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鞠贵芹 周旻澍 咔嗒,吱,嗒……伴随着智能机械手的操作,一块块材料在流水线变成水泵部件。工厂每一台机床都是一个终端,直接连接控制中心。在主控制中心大屏幕上,可以看到整个工厂生产运行情况。5月16日,在温岭东部新区,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智能工厂”已初露端倪。公司副总经理万永亮说:“我们正抓紧进行智能生产线安装,再过5个月这里会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利欧不仅是国家工信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还被国家工信部列入首批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它的泵(电机)智能制造基地技术改造项目,开启了公司转型裂变的新时代,也是温岭大抓项目促发展的缩影。 以“项目建设年、招商引资年”活动为抓手,温岭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一季度19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7.03亿元,同比增长49.6%,完成年度投资计划26.77%。其中,产业项目的推进,成为温岭裂变发展的有力引擎。 项目撬动,助推工业强市 在利欧集团浙江泵业有限公司,除了自主研发的水泵总装智能生产线,随处可见智能化设备。以智能制造云平台为依托,利欧打造了现代化“智能工厂”。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利欧转型升级的核心支撑是技术。公司自主研发了带有视觉识别系统的全自动装配线,并制定了行业标准。公司研发的电机转轴自动生产线,正准备申请国家标准。 大项目撬动大发展,大项目托起新希望。投资10亿元的浙江爱仕达股份有限公司年产8000万只不粘炊具和3000万只不锈钢炊具技改项目、投资8亿元的浙江东音泵业有限公司上市募投项目、投资7.99亿元的温岭置信实业有限公司转型示范园项目,一大批转型升级项目正抓紧实施。一季度,该市规上工业增加值35.63亿元,同比增长9.6%,增速比去年同期高2.2个百分点。 除了利欧、钱江、爱仕达等行业龙头企业,一批中型企业呈现良好成长性。浙江卓凌鞋业有限公司以传统鞋业为支撑,从2015年开始针对市场需求研发连帮圆盘注塑机,实现设备自动化,填补国内空白,规范了连帮注塑鞋的行业标准。该项目被认定为台州市高新技术项目,全国行业标准制定进入立项阶段。 温岭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宗明表示,今后五年,温岭要把“抓大育中扶小推上市”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工业强市”战略。以项目为抓手,1至4月,温岭实现工业性投资36.48亿元,同比增长24%,排名台州第二。工业性技改投资比去年同期增加27.14亿元,增长9.6%。 温岭市还积极为小微企业提供成长平台,打造了43个小微园区。企业上市势头良好,在目前7家上市企业基础上,今年明确上市的企业有两家。“十三五”期间,该市上市企业将增加到15家。 加快裂变,提升产业品质 4月17至22日,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西门子与台州市东部数控设备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CNC 35型车铣复合式车床,吸引了众多客户。此机型在自主研发基础上,融入国际先进技术,实现了高转速、高刚性及高精度的性能,被利欧、中马等160多家温岭企业采用。去年,东部数控产值增长46%。 一个不起眼的运动头盔,能卖1万多元人民币,奥秘就在于技术含量高。浙江远景体育用品有限公司,收购意大利设计团队,拥有1000多名设计人员,去年实现产值2.6亿元。从东部数控到远景体育,众多温岭企业的扩张裂变,带动了产业的整体提升。 (下转第二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