,重兴佛教,这些佛教僧人自然是感激不尽,想方设法把唐宣宗拉作自己的靠山,为光大佛教,这些僧人大造舆论,于是就在他们中传出宣宗出家为僧,并一直和禅宗名僧在一起之事。

  关于宣宗为僧的传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越广,也传得越来越神奇。到明代时,有一名僧圆悟禅师在其撰的《碧岩集》中,是这样记载的:宣宗少时,爬到哥哥穆宗的龙床上,作出接见大臣的姿态,穆宗非常赞赏。武宗即位后,记起此事,便心存疑忌,想害死宣宗,宣宗不得不逃走,就在香严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后随智闲和尚来到江西庐山,两人同观瀑布,智闲提出要作诗,其动机是觉得此人气度不凡,想趁机考考他,以判断其底细究竟怎样,便先吟出两句诗:“穿云透石不辞劳,地远方知出处高。”宣宗接着吟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和尚见此人学识渊博,气度不凡,便以礼相待。后来在一次盐官会上,希运是首座法师,在其礼拜时,两人就谈起“公案”来,在这里,与<黄檗宛陵录>中所记载不同的是,将智闲和尚代替了黄檗禅师,地点也由黄檗山变成了江西庐山。另外,在<黄檗万福禅诗志>中也有关于唐宣宗为僧的记载,该书中则将地点又搬至福清黄檗山,将黄檗禅师观瀑布所吟的两句诗也改为:“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唐宣宗所吟的两句诗倒没有改.<禅诗志>中还说,唐宣宗来到福清黄檗山后,又南行至惠安观看洛阳江,再南行至同安,还出现了所谓神象夜间出来迎接宣宗到来之事。

  查阅新旧《唐书》、《资治通鉴》等有关正史,虽并无发现唐宣宗为僧的史料记载,但其中也确有些地方让人揣测不透。比如在<旧唐书·唐宣宗本纪>中就记载有宣宗为光王时为了避祸,假装痴呆,文宗、武宗常常在宴会上把他当作笑料,武宗气盛,对他更加傲慢无礼等等之词。接着又云:“宣宗皇帝器识深远,久历艰难,备知民间疾苦。”如此等等。综上所述,我们不能不提出以下问题:第一,如果说宣宗为僧之事完全出自文人士大夫和僧人的杜撰,那么正史中“久历艰难,备知民间疾苦”又从何而来?第二,宣宗为光王时,是否因为受到武宗的迫害,被迫流落民间,隐匿为僧呢?即使退一步说,假若宣宗真的隐匿为僧,武宗病死于会昌六年(公元846年),宦官立其为皇太叔,不几日,唐宣宗便登基即位,时间仅仅相隔10余天,宦官们在找到他之前,就非常肯定地认为一定能够找到他,而且会这样容易地就将他找到?此外,众所周知,宣宗是一位恩怨分明、报复心理极强的人,如果真像传说的那样,武宗曾差点将其迫害致死,那么他即位后,竟然不对武宗进行任何报复?有一次,朝臣李景让以叔不应拜侄为由,奏请将武宗等神主迁出太庙,宣宗将这件事让群臣议论,结果不了了之,并未采纳李景让的建议。

  看来,唐宣宗是否做过和尚一事,根据现存的史料,很难给它定下结论,只有等到发现新的材料后,再去揭开这历史之谜吧。

  皇后

  元昭皇后晁氏 晁皇后生唐懿宗、万寿公主,晁美人逝世后被追封昭容、皇太后,后被追谥为元昭皇后

  子女

  子

  唐懿宗李漼

  靖怀太子李渼,会昌六年始封雍王。大中六年薨,有诏追册。

  雅王李泾,大中元年始王。亡薨年。

  通王李滋,

  庆王李沂,大中十四年薨。

  濮王李泽,大中二年始王。亡薨年。

  鄂王李润,大中五年始王。乾符三年薨。

  怀王李洽,大中八年与昭、康二王同封。亡薨年。

  昭王李汭,乾符三年薨。

  康王李汶,乾符四年薨。

  广王李澭,大中十一年始王,与卫王同封。乾符四年薨。

  卫王李灌,大中十四年薨。

  女

  万寿公主,母晁皇后。公主下嫁郑颢。公主为唐宣宗所宠爱,前此下诏:“先王制礼,贵贱共之。万寿公主奉舅姑,宜从士人法。”旧制:车舆以镣金扣饰。帝曰:“我以俭率天下,宜自近始,易以铜。”公主次每进见,帝必谆勉笃诲,曰:“无鄙夫家,无干时事。”又说:“太平公主、安乐公主之祸,不可不戒!”故诸主祗畏,争为可喜事。唐宣宗遂下诏:“夫妇,教化之端。其公主、县主有子而寡,不得改嫁。”

  永福公主,曾许嫁于琮。

  齐国恭怀公主,始封西华公主。下嫁严祁。祁为刑部侍郎。主薨大中时,追赠及谥。

  广德公主,下嫁于琮。初,琮尚永福公主,公主与帝食,怒折匕箸,帝曰:“此可为士人妻乎?”更许琮尚主。许琮为黄巢所害,广德公主哭着说道:“今日谊不独存,贼宜杀我!”巢不许,乃缢室中。主治家有礼法,尝从琮贬韶州,侍者才数人,却州县馈遗。凡内外冠、婚、丧、祭,主皆身答劳,疏戚咸得其心,为世闻妇。

  义和公主。

  饶安公主。

  盛唐公主。

  平原公主,薨咸通时,已而追封。

  唐阳公主。

  许昌庄肃公主,下嫁柳陟。薨中和时。

  丰阳公主。

  点评


  (图)唐宣宗李忱

  为什么宦官拥立这样一位贤明皇帝呢?是不是宦官们脑子坏了呢?那当然不是。在这里我给大家作解释:李忱幼时聪明,为了振兴李唐,只有夺得皇位,现在势力最大的是宦官,只有借助他们才可以登上皇位,于是他装出一副憨傻的样子,蒙过了宦官,宦官认为他好被控制,所以将他抬上皇位。看来,李忱真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