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寿庆:降胃疏肝法治顽喘探析 中医中药 | 39康复网 | 医源世界

 瑞雪春雨 2017-05-2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寿庆 2006-9-19

摘要: 邀请中医会诊,医师认为“喘促气逆,喉中哮鸣”,辨证为“肾虚、寒哮”型“支气管哮喘”,采用射干麻黄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5天未效。第二次会诊认为:“喘促气粗,语言无力,自汗易感”辨证为“肺虚、热哮”型“支气管哮喘”,采用定喘汤合生脉散加减治疗5天,仍未收效。该例患者两次会诊,他医先后以“肺虚、寒哮”......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中医
胡某某,女。48岁,干部。2004年5月4日诊。哮喘反复发作10余年。每逢秋凉冬寒,发作频繁。此次发病已半月。喘促气逆喉中哮鸣,胸膈满闷,咳呛阵作,语言无力,动则加剧,干呕痰涎,泛酸腹胀,肢冷面青,心胸烦闷,便秘干结。舌淡、苔薄黄,脉弦紧。近年来发作常因情绪波动,而宿疾再发。西医查体:T37℃,R30次/分,P124次/分,BPl4/9.5kpa,神萎、烦躁、颜面、口唇紫绀,律齐,各瓣膜未闻及明显杂音,双肺布满哮鸣音及湿罗音。经用解痉平喘、抗感染治疗,诸症时轻时重。邀请中医会诊,医师认为“喘促气逆,喉中哮鸣”,辨证为“肾虚、寒哮”型“支气管哮喘”,采用射干麻黄汤合金肾气丸加减,治疗5天未效;第二次会诊认为:“喘促气粗,语言无力,自汗易感”辨证为“肺虚热哮”型“支气管哮喘”,采用定喘汤生脉散加减治疗5天,仍未收效。邀余诊治,笔者见其呕恶痰涎,心胸烦躁,喘则腹胀,情绪波动,思忖为肝胃失和,肺胃失宣,伏痰内停肺胃所致。急投四磨饮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处方沉香5g,乌药6g,槟榔9g,枳壳l0g,青皮l0g,旋覆花l0g,代赭石30g,法半复l0g,太子参l0g,干姜5g,大黄5g,大枣5枚。6剂,每日服2剂。3日后,喘促十减七八,已能平卧,喉间哮鸣,豁然消失,改红参5g易太子参,守方再服6剂,每口1剂。哮喘未作。
  支气管哮喘系沉痼之疾,反复缠绵,首当辨证施治。本例患者,常因情绪波动,诱发引起支气管平滑肌痉挛,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出现哮喘痰鸣,喘而不得卧。《柳选四家医案咳喘门》指出:“哮喘气急……久发不已,肺虚必及于肾,胃虚必累于脾,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恋不化,气机阻滞,一触风寒,喘急举发。治之之法,在上治肺胃,在下治脾肾,发时治上,平时治下,此一定章程。”然余观前贤之论,悉有所本,不可偏废。故因寒者温之,热者清之,痰者开之,食滞者消之,气虚入肺者补气为主,阴虚火乘金者壮水为急,肾虚气不归原者纳气为根,肾虚水邪泛滥逐水下流,气郁者疏之,如上诸款,皆其大纲,然治喘之因甚多,须一隅三反,方不愧为明通之医。该例患者两次会诊,他医先后以“肺虚、寒哮”型“支气管哮喘”,治以温肺散寒止咳平喘,采用射干麻黄汤合生脉散治之无效;后因病情变化,辨证为“肾虚、热哮”型“支气管哮喘”,采用定喘汤合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又未收效。笔者深深思忖,认为“喘则腹胀,心胸烦躁,常便干不爽,情绪易动”,此伤及肝木,肝木不舒,怫郁不畅,肝胃失和,肺胃不降,气郁痰阻,伏痰内停,故采用气郁者疏之之法,采用四磨饮加青皮宣畅气机,化积消痰,配合旋覆代赭汤,降胃疏肝,气顺痰消,肺与大肠表里,上壅者疏其下,大黄通腑泄热,上病治下,使肺中之痰邪借阳明而去,青皮得大黄,使降胃疏肝之法,实有云行雨施之妙。宣肃自行,气道通和。纵观古今治喘之法,多顾及豁痰宣肺健脾补肾……而本例顽喘久治无效,采用降胃疏肝之法,同病异治,恰当好处。D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