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策临死前为什么让孙权掌权,而不是长子孙绍?

 伟天英 2017-05-25

东汉末年的三国,在经历数十载的烟硝之后,魏国、蜀国和吴国,暂且将天下三分,相互制约制衡,也由此开启了一段相对和平的三国岁月。相比大魏曹操和蜀汉刘备,东吴的孙权似乎显得有些特殊,前两者都是亲手打下的江山,而孙权的君王之位,继承于其兄长孙策。我们都知道孙策膝下有子有女,在奉行“子承父位”的战国时期,孙策为何不按常理出牌,将位置传给了弟弟孙权,而非长子孙绍呢?

孙策临死前为什么让孙权掌权,而不是长子孙绍?

要追究这个问题,我们得追根溯源,好好的扒一扒孙权的祖辈,就从孙坚说起吧,“吴始祖武烈皇帝孙坚(155年-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三国中吴国的奠基人。”传说孙坚出生当日,天空出现一道怪光,预言孙家必将强盛,《三国志》这样记载:“容貌不凡,性阔达,好奇节”。后来孙坚被黄祖部将箭杀,其部下投靠了袁术。

孙策临死前为什么让孙权掌权,而不是长子孙绍?

孙坚被杀时,其长子孙策才十七岁,但其已早有名气,守孝过后,孙策将父亲的旧部都找了回来,果断脱离了袁术前往江东,这一路主动出击、过关斩将,加之孙策治军严谨,得到了不少人的拥护,逐渐在江东建立了自己的事业基础。随后击溃刘繇、活捉王朗、大败黄祖,江东鼎盛时期来临。然而,孙策因遭遇刺客袭击,史载“奋起虎威,推几怒吼,创口迸裂。当夜死去。”

孙策临死前为什么让孙权掌权,而不是长子孙绍?

弥留之际,孙策叫孙权于跟前,“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陈之间,与天下争衡,你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你。”意思是打江山我比你厉害,但是守江山,还得靠你。遂传位孙权。

究其原因,细细思量,孙策传位孙权,想必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的吧。其一,孙策被刺是在公元200年,这是三国史上极其动荡的一年,官渡之战、袁绍曹操大战等等,使得整个江东都面临着血雨腥风的外部环境,或许稍不留神,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就会沦陷在这漫天的硝烟里。

孙策临死前为什么让孙权掌权,而不是长子孙绍?

其二,客观的说,孙策征服东吴,靠的是蛮力,导致东吴本土势力对孙氏的统治有强烈的反抗心理,孙策被暗杀不就是一个血淋淋的例子么,所以,东吴内部几乎也是风雨飘摇的局面。

再者,孙策被刺时年仅26岁,子女尚且年幼,面临上述内忧外患的局面,如果传位给幼子,其必然成为一个傀儡皇帝,说不定孙氏江山都会落入外姓,而且主少国疑,危矣。况且孙权早些年跟随孙策打江山,其德其智其勇,孙策再清楚不过了,连曹操都称赞“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策临死前为什么让孙权掌权,而不是长子孙绍?

所以,孙策在长子孙绍和二弟孙权之间,将橄榄枝抛向了孙权,但是我们同时也不要忽略另外一个人物,就是孙策的三弟孙翊。早年孙权和孙翊二人先后被举荐为孝廉,曹操对其二人都以礼相待。孙策临终前,张昭等多位大臣都曾进言将兵权交于孙翊,但是孙策最终属意孙权。至于孙策为什么没有选择孙翊,史上并无过多记载,大胆一猜,想必这跟孙翊的性格有直接的关系,据说孙翊性格严厉暴躁,任何情绪都写在脸上,实在没有君王的风范。

如此看来,传位孙权,的确是最明智的选择。当然,还有一点,孙策确实非常喜爱自己的弟弟。(文/孙小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