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景这边独好:佛坪生物圈保护区

 小新绘本馆 2017-05-25

秦岭风光

  有这么一个地方,不论是学富五车的智者、还是正当启蒙的学子,不论是正当风顺之年抑或小受挫折,当双脚踏上那方土地时,就不得不被那里纯自然的绿色与清幽、返璞归真的野性所折服,就会被那些“另类”的人所感染。

  这里,曾是盛唐时的“拔仙道”——傥骆道必经之地。诗人李白沿当年“国道”入川时,留下千古传诵的《蜀道难》……

  历尽沧桑,繁华尽逝后,这里回归寂静,成为野生动植物的乐园,即如今位于秦岭的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从大古坪保护站沿西河溯源而上,经过西河保护站,踏上前往黄桶梁的路,便会走荒弃已久的古道,感受人类在与野生动物抢夺地盘中,走过的从无奈到理性的曲折过程。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78年。筹建初期的负责人,是几位经历了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战争的“老革命”。他们军事化的工作作风,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佛保人。

  30多年的精心管护,区内生物多样性及保护成效得到世人认可:佛坪保护区是陕西省惟一一处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的自然保护区,是全国首批公布的50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之一,也是首批全国示范性自然保护区之一。目前,区内以大熊猫为旗舰的野生珍稀动植物种群和数量呈连年上升趋势,尤其是大熊猫的自然分布密布居全国之首。

  保护区成立

  很多事件的背后,总有鲜为人知的故事,佛坪保护区也不例外。

  1957年冬天,陕西省洋县县政府(当时岳坝乡、大古坪乡隶属洋县)接到举报:有一架从北边方向来的飞机飞过秦岭,空降下一个大麻袋。怀疑是敌特空降在岳坝乡一带(今佛坪自然保护区内),洋县政府立即组织武装民兵进山搜查,其中进入西河(今佛坪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搜索民兵由岳坝乡乡长杨笃芳率领。

  杨笃芳一队人,并没有抓住“特务”,而是将竹林中的两只“花熊”,当成“穿白马夹、带白帽子”特务打死。怀着对特务的仇恨,队员们将“花熊”剥皮、食肉、弃骨。

  1958年春天,北京师范大学郑光美带领学生来到岳坝教学实习,见到老杨家里的“花熊皮褥子”,并找到1年前的弃骨。

  1964年,郑光美等在《动物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秦岭南麓发现大熊猫》,秦岭作为大熊猫的又一集中分布地,正式得到确认。

  老杨的这一次艰苦的“抓特务”活动,现在看来是秦岭大熊猫首次野外调查,充满着原始、认真、血惺!

  1974年,陕西省生物资源考察队对省内5个县进行大熊猫数量调查。结果显示,秦岭大熊猫总数237只,佛坪境内为45只。进一步确定佛坪为秦岭大熊猫分布的中心地区,并提出在秦岭大熊猫模式标本产地建立保护区的建议报告。

  1978年12月,国务院批准建立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经过近30年来的发展和探索,佛坪保护区先后建立了三官庙、大古坪、岳坝、龙潭、西河、凉风垭、小南坪7个保护工作站,大城壕、草坪、凉风垭、大葱坪、鲁斑寨、黄桶梁6个野外监测点,形成局、站、点三级保护工作体系。
秦岭四宝 齐聚佛坪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不仅保护了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独叶草、庙台槭、红豆杉等一批珍稀特物种,也使其他伴生物种得到了强有力的护佑。

  秦岭四宝,即秦岭野生分布的的4种中国特有动物:大熊猫、羚牛、金丝猴、朱鹮。秦岭四宝齐聚,足以彰显佛坪保护区在科研、保护、护林防火、社区等方面的耕种与收获。

  1.大熊猫,不得不说的丹丹

  根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综合调查,佛坪保护区内大熊猫数量为97只-103只(不包括幼仔)。这次综合调查结果还证实,佛坪保护区为全国野生大熊猫密度最高的地区,在其缓冲区和核心区,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1只大熊猫。在佛坪保护区的核心地带,平均每0.48平方千米就有一只大熊猫,分布密度和野外可遇见率居全国之首,并呈现稳步增加的良好态势。

  区内,关于大熊猫的故事、轶事,随手可拈,精典之精典,当属“丹丹”。

  1985年3月,“丹丹”,穿着一身棕白色相间的衣裳,从猎人的描述中,走进人类的视线。从此,她的每一举动,都牵动着佛保人和世人的目光。

  当年,佛坪县岳坝乡村民吕国友在大古坪保护站辖区内发现的一只“不红不黄的花熊”,当即报告大古坪保护站。巧遇北京大学潘文石教授正在大古坪保护站做研究工作,潘教授及时赶到现场参与抢救。

  这只科学史上首次记录的棕白色大熊猫,就是“丹丹”。丹,有棕之意,寓其毛色奇特;其谐音“单”,意该毛色的个体数量极少,其在大熊猫家庭中颇显孤单,弥足珍贵。

  1985年夏,“丹丹”病愈,前往西安动物园开始寄养生活。

  1989年,“丹丹”与同样出生在佛坪保护区内的“帅小伙”“弯弯”成婚。独生子“秦秦”是只黑白相间的雄性大熊猫。

  2000年,“丹丹”30岁。在大熊猫家庭,已属高寿。于9月8日在西安动物园亡故。

  2000年9月10日,阔别家乡15年的“丹丹”的遗体回到佛坪保护区,保护区将她制作成一个栩栩如生的大熊猫标本,在秦岭人与自然宣教中心展出。“丹丹”,迄今为止惟一的棕白色大熊猫馆藏标本,前来佛坪保护区的责客,有机会看到当年的”金发女郎”的倩影。

  保护区职工王宽武等人在三官庙一带直观过棕白色大熊猫,巩会生等人在大古坪一带直观白色大熊猫;据巩会生描述,这种大熊猫的腹部和腰部的毛色呈棕白色,这种既不是黑白相间,又不是棕色的大熊猫;梁启慧拍到黑白相间的大熊猫带领着棕白色大熊猫幼仔。

  2009年对于佛坪来说,又是大熊猫研究保护工作收获丰厚的一年。9月16日,陕西省唯一的秦岭大熊猫野化培训基地在佛坪大坪峪正式落成,三只来自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秦岭大熊猫告别了圈养生活,成为首批入住基地接受野化培训的幸运者,秦岭大熊猫的研究保护又迈出了突破性的步伐。11月1日,又有一只棕色大熊猫幼仔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惊喜现身,妈妈却黑白分明为正常毛色,这是继1985年发现第一只棕色大熊猫“丹丹”之后,在佛坪保护区内发现的第四只棕色大熊猫。迄今为止,世界上有科学记载的五只棕色大熊猫,有四只发现于该县。

  对棕白色大熊猫的讨论,至今仍在继续。“丹丹”的故乡——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大熊猫科考必到之地。

  2.金丝猴,丛林精灵

  金丝猴,与大熊猫齐名的珍稀动物。因其身披绒线一样的金丝长毛而得名,与大熊猫同属中国的“国宝”。

  金丝猴属有4种,分别是川金丝猴、滇金丝猴、黔金丝猴和越南金丝猴。川金丝猴毛色最为靓丽。

  秦岭金丝猴,属于川金丝猴。被美誉为“秦岭丛林的精灵”。它也将佛坪保护区当做伊甸园。

  从2006年开始,野生金丝猴群就成为佛坪县大坪峪的常客。2009年12月,野生金丝猴群又多次来到大坪峪景区,与游客共赏天人合一的生态美景,让游客在欣赏三只大熊猫之外又增添了一道美丽迥异的风景。目前,佛坪保护区内的金丝猴已增至1000余只。

  3.秦岭羚牛,大智若愚

  生活在秦岭的野生动物,毛色与其他地区的同类相比略显“黄”。秦岭大熊猫、秦岭金丝猴如此,秦岭羚牛也是如此。

  秦岭羚牛,即金毛扭角羚。“羚牛”是它的俗名,但它的“小名”比它的“大名”被更多的人接受。

  羚牛共有4个亚种,即不丹亚种、指名亚种、四川亚种、秦岭亚种。秦岭羚牛亚种,是4个亚种中个体最大、毛色最靓丽的一种。

  羚牛还是秦岭野生脊椎动物中体型最大的偶蹄类。雄性个体体重达400公斤!如此的“庞然大物”,却终日食素,自然界天敌有豺、豹等。

  在秦岭,羚牛和大熊猫是著名的和睦相处的邻居。它们的生存对策的相似之处,是不同季节移动到不同的海拔高度,选择最富于营养、最适口的食物。虽然,它们互为竞食,但是却能在同一片的栖息地中,互帮互助地生活着。

  大熊猫“旗舰物种”的光环,长期以来庇护了生活在同一片地域的羚牛等同域分布的野生动植物;羚牛以它的雄壮、无畏、勇往无前,在密不透风的竹林中踩出一条条“牛道”,为大熊猫的季节性迁移开辟了道路,成为大熊猫领地内的“高速公路”。

  由于有效保护,佛坪保护区内的羚牛数量呈上升趋势。1983年调查种群数量120只左右。1990年调查种群数量已达400只左右,最大群大约80只。近年来直观的最大群多达120余只,种群数量达到1000只。

  4.朱鹮,现代凤凰

  朱鹮,也叫朱鹭,被誉为东方宝石、现代凤凰。

  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首次发现仅存7只,经过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的努力,已经走出灭绝的沼泽。20多年来,其野生种群栖息地仅限洋县。

  当人们为朱鹮迁移扩散问题如何解决、自然扩散之后能否得到有效地保护时,2005年4月,一对标志071号和3号的朱鹮被发现迁移到佛坪自然保护区大古坪保护站辖区内,每天活动在该村的东河和西河交汇处,在河流浅水区捕食小鱼和蛙类,夜间则栖居在附近大树上。

  此后,在区内龙潭保护站岳坝保护站辖区和栗子坝、袁家庄、西岔河、长角坝等乡镇多次发现并监测到朱鹮生活的踪迹。2009年,该县境内又发现6只朱鹮,分别在大河坝镇、陈家坝镇营巢3处,在当地群众保护下还孵化小朱鹮。“现代凤凰”筑巢营栖,使佛坪保护区这方充满生机的野性天堂,更加锦上添花。

  三官庙 偌大的实验室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属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受大陆性季风气候的影响,温暖而湿润,年均气温在13℃左右,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孕育了丰富的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

  区内植物种类丰富,植被类型多样。随着海拔的升高,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和灌丛草旬。查明高等植物种类1802种,其中列入国家一、二级保护的22种,隶属235科755属。

  佛坪保护区也是各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已发现脊椎动物342种,其中兽类68种,鸟类218种,两栖爬行类36种,鱼类22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动物8种,二级保护的38种。

  生物学家称该区是“生物资源的宝库,野生动物的天堂,科学研究的理想场所”。

  如果将秦岭比做青海湖,佛坪保护区当为湖中的鸟岛;如果将佛坪保护区比作盛开的牡丹,三官庙无愧为彩蝶为之驻足的花蕊。

  三官庙是人类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样板,是热心于大熊猫保护事业人士心目中的圣地,是前来秦岭科考首选地。在这里,1992年成功抢救了刚刚睁眼大熊猫幼仔“屏屏”(现寄养于陕西省楼观台繁育中心);2000年11月抢救野生大熊猫“庆庆”,并成功放归野生;2003年以来,保护区工作人员在三官庙保护站辖域内,多次拍摄到大熊猫聚群争偶交配及育幼的视频资料;全国首个大熊猫野生研究基地——由佛坪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共建、以保护区自建为主的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于2004年4月在三官庙保护站挂牌启动。

  秦岭大熊猫野外研究基地,依托佛坪保护区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在大熊猫保护及研究方面的优势,将研究基地建设为现代化、生态化的大熊猫保护与研究中心和野外研究开放实验室,是从事大熊猫及与其同域分布的野生动物的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的野外实验室。

  研究基地建成后,还将成立“管理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遵循“开放、协作、联合”的理念,与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共同开展秦岭大熊猫野外生态学及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必将为秦岭地区大熊猫的保护管理工作发挥重要作用,为我国的自然保护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西河 养在深闺

  在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河”泛指西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西河保护站辖域内,也是佛坪保护区内惟一没有任何社区生产生活的区域。这里的一草一木,回归到物竞天择的进化历程中,按各自的生存法则寻找各自的生态位。

  当年,傥骆道就是从这里穿过。商贾云集、车辚马啸、铁骑刀枪的历史舞台,现在被区划为核心区,管理上定格为“核心区管死”。西河,也成了核心区的代名词。

  总之,西河与人类生活之间,已经显得遥远、陌生了。

  西河,乍看第一眼,如美轮美奂的大家闺秀,只有偶尔的山风不经意地掀起盖头的一角时,才会让人们惊艳一霎那她恰给好处的美丽。

  2006年的初夏,我有幸在西河渡过20天。去西河之前,便听过“西河美女”绘声绘色的描述:长发飘飘、皮肤白皙、身材苗条、声音凄柔,使我对西河产生更加神秘的感觉。那段日子里,“西河美女”始终是萦绕在心头的“既想又怕、既怕更想”。

  离开前一晚,营房外月明如昼,难以入寐。山风拍着门板,发出不均匀的、时而急促的声响,屋里的塑料袋也“哗啦啦”的附合着。我起来,用竹竿顶住门,把各个包、袋全部重新归整,用石头压住。

  这时,从窗外传来凄婉的哭声。我轻轻地掀开窗帘一角往外看。山坡上,除了哭声之外,以及月光中摇曳的树影,什么也没有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哭声还在持续,甚至更响亮、悠长。我真的害怕了:有鬼吗?却看见鸟一样的物体,从一棵树上翩然起飞,落在远处的另一棵树上,声音嘎然而止。

  我想,西河就像养在深闺的美女,有时幻化成宁静的河水,偷听河边情侣的倾诉,时而被真诚纯洁的心打动发出潺潺的声响;有时,又凝聚成画笔,将清晨和傍晚的天空装扮得斑斓多变,再将林冠点缀着墨绿与绛黄,使有幸来西河的人,激动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黄昏之际、暮色渐合,她随着繁星,含着笑,陌生又亲切地打量着森林里突现远道而来的人的身边或梦境中,让这些崇尚大自然的人,一起对繁星许下诺言——

  让这位闺中美女,静静地按自己的节律生活。不要打扰她,不要试图想让西河回归往日的花灯如昼。那么,人类从西河得到的回馈,将远远高于市场经济带来的效益。

  生态旅游 待字闺中

  来佛坪旅游,无论是怀着什么样的初衷,相信都会有各种发自内心的收获。

  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主要体现在:

  1.幽雅可人的森林环境。

  佛坪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秦岭腹地中段南坡,孕育了此处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的户外休闲首选地。

  2.以大熊猫为主体的动物资源。

  佛坪地处东洋界和古北界交汇区,区内大熊猫栖息地极具代表性,使得佛坪保护区生态旅游具有显著的独特性。

  3.丰富多彩的植物资源。

  秦岭是南北植物区系的交汇地,区内观叶植物、观果植物、观花植物、观形植物以及芳香植物等参差生长,交错分布,形成了春色花红、秋色叶染,不同季节景色各异的景观效果。

  4.飞瀑落潭、曲折潆洄的水色景观与山石景观。

  灯盏窝瀑布,三节组成,蔚为壮观;黑龙潭瀑布飞泻直下,溅起白浪数丈,声似钟鼓齐鸣,势若万马奔腾;火地坝瀑布,大城壕瀑布群,各具特色。三官庙纸厂沟、瓦房沟、三星桥瀑布似高山流水,银龙飞舞。玉皇瀑布、娘娘潭、老君潭、饮马池、龙潭、白龙池涌泉等自然景观更加迷人。

  保护区内多处早期人类活动的遗址,火地坝、蒸笼场、骡马店等遗址残迹犹存,历史上著名的傥骆道自保护区西北部穿行而过,至今不难觅踪。

  这些旅游资源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形成保护区层次分明、类型多样的旅游资源体系。

  佛坪保护区期望世人与佛保人一起,窥斑见豹,以佛坪保护区解读明天的地球生态。或许,在这里能找到世事苍桑变迁的钥匙!
 绿土卫士

  在佛坪保护区,每一位工作和生活在这方土地上的人,都是一部厚重小说素材。这些故事交织在一起,就构成了绿色王国守护者体系。

  1.雍严格 雍严格的故事,与佛坪保护区的每一件大事都密切关联着;没有他,佛坪保护区这部章回小说就黯然失色。

  我认识他已经20多年了,当时的他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除了不耻下问、勤奋好学之外,与芸芸众生没有什么区别。20多年过去了,那位芸芸众生中的人,最早拍摄到野生大熊猫聚群争偶交配,最早拍摄到野生大熊猫育幼,最早目击野生大熊猫带领双胞胎,最早拍摄到朱鹮野外栖息地扩大,最早发现野生山茱萸近原种群落在佛坪保护区分布。他积累的野生大熊猫资料和感性知识几乎是无人能与之相比的。

  雍严格不仅是一位的土生土长的土专家,他还是一位笔耕不止的文学家、摄影家。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科普文章50多篇,摄影作品数百幅,多次获得全国性摄影比赛等大奖,优秀摄影作品还在中国自然保护区壮丽风采和中国生态保护成果等影展上展出。他在充实自己的同时,用自己渊博的保护生物学知识,反哺了社会。

  2.熊柏泉 在佛坪保护区的职工花名册里,找不到熊柏泉的名字。然而,熊柏全却将自己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保护区的事业,而且继续在默默地、认真地这样做着。

  20多年过去了,熊柏泉始终坚持在西河,为保护区守卫最精华的区域。年复一年,当年的小熊已经变成一位中年男子、一位中层领导干部。但他仍然寡淡、平凡,仍然是临时工:白天巡山,夜晚在蜡烛下写工作日志、阅读管理局不定期捎来的文件和报纸。老熊的故事,涵盖了一大批佛保人平凡中的敬业,在平凡的敬业中走近人生目标。我曾与老熊讨论平凡与轰轰烈烈的关系。

  他问我:“我平凡吗?”回答:“从一个角度来看,是,但也不是。”

  他问我:“我轰轰烈烈吗?”回答:“在和平的年代,应该是。”

  他问我:“我平庸吗?”回答:“无论什么时候,都不是。”

  移民搬迁

  移民搬迁,从保护区成立至今,就从没有停止过的在等待、期盼进入落实方案的阶段:缓冲区50位村民有的已经离开,有的正在离开。但是,家可以搬走,锅碗瓢盆可以带走,早已印记在脑海中的鸟鸣花香,注定是带不走的。

  移民,将最大程度地减轻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社区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保护的矛盾。我们不得不感谢这一群最后的村民,在人类向野生动物作出理性让步的时候,是他们以牺牲自己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作为代价。 当人类开始关切环境,呼吁保护地球时,生活在自然保护第一线的保护工作者,以及仍然挣扎在贫困线上的山民,他们默默地,且无怨无悔地背负着现代生活的压力,用汗水和脊梁背负我们共同拥有的、仅有的地球。

  于是,在秦岭,还会有这么一个地方,还保留着不曾被飞速发展的现代文明所同化的去处,当轻轻走进这里,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原生态。而且,佛坪自然保护区,还是一把钥匙、一个窗口,使现在的人类认识自然力作用下,我们祖先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甚至可以推测若干年后,我们会给子孙留下什么样的家园。  (来源: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