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叔本华《人生的智慧》笔记

 万象心行 2017-05-25

  一个人的独特个性远远优于民族性,在一个人身上所显现的独特个性比起国民性应受到多一千倍的重视。

   地位的价值是世俗常规的,也就是说,虚假不实的;它的作用是要得到别人虚假的尊敬,这完全就是为芸芸众生而上演的一出闹喜剧。

   名誉就是外在的良心,而良心就是内在的名誉。

   客观上,名誉是他人对我们的价值的看法;主观上,则是我们对于他人看法的顾忌。    只有当他人对我们的看法决定性的影响了他们对我们的行为的时候,——或者只是有时候这样——他人的看法才具备价值。

   “我们喜爱看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只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既然手段并非比目的更重要,那么“名誉比生命还要宝贵”这一被人们大肆渲染的格言就是,正如我已经说过的,一种言过其实的说法。

   歌德说:你为什么要抱怨你的敌人?这些人能够成为你的朋友吗?你的本性,就是对他们的一个永恒的指责。

   他们都认定这一事实:一个人说的话或者做出的行为,只能贬损自己本人的荣誉,而不会对别人的荣誉构成损害。

   弥尔顿《卢西达斯》:名声(这是高贵的心灵的最后的弱点)促使清晰的头脑鄙视欢愉, 过着辛劳艰苦的日子

   更准确地说,让人得到幸福的是产生出这些成绩和贡献的思想和能力。

   我们羡慕一个伟人,并不是因为这个人被那些缺乏判断力、经常受到迷惑的大众视为伟人,而是因为这个人确实就是一个伟人。它的最大幸福并不在于后世的人会知道他,而在于在他那里我们看到了那些耐人琢磨、值得人们永久保存的思想。他的幸福是被自己所掌握的。但名声却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我们也可以把名声比作冬梨——他们在夏天生长,但在冬天供人享用。

   亚里士多德:理性的人寻求的不是快乐,而只是没有痛苦。

   一个人所能得到的最好运数就是生活了一辈子但又没有承受过什么巨大的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的痛苦,而不是曾经享受过强烈无比的欢愉。

   欢乐拒绝在喜庆的场合露面。

   所有热闹、渲染的幌子,目的就在于人们的头脑制造欢乐的假象,促使人们相信这里有欢乐的存在。

   为何耗损你的灵魂!

   它远远应付不了你定下的永恒的计划。

   只要我们仍然置身其中,那么我们的行事就只能总是遵循我们那固定不变的性格构成,受着动机的左右和我们能力的制约。

   只有事后的结果才让我们看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对事情整体的回顾才使我们明白事情的如何和为什么。

   人生智慧的重要一点就是在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这两者之间达致恰到好处的平衡,这样,现在与将来才不至于互相干扰。

   对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无论事情有多么悲痛,我们必须让过去的事情成为过去,或许我们难以做到这一点,但我们必须降服我们的怪癖心情。——荷马 

  而将来的事则:在上帝的安排中。——《伊利亚特》

   应该:把每一天都是视为一段特别的生活。——塞尼加  

  只有当人挣脱了所有各种可能的期望,从而返回赤裸和冰冷的存在本身,人才能体会到精神上的安宁,而精神的安宁却是幸福的构成基础。 

  我们应该永远记住今天只有一次,它永远不会再来。但是在我们的想象里,今天又将在明天重现。其实,明天已是另外的一天,它也只来一次。我们忘记了每一天的日子都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因此也是无可替代的一个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每一刻可以忍受的现在,包括最平凡无奇的、我们无动于衷的听任其逝去、甚至迫不及待的要打发掉的日子。我们应该时刻记住:此刻时光匆匆消逝化作神奇的往昔,从此以后,它就存留在我们的记忆里,照射出不朽之光芒。

   所有局限和节制都有助于增进我们的幸福。

   我们感受到欢乐还是痛苦,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意识的内涵

   要过一种深思熟虑的生活,并且能从生活经验中汲取一切有益的教训,我们就必须勤于反省,经常回顾做过的事情和曾经有过的感觉和体验;此外,还要把我们以前对事情的判断和现在的看法,以前订下的计划及追求和最终得到的结果及满足相互比较。这是为获得人生经验所做的单独的反复温习。

   一个人在晚上睡觉前,应该详细的逐一检查自己在白天的所作所为。如果一个人耽于世俗事务或者纵情于感官享受,对过去了的事情不加回想,而只是随波逐流的生活,那么,他对生活就欠缺清晰、周密的思考,情感就会杂乱无章,思想也夹杂着某种程度的混乱不清。这些都可以从这个人说出的短小、破碎、突厄的词句看得出来。外在的骚动越厉害、外在给予的印象越多,人的精神内在活动越小,那出现的这种情形就尤其明显。

   获取幸福的错误方法莫过于追求花天酒地的生活,原因就在于我们企图把悲惨的人生变成接连不断的快感、欢乐和享受。这样,幻灭感就会接踵而至;与这种生活必然伴随而至的还有人与人的相互撒谎和哄骗。

   青年人首要学习的一课,就是承受孤独,因为孤独是幸福、安了的源泉。据此可知,只有那些依靠自己,能够从一切事物当中体会到自身的人才是处境最妙的人。

   他就要学会不要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想法马上告诉别人;另外,对别人所说的话千万不要太过当真。他不能对别人有太多的期待,无论在道德上抑或在思想上。

   我们可以把社会人群比喻为一堆火,明智的人在取暖的时候懂得与火保持一段距离,而不会像傻瓜那样太过靠近火堆;后者在灼伤自己以后,就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大声地抱怨那灼人的火苗。

   嫉妒。 

   如果不跟别人作比较,那我们就会为我们所得到的感到快乐

   我们应该多想一想那些处境比我们更为恶劣的人,因为那些生活的比我们好的人只是看上去比我们更好而已。

   没有哪一种恨意能像嫉妒那样难以消除。

   容易引起别人嫉妒的人理应采用的办法就是跟嫉妒者保持相当的距离,尽量避免与他们接触,以便双方之间始终保留一道巨大的鸿沟。

   在我们处理某一事情时,必须把一切其他别的事情置之度外,在恰当的时间里为某件事情操心,担忧或快乐,其他事情则不予考虑。打个比方说吧,我们必须拥有一个存放思想的抽屉柜,在拉出一个抽屉时,其他的抽屉却保持原位。

   我们应该给我们的愿望规定一个限度,节制我们的欲望,控制我们的愤怒,时刻牢记着这一事实:在这世上有着许多令人羡慕的东西,但我们只能得到其中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相比之下,许许多多的祸患却必然的降临在我们的头上。 

  贺拉斯:详查你的所作所为,向智者请教如何才能心安理得、轻松的度过一生,免受对无用之物的欲望、希冀所带来的煎熬和折磨。

   我们的生存根本上就是动荡不安的。

   一个人的能力需要发挥,而且,他渴望看到发挥能力以后的结果。

   看到我们手头上的工作不断有所进展,并最终得以完成,我们得到的是一种直接的快乐。

   当然,我们的作品越高贵,我们感受的喜悦就越大。

   无所事事在我们身上造成的不良效果可以从我们进行的长途游览旅行中看得出来,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有时会感到闷闷不乐。一旦百无聊赖,人就像脱离了自己的原始本性。为克服困难、阻碍而努力和奋斗是人的一种需要,这道理跟钻洞之于土拨鼠为必不可少是一样的。

   我们行动和努力的指南不可以是想象中的图像,而应该是考虑清楚的概念。

   就算我们的爱人留在我们想象的图像里,也通常可以归于这相同的类型。“每个傻子都带着一顶傻子帽”。

   因此,概念只能间接的作用于我们的意欲;但概念却能恪守诺言。

   挑剔别人缺点差错的人其实在改进着自己。

   对于那些容忍别人的人来说,相反的说法 照样成立,即“我们乞求自由,同样也会施予别人这种自由。——贺拉斯

   注意和批评别人的缺点是使我们意识到自己不足的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我们需要一面镜子去改善自己。

   一个人就像商品一样地被贴上标签并受到商品式的对待。至于这个人的自身是什么,根据其个人素质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人们只是随意的、并因此只是例外的提及。

   一个人自身的拥有越多,对世俗常规的安排就越感到不满。

   在这个世界上,流行的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真正的友谊,而只是做的尽量逼真和自然的现实尊重和友谊的表面功夫。

   真实不需的友谊有着这样的一个前提:对朋友的痛苦、不幸抱有一种强烈的、纯客观的和完全脱离利害关系的同情。

   人与人之间的许多联系当然主要是建筑在各式各样的被隐藏起来的自私动机之上,但某些这样的联系也包含了点滴的真正友谊成分。

   现在此刻是一个威力无比的女神。

   朋友都说自己是真诚的,其实,敌人才是真诚的。所以,我们应该把敌人的抨击、指责作为苦口良药,以此更多地了解自己。

   格拉西安:唯一能够取悦别人的方式就是把自己裹以最傻呆的动物的外皮。

   显示自己的聪明智慧其实就是间接地指责别人愚蠢和无能。并且,一个本性庸俗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对立面时,内心会产生抵触情绪,而秘密煽起这股情绪的就是他的嫉妒。我们每天可以看到,虚荣心的满足带给人的快感更甚于其他的欢乐,但获得这种快感的途径只能是把自己与别人作一番比较。对于人来说,最值得我们引以为豪的莫过于精神思想素质,因为人正是基于这方面的优势才优于动物。因此,假如把自己这一方面确凿无疑的优势显示出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面前这样做,那就是一种极端鲁莽、冒失的行为。

   在社会上,地位和财富可以期望获得人们的尊崇和爱戴,但精神的优势却永远不可以期望得到这种待遇。

   萨迪在《玫瑰园》里说过:“我们应该认识到:愚人对智者的反感百倍于智者对愚人的反感。”

   每个人都会出于天性靠近会给他带来这种优越感觉的物体,犹如他本能的走向阳光或挨近一个火炉一样。那么,这样的物体,对男人而言,就是精神思想素质明显低劣的人;对于女人,就是相貌不如自己的人。

   相比之下,拥有优越的地位则是另一番情形,因为优越的地位并不像个人素质那样通过互相的对比和显示出的差异而发挥作用,二是透过反射而造成效果,就像周围环境的色彩是反射在我们的脸上一样。

   我们信任和透露秘密给别人,大部分是因为我们的懒惰、自私和虚荣。懒惰、是由于我们宁愿相信别人,而不是自己去作考察、发现的工夫和保持警觉;自私,是因为谈论自己的需要引导我们把一些秘密泄露给别人;虚荣,是因为我们谈论的事情是我们引以为豪的。虽然如此,我们却仍然希望别人尊重我们给予他们的信任。

   我们应该时刻记住一般常规的礼貌只是一副张开了笑脸的面具。

   判断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和不该做些什么,我们都不应以别人为榜样,因为个人所处的位置、境况、关系都不相同,各人性格的差异也会使人们对事情的处理沾上某些不同的色彩。“两个人做同一样的事情,但那已经不是同一样的事情了。”

   在处理实际事务时,自己的独到见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我们做的事情就会与我们的自身不相吻合。

   如果我们碰巧听到别人说出的荒谬言论开始让我们生气,我们就要想想这只是一部喜剧中的两个愚人之间的对话。这一事实久经证明:谁来到这个世上,一本正经的在最重要的问题上教育人们,那么,如果他能全身而退就已经是万幸的了。

   谁要想让别人相信他的看法,那他就要冷静、不带激情地把他的看法表达出来。

   就算我们有充分的权力称赞自己,我们也不能受到诱惑真的这样做。

   如果我们怀疑一个人在说谎话的时候,我们应该假装相信他所说的话;因为这样他就会变得放肆大胆们就会更加有恃无恐地说出谎言而最后拆穿自己。但如果我们发现他的话部分的泄漏了他其实掩藏起来的真相,那我们就应该装出一幅不相信的样子。由于收到这样的抵抗刺激,他就会调动其余的真相以应战了。

   我们必须把自己的个人私事视为秘密。

   大致说来,我们更应该通过不曾说出口的话语,而不是经由说过的话来现实我们的见解

   而如果我们是明智的话,我们就会在思想和说话之间保留相当的距离。

   有时候,我们以为别人根本就不会相信我们的某些事情,但其实,别人还不曾想到过要怀疑这些事情。但如果由于我们作出的行为使他们真的对这些事情起了疑心,那他们就肯定不会相信它们的了。

   任何你的敌人不可以知道的东西,都不要告诉你的朋友。

   如果对我的秘密保持沉默,那么,这个秘密就是我看管的囚徒;如果失口说出了这个秘密,那我就变成了它的囚徒。

   沉默之树结出安宁之果。

   我们要尽可能地避免对他们怀有敌意,但我们却必须注意每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并把它牢记在心,因为以此可以确定这个人的价值——至少是他对于我的价值,并据此制定出对这个人所应采取的态度和行为。必须永远记住:人的性格是不会改变的。无论何时,把一个人的性格中的劣性忘掉就跟扔掉了我们千辛万苦挣得的金钱一样。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与人过分亲密和愚人结下愚蠢的友谊。

   不爱也不恨。包含了全部世俗智慧的一半。

   不要说话也不要相信。包含了另一半的人生智慧。

   用言辞或者表情流露出愤怒和憎恨是徒劳无益的,既不智和危险,又可笑和流于俗套。所以,除了在行动上,我们不可以表现出憎恨或者愤怒。我们越能成功的避免由话语和表情上表示愤怒,就越能成功地通过行动把它表现出来。冷血的动物才是唯一有毒的动物

   说话不要加重语气。这一条世故的古老遗训旨在让别人的理解力去发掘我们说话的含义,因为常人的理解力是迟缓的,在他们明白我们说话的含意之前,我们已经把话说完了。但如果说话时加重语气,那就等于我们在诉诸别人的感情,这样,事情就会得出相反的结果,对不少人我们可以态度礼貌、声调友好地说出真正无理的话语而又避免遭受直接的危险。

   在这世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

   相比之下,每个人都有某些与生俱来的具体原则,这些原则深藏于每个人的血液和骨髓之中,因为这些原则是人们全部的思想、感情和意愿的结果。人们并不是在抽象思想中认识到自己的这些原则。只是当我们回首自己的一生的时候,才会注意到我们其实无时无刻不在遵循着自己的原则行事,这些原则犹如一条看不见的绳线操纵着我们。这些原则因人而异。人们各自随着这些原则的引领走向幸福或者不幸。

   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时间的作用,以及事物昙花一现的本质。

   一个明智的人其实就是一个不会被事情恒久不变的表面所欺骗的人,他甚至预见到了事情即将往哪一方向变化。

   我们应该只是从理论上、谈判能够过预料事物的结果预期将来时间的事情,而不是在实际生活中提前向时间要求得到只有时间才会带来的东西。谁要真的这样去做,那他就会发现再没有比事件更加苛刻、刻薄的高利贷者了。如果我们强迫事件提前作出预支,那时间索取的利息比任何一个犹太高利贷者还要厉害。

   我们要不惜花费时间、人力、金钱和忍受繁琐、不便以及减少自己的需求,目的就是为了杜绝发生不幸的可能性。我们作出的牺牲越大,那发生不幸的可能就越小、越遥远。

   我们不应为某件事情过分高兴或者过分悲伤,原因之一就是一切事物都在改变,另一个原因是我们对于为何有利、何为不利的判断是虚幻的。

   我们可以把那些琐碎的、每时每刻烦扰我们的小小不幸视为存心给我们做练习和锻炼之用,这样,我们就不至于在安逸中失去了忍受巨大不幸的能力。

   我们应视这些东西为前进路上的小石子,做到麻木不仁,把它们随脚踢开。我们确实不能认真去回想和琢磨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

   就算是一件有危险的事情,只要它的结局仍然悬而未决,只要还存在得到一个更好结局的可能,那我们就不要胆怯、犹豫,而应该努力抗争,正如我们只要还看到一小片蓝色的天空,我们就不应对天气感到绝望一样。的确,我们应该这样说:“就算世界倒塌了下来,一片的废墟也不会改变他的脸色。”

   睡眠是向死亡的借贷。

   睡眠是死亡暂时收取的借贷利息,而死亡本身就是对全部债务的支付。偿还的利息越高,偿还的越频繁,那么,死亡所要求的最后支付日期就越迟。

   其实,我们应该掩藏和否认自己的才能。但意识到自己的平庸才具却会产生恰恰相反的效果。与这种平庸才能相互配套的是这种人的谦卑和友好;他们有着善意的脾性,对于恶劣、糟糕的人事仍然表现出毕恭毕敬的态度。所以,这类人能够拥有朋友和支持者。

   一个人如果没有他那种年龄的神韵,那他也就会有他那种年龄特定的种种不幸。

   对于少儿和青年人来说,他们头脑中的奇特的想象、古怪的念头和流传的先入为主的观点,共同拼凑而成一幅歪曲和伪装了真实世界的幻像。这样,人生经验的首要任务,就是摆脱那些在我们青春期扎根头脑的幻想和虚假概念。

   但要防治人们在青年时代沾染这些东西确实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能达致这一目标的教育将是最理想的教育,虽然这种教育只能是否定的。

   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把童年期的孩子的目光和视野控制在尽可能狭窄的范围。在这一范围之内,我们给孩子提供清晰、正确的观念;只有在他们正确认识了在这一视野范围之内的事物以后,才可以逐渐的扩宽视野。与此同时,还要时刻留意不要让任何模糊不清、一知半解或者偏差走样的认识存留在他们的头脑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人们对事物和人际关系的观念始终是狭窄的,但却非常朴素。也正因此原因,他们的观念将是清晰的和正确的。这些观念只需要逐渐拓宽,而不需要修正和勘误。这种教育需要一直维持至青年时代。这种教育方式尤其要求人们不要阅读小说,取而代之的是合适的人物传记类读物,诸如富兰克林的传记、莫利茨写的《安东.赖斯》等。

   这时候,抑郁、严肃的表情挤走了青春年少的目空一切的神态,并烙在了我们的脸上。只要我们还年轻,那么。不管人们对我们说些什么,我们还是把生活视为长无尽头而因此挥霍时间。

   从年轻的角度看视生活,生活就是漫长无尽的将来;但从老年的角度观察,生活则是一段极其短暂的过去。

   在我们生命中的这最初四分之一时间里我们不仅感到极其快乐,而且这段事件也还是最悠长的。

   我们更能回忆起我们的早年,而不是在这以后的时光。我们的生活事件越长,那值得我们以后回想的有意义和重要的事情就越少。

   一盏油灯虽然灯油不多,但它的灯芯很细,它能够点燃较长的时间;另一盏油灯虽然灯芯粗大,但它的灯油很足,它同样能燃上很长事件。在这里,灯油就好比一个人的生命力,灯芯则是对身体活力的任何形式的消耗和挥霍。

   如果这里作比较的两者——生命和钱财——真的处于日渐消耗的状态,那情形确实是相当凄凉悲苦的。

   一个人活的越老,他生活中的见闻经历在他的头脑中留下的印象就越少。

   人只是在年轻时期才充满意识的生活;到了老年,人只带着一半的意识在活着。

   日子由此变得越来越缺乏意义,并由此变得越来越短。

   生命临近结束的时候,就犹如一场假面舞会结束了,我们都摘下了面具。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才看清楚我们在一生中所接触过的、与之发生关联的都是写什么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