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mihu16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婴戏题材在陶瓷艺术中的表现形式(图)
2017-05-25 | 阅:  转:  |  分享 
  
PAGE

PAGE4

婴戏题材在陶瓷艺术中的表现形式

摘要
婴戏图即描绘儿童游戏时的画作,是中国人物画的一种。因为是以小孩为主要绘画对象,以表现童真为主要目的,所以画面丰富,形态有趣。婴戏题材最早出现在唐代长沙窑瓷器上。早期之婴戏题材多为人物画的陪衬角色。到了宋代,定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等都曾用婴戏图作装饰,其中尤以磁州窑釉下彩绘婴戏图最富表现力。婴戏题材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背景和人文背景下,其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永恒性。关键词:婴戏图陶瓷装饰意境情趣从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发展到商代烧造出的原始瓷器,乃至到东汉后期真正瓷器的烧制成功,从陶到瓷,陶与瓷的并行发展,在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创造出大量优秀的陶瓷艺术作品。婴戏图作为其中的一种重要题材,在传统陶瓷艺术领域呈现出了欣欣向荣地局面,在现代陶瓷艺术中的“婴戏图”弥漫着作者对于追求童真童趣的强烈感情,显露出艺术家一颗未泯的“童心”。一、婴戏题材在釉上彩的表现釉上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明代釉上彩瓷开始盛行,是我国陶工们数千年实践经验的结果。釉上彩,是在已烧好的瓷器上进行彩绘,再在锦窑中经600-900度的温度烘烤而成。又称“炉彩”。釉上彩包括釉上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传统釉上彩绘,以吉祥图为主。婴戏题材彩绘陶瓷与植物、动物作为主题纹样,并用其它纹饰辅助,构成一副完整的图案,多传达深刻的吉祥寓意。与传统釉上彩瓷绘画装饰相比,现代釉上彩瓷绘画装饰在总体上体现着我们这个时代的开放型思维方式,有着强烈的个性追求。如今,现代釉上彩绘已不仅在白胎上绘制,颜色釉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色彩装饰模式,绚丽多姿的颜色釉满足了强烈的主观色彩的运用。而现代釉上彩装饰艺术表现的题材也很广泛。很多传统釉上彩瓷绘画装饰的婴戏题材在现代釉上彩瓷绘画装饰中继续被沿用,诚然,这种沿用并不是一味的原形复制。现代的社会意识、文化氛围使之实现了一种超越,直到再发现。在釉上彩粉彩方面的童子,李磊颖的婴戏题材作品最具有代表性。她笔下的童子天真烂漫、活泼有趣,陶瓷绘画画面中天真的孩童们或扬鞭打陀螺、或削竹乘为马、或牵丝放纸鸢、或下塘捉鱼虾,所有的画面都放在开阔的田间地头,孩童们个个光着脚丫,无忧无虑,较之传统婴戏图中的呆板的儿童形态,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有趣。

二、婴戏题材在釉下彩中的装饰从现存的实物资料以及史料记述来看,釉下彩最早出现在唐代铜官窑。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是陶瓷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1200-1400℃l一次烧成。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边,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它的特点是色彩保存完好,经久不退。釉下彩包括釉下五彩、青花、釉里红。釉下彩在铜官窑早期,多是单一的深褐色。有实物证明的是70年代在长沙窑址出土的釉下彩绘童子持莲纹执壶,其造型浑厚古朴。其上彩绘一孩童,神情活泼可爱,儿童形象比例基本正确,他左手握一葵扇,右手捏一莲花,莲枝横伸脑后,梢头开放着一朵扬蕊吐芳的莲花。可谓“连生贵子”,是表达了人们对传宗接代的美好愿望的寄托。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意识发生了变化,现代陶艺中的釉下彩不光注重内涵寓意的表达,更重视形式的选择,是对传统釉下彩艺术的延续和发展。婴戏作为吉祥题材的一种,面对现今这种时代,被陶瓷画家赋予了婴戏图新的理念和新的表现技法,使得古老的婴戏图异彩缤纷,艺术风格多彩多姿。现代釉下彩绘画更加注重对儿童自身的刻画,或稚趣可爱、或超然脱俗、或拙态可掬等。俞军笔下的青花婴戏图,强调线条的变化与节奏,孩子的头部笔线丰满园中有方,顿挫有节,身态有的用双钩线处理,有的用粗壮有力的浓线画成。儿童飘动的衣袖,线条潇洒飞舞,顿挫有致,转折明显。现代釉下彩绘继承了传统的文化精神,在传统的基础上用现代“语境”营造儿童游戏的场面,表达了现代人的审美追求。

三、婴戏题材在陶瓷综合装饰的应用
在陶瓷综合装饰中,婴戏题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宋代的陶瓷中,就采用了刻划、雕塑、彩绘等技法表现婴戏。在刻划时用植物细枝、骨锥作工具,装饰以植物人物等吉祥图案。这些传统陶瓷装饰技艺,是我国陶瓷吉祥图案综合装饰的雏形。现代陶瓷装饰艺术,在传统综合装饰的基础上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兴盛。所谓陶瓷“综合装饰”是指在一件通过整体构思和综合思考的陶瓷艺术作品中,综合运用了两种以上不同属性的多种装饰工艺和技法。如陶艺家吕金泉陶瓷作品以传统器型的盖罐样式作为造型的创新契机,以不规则的开光外形为装饰层面,结合传统装饰技法中的青花来表现儿童天真烂漫的形象。造型流畅,装饰清新典雅,表达出了对童年美好的追求。婴戏图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应用,构造了一个想象世界,一个平淡天真,朴实无华而又距离我们遥远的世界,特别表现出儿童处于一种自由和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四、婴戏题材在现代陶艺中的表达婴戏内容的装饰题材与现代陶艺的结合,使现代陶艺蕴含了中国传统的风味,让现代的作品不仅有现代艺术的特点,还有中国传统的味道。在现代陶艺中,作为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婴戏,是传统人物题材中最重要的一种。由于现今观念的改变,许多陶艺家都用婴戏这一题材去创作作品,来满足大众的需求,因此婴戏题材也在陶艺界风行起来。在土与火的隐喻和契机中,陶艺家个人的视野、现代陶艺作品在社会公众层面的呼应性,都使得传统婴戏题材获得了更大的超越。但不管古今,都是用了泥这一本质语言。陶艺家借助泥这一媒介,感受泥性,演绎泥性,用游戏的心态重复泥的拍打、塑、刮、刻、涂抹、压印等动作,久违了的童年游戏和久违了的亲近泥巴,泥在陶艺家手中慢慢有了呼吸,有了自己的生命体征。在中国现代陶艺创作格局中,用这种表现手法来表现婴戏这一题材,有着较大的创作群体,如姚永康的作品《世纪娃》在塑造过程中,体现了“以形写神”的造型观和艺术形象外观和作品内在意蕴的统一。结语婴戏题材是传统吉祥题材中的一种,它以特有的艺术形式在中国陶瓷艺术中被广泛的运用。婴戏题材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但是,不论从审美还是文化的角度,都具有广泛的传承性和适应性,蕴含着无限的创新性和对自身个性的张扬,具有广泛的运用空间。参考文献:[1]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1985年[2]邓白《中国历代陶瓷纹饰》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年
献花(0)
+1
(本文系mihu1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