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芦根“清润宣降透利化排”,上中下兼治风热温热的良药!

 中医罗华昌 2020-10-16

       芦根,别名芦茅根、苇根、芦头、芦柴根等,为单子叶植物禾本科芦苇的新鲜或干燥根茎,中国各地均有分布,有清热生津、除烦止呕、利尿等功效,主治热病烦渴、胃热呕吐、噎膈反胃、肺痿、肺痈吐脓、热淋涩痛、肺热咳嗽等症,还可解河豚鱼毒。

      芦根是治疗热病疗效最好、应用最广泛的一味药。

芦根甘寒,教科书言其归肺、胃经,其实不止肺胃,心、小肠、大肠、肾、膀胱皆可治及。

说到芦根的功效,广泛的很。《别录》云其“主消渴客热”,就是清热生津,这是由其甘寒之性决定的,对热病津伤尤其是肺胃燥热很有效。因为既清又润,所以对肺胃痰热者,也是清、润、化并俱。

加之芦根体轻而中空,所以它又有宣透郁热之功,清中有透,对风热郁肺、肺气不宣尤为适宜,温病名方桑菊饮、银翘散均有此君,正缘于此。需要指出的是,桑菊饮、银翘散的主要功效是宣透风热或温热,但宣透需要充足的津液作保障,因此,除用芦根的宣透作用外,还以之甘寒生津,一补耗损,二作保障。

如此,芦根清、润、化、透兼俱,所以于肺肠热痈腐脓之证则具清热散痈、化腐透脓之功,仲师之苇茎汤中所用即其茎管耳。

.                               《本草经疏》:芦根,味甘寒而无毒。消渴者,中焦有热,则脾胃干燥,津液不生而然也,甘能益胃和中,寒能除热降火,热解胃和,则津液流通而渴止矣。客热者,邪热也,甘寒除邪热,则客热自解。肺为水之上源,脾气散精,上归于肺,始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肾为水脏而主二便,三家有热,则小便频数,甚至不能少忍,火性急速故也,肺、肾、脾三家之热解,则小便复其常道矣,火升胃热,则反胃呕逆不下食及噎哕不止;伤寒时疾,热甚则烦闷;下多亡阴,故泻利人多渴;孕妇血不足则心热,甘寒除热安胃,亦能下气,故悉主之也。                                                                            《医学衷中参西录》:《千金》苇茎汤,释者谓苇用茎而不用根者,以肺原在上,取本乎天者亲上也。而愚则以为不然。苇之根居于水底,其性凉而善升,患大头瘟者,愚常用之为引经要药,是其上升之力可至脑部,而况于肺乎?且其性凉能清肺热,中空能理肺气,而又味甘多液,更善滋养肺阴,则用根实胜于茎明矣。今药房所鬻者名为芦根,实即苇根也。其性颇近茅根,凡当用茅根而无鲜者,皆可以鲜芦根代之也。

余用芦根这样药彼有特殊喜好 , 用量也很大,临床很多热病伤津而致疾病,只要辨证准确,即可单味大剂量使用(鲜品更佳),功效立见,实乃不可多得之良药 ,  用至60到200g,服之皆有捷效!

     夏季热为婴幼儿特有的一种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小儿,以长期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为特点。因该病发生于夏季,故名夏季热。本病在中医文献上有“夏秋热”“暑热证”“阳明经热”等名称,一般认为其病机乃暑气蕴遏肺胃,熏灼皮毛,腠理闭塞,耗气伤津所致,治疗多结合证型,属暑伤肺胃者,宜清暑益气;因上盛下虚者,宜温下清上。芦根入肺胃二经,有清热止渴,养阴生津的功效,对于暑伤肺胃的夏季热疗效很好,一般用量30~50克,水煎频服。                                                                                                  对于很多夏季高热耗气伤津患者,余常用芦根100g,伍人参15g,服之一至二剂,即有良好之益气生津而退高热之捷效;对于热病伤津之胸中烦闷,口干患者,余常用大量芦根伍梨子汁麦冬天花粉,其清热生津而除烦止渴之功,它药无可极也;对于小便热淋涩痛血淋者,余常用芦根伍车前仁白毛根滑石三七类,有清热利尿,凉血止血而通淋之功;对于肺家之肺热咳嗽,肺痈吐脓吐血者,余常用大量芦根伍当归银花瓜了仁金侨麦米仁元参类,三五剂服之,常收捷功;小儿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可以芦根配薄荷、蝉衣,有疏风清热而宣毒透疹之功。                                                                        

总结 , 芦根可直清内热,可生清内热,可宣散风热或郁热,可降逆止呕,可透热除烦,可利尿排浊,可化痰排脓,集“清、润、宣、降、透、利、化、排”于一身,上中下兼治,普遍适合风热或温热,热毒等温病范畴各个病变过程和病理机转。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