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思想呼唤一个珍视生命的时代到来——师生共谈《窦娥冤》

 听雨的燕子 2017-05-25





现代思想呼唤一个珍视生命的时代到来

——师生共谈《窦娥冤》

文|唐中云 徐霄萌



《窦娥冤》读后感

——学生徐霄萌



《窦娥冤·梁州第七》:


       这一个似卓氏般当垆涤器,这一个似孟光般举案齐眉,说得来藏头盖脚多伶俐!道着难晓,做出才知。旧恩忘却,新爱偏宜;坟头上土脉犹湿,架几上又换新衣。那里有奔丧处哭倒长城?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那里有上山来便化顽石?可悲,可耻?妇人家直恁的无仁义。多溪奔,少志气,亏杀人在那里,更休说百步相随。


这里是窦娥在讽刺蔡婆婆,颇有“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都随人去了”之感。窦娥以封建礼教的标准,衡量婆婆当面三从四德而背后不守妇道是可耻的。



其中有一个典故:“那里有浣纱时甘投大水”,解释为“春秋时,伍子胥从楚国逃难到吴国途中,一个浣纱女同情他,给他饭吃。临走时,伍子胥叮嘱她不要向追兵泄密。她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投江自杀。”这听起来不合情理:对陌生人分享饭食已是仁至义尽了,居然还“为表自己的诚意”献出生命。


今日古溧水边伍子胥与浣纱女雕像


而我忽然想起听说过的另一个版本:伍子胥逃往吴国,后有追兵。在江上遇到一个渔父,向他求教。这渔父想来是个隐士,寂寞地在俗世之外守着自己的清洁与信条,他以为伍子胥是上天给自己寂寞长路上的一丝温暖。



渔父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将伍子胥渡了过去,并给他饭吃。而伍子胥起了疑心,当渔父拿来饭菜,他却躲进了芦苇深处。渔父歌而呼之:“芦中人,其非穷士乎?”——这其实是有深意的,一个人如果对这样质朴的善意也要怀疑,那么他已经被尘世的肮脏彻底掩杀了心灵,这才是真正的“穷”,真正的走投无路。


在渔父的呼唤与饥饿的本能促使下,伍子胥终于从芦苇丛中出来了。他吃完渔父的饭,解宝剑相赠,渔父不收;政客的本能又使他自作聪明地问渔父要何官何财作为报答,渔父不答。末了,他又起了疑心,叮嘱渔父不要向追兵泄露他的行踪,渔父单单一句“诺”。却不想这一诺便是用生命作为凭证。伍子胥走了几步,渔父转身便自己将船弄翻,沉入江中。江水滔滔,天地无言,渔父只用最后的行动还击了对他清洁的怀疑与污蔑。




我看到了一个对人格的怀疑无法忍受的“举世皆浊我独清”的高士,这几千年来流淌在中华士大夫血脉中“不可忍”的价值观,是让我在几千年后的今天仍能“战栗汗出,冰炭置肠,废然掩卷,悲从中来”的。而所谓浣纱女为表示自己的诚意投江是多么对生命的轻贱,是让我无法理解的,却被视为当时的模范与标准,可悲?


或许是因为这一点,窦娥她身上那一套彻头彻尾的“三从四德”是让我无法理解的。她被蔡婆婆逼与张驴儿结婚,导致了日后的悲剧,临了她却并不怨恨蔡婆婆,还托鬼魂让父亲好生照料她,试想,这被所谓“孝道”支撑着的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心灵吗?而世上的女子真的用“贞”、“淫”二字就划分的了吗?


我国古典文化是有精华也有其糟粕的,但如果要将对贞洁与信条追求的文化之精华,演变为女子对男子毫无道理奉献的糟粕,我又能说些什么呢?




《窦娥冤》教学思考

——教师唐中云



《窦娥冤》我讲了很多遍了, 但是从来没有像今天讲得这样艰难。


窦娥在那样的吏治黑暗的社会里,把自己年轻的生命毁在桃杌和张驴儿的狼狈为奸中,我知道她要坚守的是妇女的贞节观念,是对前夫的忠贞,是对婆婆的孝顺。可是对这样一个年轻生命的消逝,尽管她有很强的悲剧效果,但我还是希望再探究一下我们对生命珍视意识的缺乏。



我们先来看,窦娥和蔡婆婆有无婆媳相依为命的深情,在剧本中我们来找找。


首先,之前收留窦娥是蔡婆婆放高利贷得意的一桩不亏本的买卖。蔡婆婆为了活命替窦娥把张驴儿父子带回家,也丝毫没有考虑窦娥的感受。后来因为药死张驴儿的父亲到官府打官司,面对贪官桃杌,蔡婆婆作为一个放高利贷的人,身家比混混出身的张驴儿父子要富有得多,也没见蔡婆婆去贿赂桃杌免除窦娥的死刑。剧本提到过桃杌是贪赃枉法之人,作为放高利贷的蔡婆婆这点社会经验不能没有。



其次,在赴法场途中还要窦娥自己说,看在死去孩儿的份上,请蔡婆婆给烧一陌儿纸钱奠点点儿浆水。那说明窦娥替婆婆受刑都是没有面子的,都是应当的。



再次,窦娥是屈打成招,如果蔡婆婆对儿媳妇有情的话,会自己承认自己药死了张驴儿父亲,毕竟蔡婆婆已经六十岁了,这在古代也叫活够本了。她却安然接受窦娥去替她送死,这本身也说明蔡婆婆痛杀也么哥,只是说说而已。要知道窦娥才二十岁!这就更说明蔡婆婆和窦娥之间并无婆媳深情。他们只是存在伦理上的婆媳关系。因为她是婆婆,窦娥就甘愿屈打成招,甘愿替婆婆去死。



那么窦娥守贞节,有无对蔡公子的深情呢?窦娥和蔡家公子只有三年的夫妻情分,剧本中没有写前夫对窦娥有多好,读者看到的只是她守寡在家。为了死去的丈夫,为了放高利贷却不愿为自己出一分钱的婆婆, 为了一个逼迫自己的街头混混,窦娥用生命去捍卫自己的忠贞观念,去捍卫自己的孝顺名声。



如此分析下来,我觉得窦娥虽然是死于桃杌的渎职腐败,是个社会悲剧,但其实同时,窦娥也充当了自己生命的刽子手,很轻率地把自己送上了法场,这也是一个性格悲剧。


在学习这课时,我们无疑要学习窦娥的反抗精神和善良孝顺忠贞的品质,但也要去审视窦娥自己轻视生命的无知。正因为她对自己生命的轻贱,导致了她在发誓报复官府时说要:“亢旱三年”,要用更多无辜的生命来殉葬,这我们就可以理解了。因为在一个草菅人命的社会中,不可能有珍视自己生命和他人生命的思想的。



我们在《祝福》中也看到了这样群体性漠视生命的现象。柳妈盯着祥林嫂眼角的疤说:“你当初怎么没有撞死了。”祥林嫂自己当初改嫁时,闹嫁的目的就是要誓死不从。这些和窦娥都是似曾相识的。可贵的是,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写李纨的判词时,说“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做笑谈”。曹雪芹已经有了珍视生命意识。 所以才有宝玉为金钏、晴雯、迎春的死而哭泣哀悼。




看到徐霄萌文章中的思考, 和我的一些想法也不谋而合。作为一个十六岁的孩子看到了这一点,这就是时代的进步,是生命意识的觉醒——谁都不能轻易剥夺一个生命生存的权利,自己也不能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也有糟粕,绝不能照单全收。正如鲁迅所说的,我们要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去拿我们缺少的,拿我们急需的。 面对传统文化中不珍视生命的现象,我们呼唤一个珍视生命的时代的到来。




  【作者介绍】

唐中云,清华附中语文老师,高级教师,热爱课堂,热爱古文。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