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郑州、株洲号称“火车拉来的城市”,但有一个地方更厉害,人家把火车拉来了。原本笔直的京九铁路在他这里拐了个弯儿,他不过是大别山区的一个小县城,却受到各种眷顾。 虽然名气不算大,但他活得很滋润,住在豫东南的心脏里,南北通吃,要啥有啥,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还是天下黄姓人的老家。他就是潢川。 言苏伦 | 文
他把火车拉来了
翻开地图,你会发现,笔直的京九线在大别山区拐了一个弯儿,潢川很幸运地落在这个弯儿上,成为河南在京九线为数不多的县级站。 潢川怎么有这么大面子?修铁路可不是在纸上画条线那么简单,你看到的地图是平面的,那在现实中都是高山河流平原盆地。都得讲究个性价比,少花银子还能修得漂亮才是正理儿,所以就选了潢川,仰仗老前辈的眷顾,大别山革命根据地都跟着沾光。
有火车站的县城真是不多,信阳在京九线也就三个县级站。除了方便,也给这个小县城带来了N多好处。2006年,“潢光一体化”首次提出,潢川的地位稳步上升。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研究层面,而潢川就是打造大别山片区中心城市的重点县。
他在豫东南的中心地带,住在信阳的怀抱里。地图上顺时针看,淮滨、固始、商城、光山、罗山、息县围了一圈儿。大别山是他南边的坚强依靠,淮河是他北边的衣食父母,更有意思的是这儿有条潢河,但不是山寨版,咱这条带三点水,是淮河的支流。
信阳是南北的过渡带,也是河南典型的南方城市,素有“北国江南”之称,潢川和她在同一纬度,自然承袭了这江南之风。
小潢河自西向东穿城而过,两座桥沟通南北,春申、弋阳二城隔岸相望,偶尔有船点缀其间,加上亭台楼阁,这画面,南方味儿十足,于是潢川就有了“豫南小苏州”之称。
地儿不大,物很博
有了火车就是好,好东西分享起来真方便。潢川总面积大概就1700平方公里,但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水稻小麦都能种,油菜、红麻、水产、禽畜、花木等,恨不得啥都有。吃货来了都要两眼放光,口水长流。 全国有很多鱼米之乡,作为其中之一,潢川人更值得骄傲的是,他们也做得一手好面。这不是普通的面,古代专门给皇帝吃的,史上称“光州贡面”,现在叫潢川空心贡面,因为细细的面条根根都是空心的,咱吃的不是面,是神奇。
然后来看看称王称霸的家伙们。先看中华鳖,浑身是宝,能吃能看能治病,在潢川每年产量36万公斤,不叫“甲鱼王国”都对不起人。还有一位王者,华英鸭,没吃过也必须听过,走上了世界人民的餐桌,是“中国鸭王”。
潢川的花花草草也是一绝,“中国花木之乡”卜塔集镇就在这儿,当地的花木产品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享誉全国,还在昆明世博会上拿过金牌。 话说潢川还有“县花”——潢川金桂,历朝历代都是皇家贡品。种植面积达2万亩,遍布整个潢川县。秋天一到,桂花飘香,大家伙儿扎堆儿赏花,喝点儿桂花酒,吃点儿桂花糕,不亦乐乎。
能歌善舞是小意思
潢川不是火车拉来的,压箱底儿的东西还不少,基本上是要啥有啥。除了颜值、银子、人品……他还是个文化控,内涵大大滴有。潢川的老百姓都是人才,爱文化爱到了骨头里,在最接地气的民间,文化生活也相当丰富。
北方的村镇,敲锣打鼓很常见,但锣鼓十八番却是豫东南独有的,是融合了南北文化风格的民间打击乐器表现形式。每个曲调称“牌子”或“番子”,传统曲牌有“蝴蝶穿花”“喜鹊噪梅”“凤归巢”等十八个,是定型的民间锣鼓经,演奏的时候绝对不准出错。
在潢川,几乎每个村子都有一套装备,人人都好这口儿,除了婚庆节日,丰收农闲都会凑一起敲几番,渔民要是出海,必须带着锣鼓。每年正月十五和四月初八佛诞节,庙会前后,村与村之间都会举行锣鼓比赛。
还有幽默风趣的“火绫子”,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代,清朝是最繁华的时期。一般由十个人表演,两个大老杆(丑汉)领舞,四个“花鼓腿子”(男)和四个“花鼓娘子”(女),一边伴奏一边跳舞,唱腔是《花鼓凋》,热烈欢快到不行。
从舞蹈和唱腔中都能看到“安徽花鼓灯”的影子,可以说它是“花鼓灯”的鼻祖,淮河流域以“花鼓灯”为代表的民间舞蹈,都跟它有着深厚的血缘关系。
百家姓里,他撸了一个“黄”
有了铁路,黄家人可以坐火车回老家了,分分钟的事儿。你可能真不知道,潢川人口大约有88万,全国姓氏排行第八的黄姓人口大约有3000万,都打这儿来的,看起来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其实很牛叉。
从1995年开始,一批批来自各地的小伙伴儿前赴后继到潢川寻根,有福建江夏的、广东潮汕的、江西的,港澳台及海外的,都是黄氏宗亲。2015年4月9日,《中华百家姓·起源故事》电视剧寻根团也来了。
小小的潢川县城动不动就沸腾了。为啥要寻根,这需要先问底。
潢川真不愧是文化控,字号一堆。夏朝之前叫光国,夏初到周朝称黄国,西汉的时候建为弋阳县,一直到南北朝,改了定城,盛唐时又改为光州,民国二年改成大名潢川。
他的古老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哥就是一个传说。
春秋时期,他叫黄国,这个名字用了1400多年,能追溯到传说时期,舜帝封颛顼的孙子陆终为黄国国君,经历夏商周三朝,最后被楚国灭掉。
黄国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没法比,但是人家在百家姓里开辟了一片天地。楚国灭了黄国之后,黄国子孙以国为姓,中华黄氏就诞生了,作为黄国故地的潢川是黄姓的主要发源地。 黄国故城遗址就在潢川县城西边6千米的隆古乡,3000多年了,古城墙保存完好,非常罕见,让我很感动,实实在在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墙现在最高的地方能达到10米,城墙外有城壕,古代叫护城河或汤池;城内有黄君台,是黄国宫殿遗址;还有很多青铜器冶炼、制造作坊遗址,出土的大量青铜器等文物分别藏于古黄国历史文化陈列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
必须知道的黄家大boss
黄国故城遗址西边有一座墓,埋的是春申君黄歇。提起春申君,我就很激动,老黄家祖先级别的人物,干的都是大事。 他是黄国贵族后裔,战国四君子之一,在黄国被楚灭掉300多年后,当了楚国的宰相,为楚国服务了一辈子。因为他,楚国一度强大到能跟秦国抗衡,而且杠了很多年。最后一不小心栽在小人手里,悲剧地挂掉了,但他辉煌的一生是不可磨灭的。
你造吗,他还是上海城市之父。上海为啥叫申城,因为春申君当年在这儿疏通了一条河,造福了广大老百姓,为了怀念他就把这条河改成春申江(黄浦江),简称申江,后来变成了上海的代称。此时此刻,河南的小伙伴们是不是很傲娇,上海他爹居然是潢川人。
现在的春申君墓园是1996年潢川县黄氏宗亲会重修的,原来的残碑上刻有“尸藏于后院”的文字,1930年,吉鸿昌将军在此新建了墓碑,并注明:“春申君故居即在此。黄歇被杀后,其门客将其遗骸偷藏于故宅内。” 火车拉来不只是人,还有重视。每年来寻根的黄家人,都会为老祖宗的故地添砖加瓦。他们捐资捐物,支持祖地的发展,助力黄氏遗存的保护和开发。201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黄国故城保护规划的通知》,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潢川人能有一个全新的人文景点。
说实话,潢川不是这么点字数就能说明白的,想知道更多,坐着火车来瞧瞧吧。 责任编辑:王浩成 |
|
来自: cxag > 《美食地图遊记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