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谭(二)

 山佳国学谭 2017-05-25
11、孔子关心政事而自求——《论语》谭  学而篇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禽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了一个国家,总是很关心的询问这个国家的政事。是老师自己要求的哪?还是人家国君主要求老师的哪?”孔子关心政事而自求。
12、为师要温、良、恭、俭、让——《论语》谭  学而篇
 
    “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贡说:老师为人温、良、恭、俭、让,才得以询问诸国政事,这就是老师自求的方法,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为师要温、良、恭、俭、让。
13、三年无改父之道是文化传承——《论语》谭  学而篇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儿子的志向;父亲死后,要看儿子的言行;若儿子三年以内不改变父亲治家之道的思想,这样的人就可以称是尽到孝了。还是应该的,因为,三年无改父之道是文化传承。后来庸俗化了。
14、礼制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论语》谭  学而篇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为贵。这是古代君主的治国之道最可贵之处,具有时代的进步意义。因为礼制是维护社会稳定、平和的保障。
15、礼制是社会客观的需要——《论语》谭  学而篇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只要遵守礼制不论家里的小事,还是国中的大事都可顺其自然。有的行不通,那是因为,为了稳定而被迫稳定,不以礼来节制稳定,那是行不通的。礼制是社会客观的需要,不是人为的任意所为。
16、诚信恭敬可保障宗庙社稷——《论语》谭  学而篇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有子说:诚信近乎于取信于民的大义,言行只有取信于民才能实行;恭敬近乎于遵循礼制的要求,只有遵循礼制的要求才能远离耻辱。因此,不在有没有亲缘关系,只要如此就可以保障宗庙社稷。诚信恭敬可保障宗庙社稷。
17、非淡泊无以明志——《论语》谭  学而篇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只要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做事敏捷说话谨慎,就自然会有“道”来端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这就是后来的诸葛亮《诫子书》的“非淡泊无以明志。”
18、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论语》谭  学而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说:贫穷不谄媚,富有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而乐道,虽富有而好礼之人。人往往是因贫而失“道”;因富而失礼。
19、学习中要反复的切磋琢磨——《论语》谭  学而篇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玉等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你能举一反三,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在学习思索中要反复的切磋、琢磨方能领会其中之“道”。
20、实际上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论语》谭  学而篇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人往往是总埋怨没有人了解自己、发现自己,而被埋没。实际上是自己不知道自己。,对人的心理作用,论得很透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