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这种方法教会孩子分享,注定让他吃亏一辈子!

 涤尘浣 2017-05-25

置顶 儿童心理课堂,伴你探索解读儿童心理,阅读、看见



最近,妈妈圈总有人问:怎么教孩子学会分享?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某妈家里来了客人,是她儿子焕焕4岁的小表哥。


表哥临走前,看到焕焕正在地上玩着的小坦克,很好奇,于是回头冲上去就要抢来玩。焕焕不愿,把坦克死死抱在怀里。


某妈看到儿子的举动,很尴尬,于是劝焕焕给哥哥玩一阵子,焕焕还是不答应。某妈一气之下,上前狠狠掰开焕焕的手,把坦克夺过来送到小表哥的手里,还给了焕焕屁股一巴掌,指责焕焕说:“你怎么变得那么自私?谁教你的!”


眼看着妈妈把自己的玩具送给别人,焕焕大哭起来,某妈丢了一句“无理取闹”给儿子,就出门送客了。


作为家长的人,似乎都知道孩子有个奇怪的特点,就是平时家里一大堆玩具放着,他碰都不碰一下,哪天客人来,别的孩子看到也想时,你的孩子就会跟他们来个玩具抢夺大战。


在这场大战中,当着客人的面,或许80%以上的妈妈都会支持焕焕妈的做法——孩子小气、自私,就得这么治他,要不长大了还得了!可事实上,孩子这番举动,真的仅仅是因为小气和自私吗?

 

(一)


想起自己大概五六岁时,爸妈经常出差,没什么时间陪我,于是我爸就在集市上买了三只小鸭子给我当玩伴。我很喜欢小鸭子,天天喂,还放水到盆子里给它们游泳。


有一天,邻居那个比我小两岁的小男孩当着他妈的面,哭着非要我的一只小鸭子拿回家去玩。我不肯,因为我先前看到那个小家伙毫不怜惜地抓着小鸭子的脖子丢来丢去,这可是我当宝贝一样细心照料的鸭子啊,却被别人揪住脖子像沙包一样拿来仍,多心疼,于是我不乐意了。


正好,我妈在一旁看到,说你是大姐姐,要知道谦让,快分一只小鸭子给弟弟玩。我妈劝说了好多遍,我还是不愿意,因为我觉得他随时都有可能把小鸭子给玩死。


这下,我妈当场就发飙了,吼我不懂事、小气、自私,“好,不给别人玩,你自己也不要玩了……”这一吼,她快步上来就把鸭子全都给扔飞了。


那一瞬间,我被惊吓得说不出话来。虽说后来,我妈还是把扔飞的小鸭子一只只给我追回来,安慰我说,其实我就是想让你受受教育……但是,如今这件事就快过去20多年,我至今还记得,那个时候我的整个世界似乎被摧毁得支离破碎的感觉。


是我自私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那三只小鸭子于我而言就像我的三个朋友,它们陪伴我,所以我要保护它们。但是,在我妈眼里,那些鸭子可能值不了几个钱,送给别人一只也不算什么,所以,她才觉得我的任性是无理取闹、小气、自私。


很多时候,家长总习惯按自己的想法去衡量一个玩具对孩子的意义,而常常忽视了这个玩具对孩子精神层面上的价值。


在家长看来,不就是一个小东西而已嘛,没什么大不了的,殊不知,正是这一个毫不起眼的玩具,它可能承载着孩子内心的寄托,对于孩子走向独立、健全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


现在,偶尔我还会跟我妈提起这事,我妈说:“都过去那么久了,你怎么这么记仇?” 我说:“我不是记仇,我从没质疑过你爱我,我也不怪你,可那个坑还在那里啊!”


是啊,那个坑起码让我后来对我妈缺失了一大半的安全感。还有那些碎片,也很有可能留在了我的血液里。

 

(二)


曾经,我在妈妈群里谈到这段童年经历,某宝妈说:小孩子哪有这么复杂的情感?我不相信……是啊,正如现在的我也不相信我妈读了那么多书,当时在这件事上反映还会这么粗暴,她是对我恨铁不成钢吗?


事实上,还有比扔飞鸭子更可怕的。


据我的朋友宋说,有一次,她为了纠正儿子“独食”的习惯,当着这个三岁的孩子的面,把他不愿意分给别人玩的动画卡片抢过来,恶狠狠地一张张剪碎,然后丢到垃圾筐里去。


事后,她不可思议地问我:“你知道吗?就是那次后,我从我儿子的脸上看到了一种怨恨的表情。你觉得,一个才两三岁的孩子懂得恨人吗?”


那么小的孩子会懂得恨人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现在这个已经七八岁的孩子多少有点讨厌他人的亲近,偶尔与他人发生争执还会突然挥舞起拳头。


“扔”“抢”“撕”……为什么这些举动让孩子怨恨?


因为这些充满攻击性的暴力行为直接毁坏了孩子最喜欢的玩具与物品,那是一个孩子无比信任、无比亲近的人在毁掉自己最珍爱的东西啊,对他来说,这该是一种怎样的绝望与痛苦呢?


这种痛苦,让孩子失去的正是内心深处对你的安全感与信任感。


另外,这些动作多少还体现了一点家长“耍熊”的教育理念。教育教育,讲求的是言传与身教,何况,父母再好的“言传”都不如始终如一的“身教”有效。


身为家长,我们不能一边以暴力的手段去毁坏孩子的东西,一边要求孩子做一个有礼貌、识大体、懂分享的人。否则,孩子日后也会更倾向于成为这样“耍熊”的“两面派”。



(三)


前几天,妈妈群八卦《妈妈是超人》这个节目,又谈到“摔玩具”这个话题,有人说:“别老以为你这样一“扔”一“摔”是为孩子好,对于孩子而言,其实爱护比爱更重要。”


那一刻,我忽然领悟,是啊,小孩不懂大人各种所谓“我这都是为你好”“我这都是为了教育你”的大道理,他只想被切切实实的行动所关爱、保护,就像他们爱护自己珍爱的玩具一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一个人发展的五大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其中,安全感需求的满足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基石,能帮孩子更好地融入社会、发展自己。


父母落到行动上具体可见的爱,能真切地让孩子获得安全感。否则,安全感出了问题的孩子,他日后得付出多少的时间和代价才能与那些从小被爱护备至的孩子相看并齐?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些被爱护备至的孩子,他们长大后,已经在向前追求自己社会的地位、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了,而你的孩子还在为了弥补当初被你“摔”没了的所谓的安全感而苦苦挣扎在第二个层次,他不是输在起跑线,是什么?


毕淑敏说,懂孩子的人,会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爱他;不懂孩子的人,会用你所喜欢的方式去爱他。于是,懂孩子的人事半功倍,你爱得自如,他获得幸福;不懂孩子的人事倍功半,你爱得吃力,他感到辛苦。


可见,孩子的第一条起跑线在哪?


懂得正确教育孩子的家长,无疑,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条起跑线。


这样想想,我至今所看到那些容貌气质、言语行为更乐观、积极并且因此而容易收获成功的人,展现的就是有关家庭教育的一切。这些人,他们的父母一定选择了最能让他们感受到爱的方式,来呵护他们一路的成长。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