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阅读理解《只要信心不被打碎》,按照这种方式答题,快速提分

 政二街 2017-05-25

谁中途动摇信心,谁就是意志薄弱者;谁下定决心后,缺少灵活性,谁就是傻瓜。——诺尔斯


原文回顾

《只要信心不被打碎》

①在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我正为大学毕业后连续数月东奔西跑地求职,却没有找到一个接收单位而沮丧万分,一个人沿着乡间小路踽踽而行。 (jǔ jǔ,形容独自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②不知不觉我已站在了离村子挺远的一座土窑前。猛抬头,那位近年才开始学习烧制瓦罐器皿的老人,将我的目光惊住了:只见他大步走到窑前,眉都没皱一下,便抡起一根铁棍,咣咣咣,将一大溜刚刚出窑的形状各异、大大小小的瓦罐全部打碎。

③我不解地走上前去,问老人为何将它们全都打碎了。

④老人不紧不慢地说:“火候没掌握好,都有一点小毛病。”

⑤我惋惜道:“可是你已经花费了许多心血啊!”

⑥老人长吁了一口气道:“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老人坚定的口气里,透着十二分的自信。

⑦看到老人又坐在霏霏的雨丝中,再次从头开始,认真地、一点一点地做起泥坯。他那坚决推倒重来、成功在握的从容自若,深深地打动了我——是啊,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⑧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转身跑回家中,背起简单的行囊,毅然地加入南下打工的队伍中。在一次次焦灼的等待后,在一次次失望的重击后,我终于谋到了一份很艰辛的工作——在一个建筑工地当小工。

⑨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

⑩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总会遇到种种失败。然而这时,谁能咬紧牙关,告诉自己:我还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不肯折弯的信心,并且紧紧地握住它,谁就会在艰难中平添一股勇气,一股无所畏惧的力量,就会觉得脚还踏在土地上,血还是热的,路还没有完全断绝。闯下去拼下去,用那不肯投降的双手打出的,一定是一方令自己都无比惊讶的新天地。

真题解析

  1. 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考点:记叙顺序

思路:记叙顺序有顺叙,即事情的发展顺序、倒叙、插叙

拓展:记叙的顺序

(1)顺叙(区分序与叙述的叙)

判断: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

判断:先写结果,然后按照时间先后来写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使文章有波澜,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

判断:叙事时中断叙述,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使情节更曲折,内容更充实。

2.根据选文概括故事内容

事情的起因是我正为没找到工作而万分沮丧

经过是看到老人打碎烧制不满意的瓦罐,给了我启发,决定做小工

结果是数年后,我拥有了一家不小的公司(原文第9段)

考点:概括故事内容

思路:题目要求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来概括

拓展:6要素记忆法(在公众号的真题解析中《成全善良》那篇文章当中有讲,点击原文可看)还有起因+经过+结果公式

3.第一段中“那个阴雨连绵的早晨”有什么作用?

环境描写,烘托出我沮丧,郁闷的心情,为我的不如意作铺垫

考点:句子的作用

思路:看句子有无修辞和描写以及表现手法

拓展:环境描写(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1.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2.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3.寄托人物思想感情(诗歌中的情景交融,寄情于景)

4.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5.推动情节发展

6.深化作品主题

4.老人“大步走,眉没皱,抡铁棍,打瓦罐”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课文原句回答。

那不假,可我相信下一炉会烧得更好些。即使所有的瓦罐都打碎了也没有关系,只要心头执著的信心不被打碎,就不愁做不出更加满意的瓦罐。

考点:提取信息

思路:课文原句回答,筛选信息

5.第8段中“默默地,我朝老人深鞠一躬”的含义是什么?请你想象“我”此时的心理活动。

(敬佩)动作描写,我被老人的这种精神所感动,向他致敬。心理活动:老人的这种不怕困难的精神,重头再来的信心正是我缺少的,一定要向老人学习。

考点:句子的含义和心理活动

思路:虚实答题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